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乳液聚合在许多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合成高分子乳化剂的研究变得极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并探讨了其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该合成方法基于离子交换反应,通过将阳离子单体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应,形成有机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实验结果表明,该乳化剂能够有效地稳定乳液,并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和产物品质。此外,研究还发现改变乳化剂的结构可以调控乳液粒径和形态。这些结果为乳液聚合过程的优化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阳离子 高分子乳化剂 乳液聚合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乳液聚丁苯橡胶生产能力的饱和,产品供过于求,经营越来越困难;而公司只有单线生产规模小,于是如何提高生产的灵活性,提高生产能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对近几年生产装置品种切换方式的改善进行了总结。

  • 标签: 乳液 丁苯橡胶 生产装置
  • 简介:摘要:微乳液作为一种新型微乳液体系,于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60年代年被称为“Micro Emulsion”。后在20世纪90年代被描述为由水、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透明稳定液体体系,并且光学表现为各相同性,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即可自发形成。微乳液由于其组成成分的特性,在油气田开发中最先应用于化学驱油,而近些年来,微乳液及其稀释体系在压裂返排助排、除污防垢、修复储层损伤、渗吸置换等方面也开辟了新的道路。国外多企业、多油田均研制出相关体系,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国内相关研究也相继出现,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均颇有成效。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微乳液在化学驱油以及油田增产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用前景也将会更加广阔。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微乳液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微乳液 油气田开发 应用
  • 简介:摘要:对于新疆中泰化学托克逊能化在2020年6月生产种子乳液法糊树脂以来遇到的异常以及实施的解决措施得出的结论的描述。

  • 标签: 种子乳液法 种子制备 成品制备
  • 简介:摘要:弹性丙烯酸酯类乳液是指加入适量的软单体以降低Tg(玻璃化温度),并且利用加入的功能单体或低聚物所带有的特殊官能团的相互作用形成醚键、酯键或者酰胺基团,或者通过双键之间的加成作用形成大分子链的C-C键,形成具有微交联结构的一类丙烯酸酯乳液。丙烯酸酯类乳液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碱性、抗紫外光性和机械性能等,广泛用于涂料中。介绍了弹性丙烯酸酯类乳液的性能和特点。

  • 标签: 弹性乳液 丙烯酸酯乳液 合成
  • 简介:摘要:为优化水性聚氨酯乳液中丙酮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顶空进 样,利用不同基底对比,优化测定过程参数, 并用外标法及内标法进行结果对照, 探讨更准确的测定方法。经验证,采用平衡温度为 120℃, 平衡时间 3.5min,柱 流量为恒流模式 2mL/min,程序升温 160℃保持 4.5min,以 25℃/min 升至 260℃ 保持 4.5min 的色谱参数,从原方法分析时间 40min 缩短至 20.5min。以乳液为 基底,加入乙二醇二乙醚作为内标,用内标百分比法定量。该方法线性系数为 0.99979,回收率在 98%~103%。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 可应用于水性聚氨 酯乳液中丙酮含量的测定。

  • 标签: 气相色谱 顶空进样 乳液 丙酮 内标百分比法
  • 简介:摘要:乳化剂是可使互不相容的油与水转变成难以分层的乳液的一类物质。乳化剂通常是一些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亲油)的非极性基团两者性质兼有的表面活性剂。在乳液聚合丁腈橡胶中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及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适宜条件下的选择性较优异发挥了其乳化剂的作用。

  • 标签: 乳液聚合 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
  • 简介:摘 要:本文通过对合成一种多碳链梳形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亲水改性制备成乳液型上浆剂对碳纤维进行上浆处理,制备碳纤维与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力学性能、扫描电子向未经表征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梳形聚合物对碳纤维进行改性,一定程度增强纤维与主体树脂的结合力,增强复材冲击强度

  • 标签: 梳形聚合物,上浆剂,碳纤维增强聚丙烯
  • 简介:摘要:伴随纺织业的不断发展,科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许多新技术、新理念被应用在纺织业当中,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本文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聚合工艺成功完成了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重点分析了单体丙烯酸异辛酯(2-EH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添加量对乳胶膜的附着力所产生的影响,另外还探讨了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对乳胶膜耐水性所产生的影响,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纺织品 亮光印花涂层乳液 性能表征
  • 简介:摘要:W5断块目前正开展纳米乳液驱油现场试验,以解决稠油油藏开发后期的粘性指进突出和综合含水高等问题,现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单井效果差异较大且有效期短。为明确现场最佳实施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纳米乳液驱技术政策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纳米乳液驱效果最好,水驱效果最差;注入浓度增加,含水快速下降,但后期快速上升,最佳浓度为0.4%;注入速度影响较小,应根据实际确定;注入段塞增大,采收率增大,结合经济考虑最佳段塞为0.08PV。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反应釜内衬的应力腐蚀开裂(SCC)问题,探讨了在高温、高压和化学腐蚀环境下设备的性能与维护策略。通过对反应釜的设计规范适用性、内衬腐蚀机理以及疲劳设备延长使用次数的风险评估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预防SCC的措施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维护和监控,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可以安全延长,同时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反应釜内衬 应力腐蚀开裂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综合应用各类有机反应及其组合、有机合成新技术、有机合成设计及策略以获得目标产物的过程就是有机合成。有机合成不仅仅与材料、生命、环保、能源四大支柱学科密切相关,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现代文明息息相关。当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新材料和新药物的强烈需求、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环境污染治理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有机合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有机合成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合成,而不仅仅是合成了什么分子,这就意味着有机合成的有效性、选择性、经济性、环境影响和反应速率将是有机合成研究的重点,并且绿色有机合成的研究将是重中之重。

  • 标签: 有机合成 绿色化学 绿色合成
  • 简介:摘要:本文以甲苯为原料,在常压条件经过磺化、卤化、去磺化、氧化和水解数个操作对水杨酸进行合成,结果表明,制得的水杨酸产品转化率为41.9%,纯度为98%。与其他实验室制备水杨酸的方法相比有原料易得、品质较好、操作简单、反应温和等优点,但还存在着单程转化率还较低,过程较多的问题。

  • 标签: 水杨酸,甲苯 ,对甲苯磺酸,制备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对燃料和化学品需求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持续上涨。全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于是人们开始致力于发掘利用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的非化石碳能源,因其环保、储量丰富,被认为是传统化石资源的理想替代品。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成本较低,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生物质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利用,是一项具有重要前景的研究。木质纤维素经过催化水解可以得到C5、C6单糖,可进一步合成各种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如糠醛、5-羟甲基糠醛、乳酸和乙酰丙酸等。这些官能化的平台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催化得到燃料添加剂和高附加值化学品。

  • 标签: 糠醛 绿色 合成工艺 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建立了空气中合成微量氨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2%~3%盐酸的酸性环境下,用无水乙醇将空气中的合成微量氨样品煮沸以消除亚硝酸盐的干扰,用次溴酸盐氧化剂将合成微量氨氧化成等量的亚硝酸盐,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5,精密度范围为0.4%~1.1%,回收率为98.5%~105%。同时,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与经典纳氏试剂法的实验比较表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低毒性。

  • 标签: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合成微量氨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科学技术从未停止过革新的脚步,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大众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质量、工业化发展情况等各方面都加强了关注与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氟苯腈在农药合成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占据关键的位置,并且是一种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间体。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二氟苯腈的合成及其在农药合成当中的应用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与帮助。

  • 标签: 二氟苯腈 农药 应用
  • 简介:摘要:亚磷酸二乙酯(DEP)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磷化合物,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亚磷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酯交换反应和亚磷酸酯的水解反应。随后,重点讨论了亚磷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亚磷酸二乙酯可以作为催化剂、还原剂和保护基,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酮、醛、酯等。此外,它还可用于合成药物、材料和农药等化学品。总之,亚磷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合成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亚磷酸二乙酯,合成,有机合成,催化剂,还原剂,保护基
  • 简介:摘要:本文就触媒性能衰减对合成合成塔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触媒性能的衰减,合成塔的化学反应速度减慢,热效率降低,进而使得氨合成的产氨率下降,影响了整个合成氨生产线的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合成氨的生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标签: 触媒性能衰减 合成氨 合成塔效率 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 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