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一)分维几何及其在石油工业的应用1.介绍分维几何概念。2.石油工业的应用实例:储层的非均质性;烃类聚集规模及出现率;裂缝网格;多孔介质流量;烃类聚集的空间积群;勘探战略。(二)储盖层评价1.根据测井曲线、岩心、DST及生产测试资料评价储层和生产层。2.产油层和不产油层的划分标准。3.极低电阻率产层的评价。4.确定和评估断层及页岩粉砂岩的封闭能力。5.据测井及地震资料探测盖层。

  • 标签: 1992年 AAPG 培训 分维几何 石油工业 应用
  • 简介:惠州26-1、涠11-4N、锦州9-3、20-2N2和BZ29-3等油田(或含油构造);SZ36-1原油储量进一步落实并有所扩大.从而认识到在东沙隆起周围具有'隐蔽'油藏的前景;进一步证实珠三拗陷文昌A凹陷油气资源丰富,该拗陷的南侧可能是找油的主要方向;涠西南凹陷涠洲组被证实是该区的另一目的层;辽东湾北段可能成为高产油气区。这些都是具有指向意义的认识.

  • 标签: 1988年 海上油气勘探 含油构造 隐蔽油气藏
  • 简介:1992AAPG国际会议和展览于8月2日至5日在悉尼会议及展览中心举行,会议由澳籍MurrayJohnstone主席主持。开幕式上,澳大利亚石油勘探协会主席RobertA.Laws发言,HarrisonL.Townes代表AAPG致词。会议的主题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勘探新领域,主要技术活动有4种:A.会议交流(宣读论文),B.技术和资料展览,C.学习班,D.野外地质考察。

  • 标签: 1992年 AAPG国际会议 悉尼 油气勘探 澳大利亚
  • 简介:1989我国海域共完成地震测线22,000km,钻探各类探井29口,其中预探井16口,评价井13口。预探井,自营探井7口(包括和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合资钻探的黄岩7-1-1井),对外合作探井9口。预探井钻探结果发现7个含油气构造,成功率为47%。其中5个含油气构造是自营预探井发现的,成功率为71%。上述7个含油气构造4个具有重要意义。一、涠10-2潜山披覆构造石炭系灰岩获高产油气流,突破了涠西南凹陷Ⅰ号大断裂以北潜山带的找油关;在长流组钻遇厚油层,开辟了北部湾盆地找油的新领域涠10-2潜山构造高点附近钻探的涠10-2-1井于1487.5m进入石炭系灰岩,共钻遇灰岩厚

  • 标签: 中国 1989年 含油气构造 预探井 海上油气勘探
  • 简介:Inrecentyears,alotoflow-resistivityreservoirswerefoundinBohaibay,andmuchofthemhadhighproductivitybytesting,Soitismoreandmoreimportantforustoidentifyandevaluatethelow-resistivityreservoirs.Accordingtoanalysesofloggingfeaturesandgenesisinthesereservoirs,wehavedevelopedsomeidentifyingmethodssuitableforBohaiBay.usingthesemethods,loggingdataofsmoeoldwellsarecheckedandanalysed.

  • 标签: 大型油田 大型气田 世界 分布 中东地区 亚洲地区
  • 简介:80代石油工业的形势有过繁荣也出现过萧条。虽然中后期勘探工作明显萎缩,但大油气田的发现率却比较稳定。部分情况简介于下:一、挪威海上的重大油气发现挪威海上勘探始于1965。1969首次发现油田(Ekofisk)。到19896月,有19个油气田投产。挪威大陆架已发现探明可采储量52亿吨油

  • 标签: 80年代 世界 油气勘探 重大油气发现 海上油气田
  • 简介:《中国海上油气(地质)》编委会1992度会议,于199212月16日在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召开。编委会副主任龚再升同志主持会议。来自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的曾鼎乾、王善书、杨川恒、焦多奎等16位编委出席了会议。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外的刘光鼎、冯志强、蔡乾忠、刘雨芬等编委来信或来电说明因故不能赴会,并对会议表示祝贺。

  • 标签: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编委会 1992年 科技期刊
  • 简介:198911月6日至12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其四个地区公司驻地--广州、湛江、上海、塘沽,分别召开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会议。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各地区公司共44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时间共23天,有80人次在会上作了78个专题报告,80人次在会议讨论中发了言。这是一次集中各专业力量、充分发挥技术民主、共商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大计的会议。本次会议有四个特点:一、领导十分重视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由总地质师为首组成高技术团组参加会

  • 标签: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989年度 勘探开发工作会议 海洋石油
  • 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召开的1988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是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来有各地区和专业公司科技工作者参加的多专业学科规模最大的勘探开发会议。在会议期间,交流了勘探开发成果和研究与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并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探索了海洋石油勘探的新领域、新方向。会议将对今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海域勘探开发科研成果展示出海洋石油工业的美好前景会议期间交流的科研成果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晶。这些成果以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提出了勘探的新领域,使我们对海域石油前景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纵观我国海域石油地质基本条件,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有四个有利而现实的大油气区:莺-琼地区可望成为一个大的天然气区这个地区包括莺歌海、琼东南及珠三拗陷,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沉积厚度大、沉降速度快、沉积体规模大、地温梯度高,具有

  • 标签: 1988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会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海洋石油工业 学术会议
  • 简介:重磁电勘探在寻找油气资源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在仪器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基本实现了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的数字化,增强了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和手段。尤其在一些工作条件困难,需要经费很多的地区,重磁电为主体的综合勘探技术能够实现地震勘探前或钻探前的评价,可以节约经费,减少盲目性,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勘探成功率。

  • 标签: 油气资源评价 应用 重力勘探 磁力勘探 电法勘探
  • 简介:沿方向井钻井轨迹的投影切割出地震剖面,并将方向井测井资料转直后的伪直井数据集做坐标转换,形成一套新的沿方向井轨迹显示的测井曲线数据集;将斜井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统一组合在IES解释站上显示,从而为地震资料解释和钻前预测提供分析手段。本文以W10-3油田为例,探讨该油田速度场的基本特征及时深转换方法。方向井测井资料的显示与就用在油田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地震解释 油气勘探 方向井测井资料 座标转换 时深转换
  • 简介:地质录井是油气勘探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录井资料对于判断识别油气层非常重要.近几年在陕北定边含油区块勘探开发,地质录井资料对油层的发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标签: 地质录井 油层识别 作用 含油区块 地质特征
  • 简介: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流体在地层的流动受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提压运行成本费用高、效率低。通过采取单井装增压泵的高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 标签: 高压注水 低渗透油藏 注水开发 采收率 注水量 地层压力
  • 简介:地层压力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求取地层压力的方法较多,其中声波时差法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在沉积物,颗粒之间孔隙的大小,反映了沉积物的压实程度,而孔隙度大小和声波时差有关,故可建立地层压力与声波时差的定量关系,这样可通过沉积物泥岩的声波时差值求取地层压力,计算时差应充分考虑影响精度的因素。

  • 标签: 测井声波时差 地层压力 预测 应用 孔隙度 油气勘探
  • 简介: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在陆上油气勘探已得到广泛应用的电磁测深方法,在我国海洋石油勘探的应用还是一个空白。当前,我国海洋石油勘探正在向一些新领域拓展,这为电磁测深方法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机遇。海洋大地电磁测深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最有前景的电磁测深方法。与陆地大地电磁测深一样,海洋大地电磁测深也是利用天然电磁场。在海上工作时,通常将磁信号接收器(磁探头)和电信号接收器(电极)布设在海底。海上使用的磁接收器与陆地使用的无多大差别。电极的布设,由于在海底布设大极距电极有困难;同时,与陆地相比,海底的电干扰要微弱得多,因此,在海上目前采用一种称为斩波式盐水电桥的装置,它的电极距只有几米,可以与仪器箱体连在一起。更多还原

  • 标签: 海洋电磁测深 石油勘探 应用前景
  • 简介:本文在研究盖层封闭油气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欠压实泥岩在封盖油气的作用。欠压实泥岩具有压力封闭油气的能力,既可以封闭呈游离相运移的油气,又可以封闭呈水溶相运移的油气。当泥岩为生烃岩时,欠压实泥岩具有较强的烃浓度封闭能力,可完全封闭呈扩散相运移的天然气。即使欠压实泥岩中有断裂,因已存在孔隙流体异常压力也会使断层具封闭性。因此,欠压实泥岩是封闭油气最有利的封闭盖层。

  • 标签: 欠压实泥岩 封盖油气 作用 孔隙流体异常压力 压力封闭 烃浓度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