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时空分布分析方法仅可以描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平均时空分布情况,难以对ET0时空分布的离散程度与稳定性进行量化。根据安徽淮北平原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与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彭曼2蒙特斯公式计算ET0,基于云模型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ET0呈下降趋势,春、冬季增长,夏、秋季减小;年ET0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季节ET0空间分布不均匀;2004年较为分散而不稳定,1956年较集中而稳定;阜阳站较为分散而不稳定,宿县站较集中而稳定;ET0时间变化的离散程度相对于空间分布较小,稳定性相近。因此,基于云模型分析ET0时空分布特性可行、有效,研究结果可为淮北平原不同作物蒸散发以及旱灾、灌溉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参考作物蒸散量 彭曼2蒙特斯公式 淮北平原 云模型 时空分布
  • 简介:采用PID优化算法对分布式水文模型VIC模型进行参数自动优化计算,并对比分析参数优化前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分布式水文模型VIC模型在年尺度和小时尺度的水文模拟精度均有所改善,误差减少13.8%和13.2%,拟合度提高0.28和0.14。研究成果对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优化方法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PID优化算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 VIC模型 参数优化 精度对比分析
  • 简介:利用辽西北地区14个气象站与水文站1971年-2010年的基础数据,得到降水量距平值、连续无雨日数、河道来水量距平值和相对湿润度,并以这四项指标为基础,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得到辽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级别特征值,再结合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2Kendall趋势检验与反距离权重法对辽西北地区的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整体旱情呈显著加重趋势,1971年-198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旱情较严重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1981年-1990年干旱程度最为严重,1980年-2010年是重度干旱高发期,但特大干旱少有发生;辽西北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加重趋势,而中部地区干旱较轻,因此抗旱减灾的重点应集中在该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 标签: 辽西北 综合干旱 可变模糊 时空变化 级别特征值
  • 简介:通过对湘中地区地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和抽水实验,分析区内地下水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岩溶塌陷与地下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活动是影响岩溶塌陷诸多因素中最活跃因素。

  • 标签: 湘中地区 岩溶塌陷 地下水
  • 简介:查明太行山缺水地区变质岩裂隙水水文地质特征与其电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该地区基岩裂隙水的赋存规律。阜平县是典型的太行山变质岩缺水地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音频大地电场法、放射性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激电法对比研究了变质岩裂隙水的电性特征,形成了一套高效合理的寻找地下水富水部位的技术方法组合。结果表明,阜平县变质岩裂隙水地区水文地质特征与其电性特征之间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阜平县变质岩基岩裂隙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为此类变质岩分布区地下水的找寻起到了示范作用。

  • 标签: 电性特征 地层特征 变质岩裂隙水 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