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总结分析,构建真空法制取冰浆实验的总体布局,建立了可视化的真空法制取冰浆的实验台,研究了冰浆含冰率的影响因素。通过设置不同的水滴初温与真空罐内初始压力,测定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冰浆含冰率。实验结果显示:改变水滴初始温度时,含冰率保持不变;初始压力为170Pa时,含冰率为33.33%,初始压力为230Pa时,含冰率为6.01%,初始压力为380Pa时,未生成冰浆。实验表明,在其他外部条件保持一致时,真空罐内的初始压力越小,冰浆的含冰率越高。

  • 标签: 冰浆 真空 水滴
  • 简介:采用高精度的流动型量热法测量了温度在303-396K、压力在0.1~0.5MPa时,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0.648、3.700(无杂质)和3.700(含杂质)mol/kg三种配比硼酸溶液的比定压热容。实验系统的温度、压力、比定压热容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小于0.05K、18kPa、0.28%。为了验证实验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测量了温度为296~396K、压力为0.1~6.0MPa内纯水的比定压热容,与NIST值相比的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为0.41%。

  • 标签: 比定压热容 量热法 硼酸溶液
  • 简介:以去离子水为基液,以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为添加剂,制备成水基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研究纳米流体在不同浓度、温度以及不同纳米粒子粒径下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采用吊环法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表面张力随着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但相对于去离子水,最大质量分数(0.10%)的纳米流体表面张力仅增加了2.9%;纳米流体的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降低的幅度小于去离子水随温度的降低幅度;纳米流体的表面张力随着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 标签: 热工学 表面张力 纳米流体 氧化石墨烯
  • 简介:为研究中空纤维膜和吸湿溶液结合进行制冷预除湿过程的传质机理,建立了膜管外湿空气中的水蒸气通过膜孔最后被溴化锂溶液吸收传质过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液体进口流速、进口质量分数和进口温度对管内溶液的温度分布、质量分数分布、膜孔内水蒸气质量分数分布和膜管外水蒸气质量分数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三种因素对传质的影响程度。在一般预除湿用疏水性膜组件的内部溶液压力条件下(小于10kPa),溶液与水蒸气的接触面在疏水性膜内壁表面。溶液流速的增大、溶液进口质量分数的增大以及溶液进口温度的降低均有利于传质进行,其中,提高溶液进口质量分数对加强传质最为有效。

  • 标签: 直接蒸发冷却 湿空气 预除湿 溴化锂溶液 中空纤维膜
  • 简介: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优化的需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垃圾焚烧炉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联合求解质量方程、动量方程、k-ε方程、能量方程.模拟得到了炉内热解气体组分分布、炉内温度场等参数。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出了炉膛温度、NOx排放质量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生物质掺混比变化的特性曲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预测炉内焚烧过程的变化趋势,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模型误差在8%以内。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炉排炉 温度场 计算流体力学
  • 简介:通过CFD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分别对支管无附加结构及支管有附加结构直管、渐扩管、减缩管四种结构的T型管内冷热流体混合过程进行了大涡模拟,获得了管道内部的瞬时温度。将各结构温度云图与速度矢量图、无量纲时均温度及无量纲均方根温度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附加结构的添加使管内流体流型由冲击射流变为偏转射流,显著减小了T型管壁上的温度波动;缩管结构的无量纲均方根值比其他附加结构更小,表明缩管结构更适合用以减小管壁的温度波动。

  • 标签: T型管道 混合 热波动 大涡模拟
  • 简介:为了研究一维平板融化各个传热阶段的特性,以第三类边界条件下一维有限厚度平板对流融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融化后的相变材料被周围流体及时带走,把传热过程分成3个阶段,分别建立了传热计算模型,并采用三次多项式热平衡积分方法对各阶段进行近似求解。获得了易于求解的相界面能量方程与平板内部导热控制方程。并通过具体应用,分析了冰层融化各阶段温度分布、显(潜)热量及相界面变化规律。

  • 标签: 一维平板 融化过程 分阶段 三次多项式热平衡积分法 第三类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