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大环境下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常见新型能源光伏电池(PV)的建模方法。分析了常见的光伏电池MPPT算法,在此基础上对扰动观察法进行了改进,克服了传统扰动观察法在距离最大功率点远近各有限制的缺点。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改进的MPPT算法搭建了控制电路。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实际光伏电池的工作特性,改进算法较好地弥补了传统算法的不足,可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

  • 标签: 光伏电池 扰动观测法 变步长 MATLAB/SIMULINK 最大功率点跟踪
  • 简介:电动汽车既环保又廉价,但依然有很多人选择汽油动力汽车,其一大原因就是电动车充电太麻烦,主要体现在充电桩的分布范围不够广、充电速度慢。

  • 标签: 电池 流动 开发 大学 充电速度 电动汽车
  • 简介:作为绿色环保能源,锂离子电池已经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并逐步扩大了在军工领域的应用范围,然后电动汽车和军工产品都对锂离子电池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处于低温环境的锂离子电池,其放电电压平台和放电容量都会较常温环境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本文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性能下降的几种因素,并提出可以从锂盐、溶剂以及添加剂三个方面改善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性能。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低温电解液 锂盐 溶剂 添加剂
  • 简介:实验室进行电池标准中的相关测试时,不同测试设备和测试场景下的接线方式,有可能会给电池测试回路引入一定的阻抗。本文详细探讨了应用测试设备时接线方式的差异,依次分析了在容量相关测试、保护电路测试和安全测试中,测试引入导线的阻抗所带来的数据、结论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建议电池试验标准中应考虑引入导线的阻抗带来的影响,必要时应对接线方式或者引入阻抗值进行限制,以增强标准测试结果的可复现性。

  • 标签: 电池测试 四端法连接 引入导线阻抗 可复现性
  • 简介: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交交直接变换器的新型无功补偿器,没有直流储能环节,补偿器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以推挽正激式交流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型STATCOM的工作原理、补偿特性以及控制策略。首次将高频隔离变换器引入新型STATCOM的研究,实现了网侧和补偿电容的电气隔离,增大了补偿器补偿容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相无功电流检测方法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案,相较于目前基于正交分解模块和dq坐标变换的控制方式,该方案计算量小,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以上理论分析以及本文提出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推挽正激式交流变换器的新型STATCOM可以实现对网侧无功电流的实时动态补偿,系统稳定性好,闭环控制调节快速,无静态误差。

  • 标签: 交交直接变换器 推挽正激 STATCOM 直接电流控制
  • 简介:面向小型可移动电子设备,其携带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旨在展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各种典型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和新型硅-硫电池通过理论计算比较分析了其理论能量密度。研究表明:虽然锂空气电池和锂硫电池具有较大的理论能量密度,但是由于自身固有的树枝状晶体生长和低库伦效率,采用过量锂金属的解决方法极大地降低此类电池的能量密度。对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而言,替换石墨阳极材料为硅材料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理论值可达2100Wh/L。更进一步,基于转换式反应的新型锂化硅-硫电池能够实现更大电池能量密度,约为3000Wh/L,其值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石墨电池的四倍。因此,此类新型硅-硫电池能够满足未来3年~5年内的可移动电子设备的需求。同时,纳米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电池自身粉末化问题,从而为其商业化提供可能。

  • 标签: 电池 能量密度 电极材料 计算模型
  • 简介:简要阐述了锂空气电池的研究现状;围绕正极催化剂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综述了不同类型碳材料及非碳催化剂材料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及结论分析;指出了通过改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优化制备条件来获得高活性正极催化剂材料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锂空气电池 碳材料 非碳催化剂 催化活性
  • 简介:锂离子电池的一致性问题对电池组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单体电池一致性问题成因,并讨论了改善一致性问题的措施,研究证明:提高制造水平、采用分选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是改善电池一致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一致性 分选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
  • 简介:据报道,日本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GSYuasa)最早将于2020年开始大规模生产能够使小型电动车续航里程翻倍的锂离子电池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里程 株式会社 电动车
  • 简介:随着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锂电池的安全性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过充、锂枝晶、外界撞击及隔膜缺陷等对锂电池火灾事故的影响,通过锂电池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提出锂电池火灾灭火对策。最后对锂电池的保护机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锂电池 火灾 消防对策
  • 简介:锂硫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比容量,是有潜力的下一代储能产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硫电池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从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设计以及改性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碳/硫正极材料进行了导电和循环性能的提升,并总结了需要改进的问题。

  • 标签: 锂硫电池 碳/硫材料 比容量 循环性能
  • 简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传统的集中式MPPT架构,但当遇到由于阴影遮挡等原因造成的失配问题时,分布式MPPT架构的光伏发电系统能明显改善系统性能。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光伏阵列架构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 标签: 光伏系统 集中式MPPT架构 分布式MPPT架构
  • 简介:近期,东旭光电董秘龚昕表示,“烯王”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已在共享电动单车上进行了小批量应用,该产品未来亦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 标签: 单车 共享 烯基 石墨 光电 锂电池
  • 简介:以膨体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为基膜,热压复合聚乙烯锂电池隔膜,制备一种动力电池用复合锂离子电池复合膜。通过取实验节存的标准正极片和负极片,使用本工艺制备的不同规格聚四氟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制作软包装实验电池。研究分析聚四氟乙烯复合聚乙烯隔膜作为动力电池隔膜性能参数。测试结果表明:热压复合处理后隔膜的仍具有较高的空隙率,达到了42.4%,其刺穿强度达到原来的3倍;库伦效率与常规隔膜相近,为72.8%~79.3%,但交流内阻明显偏大,为常规隔膜的1.5倍~2倍。

  • 标签: 聚四氟乙烯 锂离子 复合隔膜 制备 研究
  • 简介:日前,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面向中度油电混合汽车,开发了输出密度和能量密度均创新高的48V锂离子电池组。输出密度达到传统单品的1.25倍,能量密度达到传统单品的1.5倍。今后,日立汽车系统将开始向汽车制造商客户供应样品,并致力于2019年度实现量产。

  • 标签: 锂离子电池组 日立 开发 能量密度 汽车系统 汽车制造商
  • 简介:近日,科华恒盛成功入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UPS及蓄电池选型采购项目。作为金融信息安全及设备电力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华恒盛将与民生银行总行签署采购框架协议,为民生银行各级分行、网点的运营提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电源保障方案。

  • 标签: 蓄电池 UPS 银行 民生 采购 选型
  • 简介:以一定量经过处理的碳纳米管掺杂在电解二氧化锰中作为正极材料,以镁为负极,真空包装制成可用多种液体激活的镁纸电池。利用SEM观测复合正极的形貌,计算机控制精密电池测试仪等设备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掺杂碳纳米管能够明显提高镁电池的放电容量,添加3%,6%,9%,12%,15%碳纳米管镁电池的放电容量比不添加碳纳米管镁电池的放电容量分别增加了511%,1734%,3470%,1057%,850%。掺杂9%碳纳米管正极材料纸电池的放电性能最好;并且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碳纳米管可以吸收更多的电解液参与反应,镁电池的放电性能呈现增大的趋势,最佳放电电流为0.6mA;当碳纳米管吸附的电解液达到饱和后,放电容量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 标签: 纸电池 碳纳米管 电解二氧化锰 掺杂 电化学性能
  • 简介:本论文合成了阻燃添加剂三(2,2,2-三氟乙基)磷酸酯(TFP),并将其与负极成膜添加剂复配组成高安全性电解液,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在基准电解液(1.0mol/LLiPF6/EC+DEC(1∶1,v/v))中引入5%20%TFP,电解液的阻燃性能显著提高;当TFP含量增加到20%时,电解液几乎不燃。但含20%TFP的高安全性电解液在石墨/LiCoO2电池体系中的循环性能较差,半电池的测试结果表明:TFP与石墨负极兼容性较差。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成膜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1,3-丙烷磺酸内酯(PS)、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组成阻燃-成膜添加剂复配电解液体系,来改善20%TFP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其中1%FEC的改善效果最显著:在石墨/LiCoO2全电池体系和石墨/LiFePO4全电池中都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表明该阻燃-成膜添加剂复配的高安全性电解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复配体系 阻燃添加剂 负极成膜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