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系统均是环保、节能的冷/暖空调系统,对该系统的大力推广势必会对减少污染、降低能耗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该系统对不同的项目和地域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只有针对地域和项目特征提出最适合的方案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本文主要针对天津的地质特征,从技术方面分析了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的适应性,指出了在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浅层地能热泵 可再生能源 节能环保
  • 简介:计入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回热器和中冷器的热阻损失以功率为优化目标,借助数值计算,研究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闭式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输出功率最大时,高低温侧换热器、回热器和中冷器的热导率分配以及中间压比与总压比的关系;分析了工质与热源间的热容率匹配对双重最大功率的影响.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布雷顿循环 功率 换热器 中冷器
  • 简介:建立了低温多效蒸发系统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加热蒸汽温度、加热蒸汽流量和供入海水流量对系统的蒸发产物负荷率和单位蒸发产物热耗率的影响,探讨了各效蒸发器中海水的温度和浓度的变化与装置结垢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结垢发生的前提下,即盐水浓缩比不超过2.5、顶值盐水温度低于75℃时,降低供入海水流量、增加加热蒸汽流量和提高加热蒸汽温度有利于系统运行.

  • 标签: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变工况
  • 简介:采用添加破乳剂的方法探究煤焦油在进行深加工前脱水效果和影响因素。实验主要就破乳剂的种类选取、搅拌时间、搅拌速率、脱水温度、破乳剂质量分数以及静置时间等各方面对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发现随搅拌速率、脱水温度、破乳剂质量分数等的提高以及搅拌时间、静置时间等的延长,水分脱除率呈现不断上升直至平稳的趋势,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破乳脱水的工艺流程方案,目标是使焦油在一段蒸发器出来后的含水质量分数小于0.5%。

  • 标签: 破乳剂 搅拌时间 搅拌速率 脱水温度 破乳剂质量分数 静置时间
  • 简介: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空气制冷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通过对开式空气制冷系统的三种回热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及除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回热的空气制冷系统相比,在相同的工况下,二级回热系统可大幅降低涡轮出口温度,最大降低约8.5℃,并可大幅降低涡轮进口的含湿量,最大降低约35%。同时一级回热系统和二级回热系统均可大幅增加系统的COP和制冷量,但一级回热器对涡轮进口含湿量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空气制冷系统 回热方案 除湿性能
  • 简介:介绍了用于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CO2、NH3和R290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R290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CO2-NH3,CO2-R290和NH3-NH3复叠式循环的比较,可以看出CO2-NH3、CO2-R290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自然工质 制冷循环 热力学 复叠式制冷循环 二氧化碳 氨气
  • 简介:通过对NH3/CO2、R290/CO2和R404A/CO2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优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等进行理论分析及性能比较,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都随着低温循环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大;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都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最高,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最大。

  • 标签: CO2 低温循环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
  • 简介:应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平流、顺流、逆流三种进料方式的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流程模拟,模拟结果与文献[6]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工艺流程的可靠性和流程模拟的准确性.在加热蒸汽质量流量和热力压缩机引射率相同的情况下,应用等温差分配法对三种进料方式海水淡化系统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造水比和比传热面积与蒸发器效数、浓缩比、效间温差和进料海水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器效数对系统的热力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效数较少时,采用平流进料方式较为合适;增大浓缩比可以提高造水比,且比传热面积变化不大;当浓缩比较大时,可采用顺流进料,以降低结垢风险;增大效间温差,会降低逆流进料方式的造水比,但会增加平流和顺流的造水比;提高进料海水温度可以提升系统热力性能,但进料海水温度受末效二次蒸汽温度的限制.

  • 标签: 低温多效蒸发 海水淡化 进料方式 ASPEN PLUS 流程模拟
  • 简介:研究了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颅脑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颅脑温度的有效方法。基于Pennes生物传热方程,利用有限容积法建立颅脑传热的三维球坐标模型,数值方法求解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颅脑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通过活体动物试验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并分析模型中主要参数:血液灌注率、新陈代谢率和动脉血液温度对颅脑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不同情况下颅脑的温度分布,给出降低脑温的有效方法。所建模型较真实反映了实际颅脑温度变化,数值模拟结果对亚低温治疗的深入探讨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亚低温 生物传热 Pennes方程 数值模拟
  • 简介:建立了真空管集热的太阳能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求解。从造水量和耗能量两方面分析了定负荷和变负荷系统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定负荷时的年造水量稍大于变负荷时的年造水量;定负荷时,在1、2、6、11、12月份需要电辅子系统加热,耗电量大,在其他月份需要冷却子系统排走太阳能供热系统提供的多余热量,增加了单位造水总能耗。变负荷时系统造水量在40%-110%范围内变化,与定负荷系统相比耗电少,对热能利用较充分。

  • 标签: 太阳能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真空管集热器 变负荷
  • 简介:利用vof(volumeoffluid)方法对旋流式喷嘴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缩放出口结构功能和其内的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喷嘴出口处液膜厚度和速度分布存在周向不均匀性.旋流室与出口段的结构连接方式较充分地利用了旋流室的加速功能,但也会造成流场方向强烈扭曲.随入口压力增大,出口液体的径向、切向和轴向速度均增大,而液体速度方向变化微小.收缩段和喉部上部对液体有加速作用;喉部能较平滑的引流;扩张段损耗了液体速度,但足够长的扩张段有控制液体喷淋方向作用.

  • 标签: 旋流喷嘴 VOF方法 两相流 数值模拟 缩放型出口
  • 简介:研究对象是一个3kW并网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至今已安全无故障运行近1400天,累计发电118×10^2kW·h,其间,经历了2008年初的特大雪灾。研究者跟踪和监测了雪灾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雪灾能力。研究结果可供多雪地区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参考。

  • 标签: 光伏发电技术 建筑一体化PV系统 并网 雪灾
  • 简介:很多人可能觉得1度电微不足道,节约1度电没有任何意义,可就是这区区1度电却有相当大的用处,能为生活带来不少便利。有了这1度电,25瓦的灯泡能连续点亮40小时,家用冰箱能运行一天,普通电风扇能连续运行15小时,电视机能开10小时,能将8千克的水烧开,能用吸尘器把房间打扫5遍,能使电动自行车跑上80公里,可用电炒锅烧两个美味的菜,可借助电热淋浴器洗一个非常舒服的澡……

  • 标签: 建设节约型 电意义 社会电
  • 简介:应用湍流模型对涡轮叶片尾缘叉排针肋通道的换热与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为了研究冷却叶片尾缘处正压面与背压面之楔角对通道换热与流动的影响,在通道楔角θ为0°~20°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为了研究Reynolds数对通道换热与流动的影响,在Re为0.5×104~4.0×104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最后给出了一个最佳楔角.

  • 标签: 叶片尾缘 叉排针肋 楔型通道 数值模拟 航空 发动机设计
  • 简介:设计了两种孔间距比的雪花层板冷却结构,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可压缩的N-S方程对其内部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网格划分采用非结构化网格,湍流模型为Realizablek-ε双方程模型,近壁处湍流采用壁面函数法处理,采用SIMPLE算法求解速度与压力的耦合.计算获得了这两种冷却结构内部各气流参数的三维分布及流动阻力特性和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层板内部的流场结构十分复杂,射流冲击后在扰流柱前反卷形成驻涡,呈雪花形分布的扰流柱阵列的存在对气流起到了较好的分流和引导作用,使气流在冷却通道内分布更为均匀,改善了层板换热的均匀性.数值计算对于改进层板内部结构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航天推进系统 冷却系统 层板 数值模拟 流阻特性 扰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