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石油需求将随世界经济的增长而继续增加。根据统计和预测,全世界石油消费在1990~2010年将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中国从1989年到1995年石油每日消费量低于本国供应量或持平,1995年后每日石油消费量将超过本国供应量,预测到2010年每日供应量将低于消费量50万桶。从这一数字看,中国石油的供应从现在起就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以适应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立足本国石油资源,加强勘探,增加可供开采的石油储量;二是从国外进口石油,这将花费大量

  • 标签: 国际石油 投资环境 石油消费 石油供应
  • 简介:最近,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财务部在测井公司燕郊基地举办了“石油项目评价全球石油经济”研讨班。美国得克萨斯石油开发研究所马里克博士应邀作了关于石油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及全球石油经济发展新动向的讲座。马里克博士详细介绍了基本的经济评价方法,对敏感性分析、评价参数及风险分析也作了介绍,并指出海洋石油项目评价的特点及其适用的方法。在谈到全球石油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时,马里克博士说,全世界油公司可分为国家油公司(NOC)和国际油公司(IOC)。两类公司的结构作用都已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许多国家油公司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由单纯从事石油勘探开发上游行业向炼厂、加油站等下游行业转移,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油公司的这种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也称为集成化。集成化率——石油公司炼油加工总能力原油生产总能力之比值可以用来衡量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程度。例如,1989年委内瑞拉、科威特和利比亚的集成化率分别为120%、60%和30%。

  • 标签: 石油 项目评价 石油经济 世界
  • 简介:依据勘探区的勘探程度建立了三种勘探项目评价模式,三种模式的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各不相同,但都以盆地评价-含油气系统分析-区带评价-目标评价为研究思路,以资源量(或储量)计算,地质风险分析,经济评价为研究重点,并强调了勘探项目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勘探程度 勘探项目 评价模式 油气勘探
  • 简介:继今年元月美方一行四人来研究中心访问,拟定合作研究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协议之后,研究中心勘探部于六月中旬派出以谢泰俊为组长的五人研究小组赴美,进行了一个月的交流和考察。为期三年的合作课题正式开始执行。在美期间,美方对访问内容和计划作了周密详细的安排,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交流和讨论。除落实合作计划细节及交换资料外,美方就加州盆地的构造一沉积充填,上第三系海相

  • 标签: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美国斯坦福大学 合作项目 南海北部 大陆边缘盆地
  • 简介:葵花岛构造勘探目的层分为常规储集层和非常规储集层两类。东营组属于常规储集层,沙河街组属于非常规储集层。沉积环境是影响该区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对储集物性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葵花岛构造 储集层 特征 控制因素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 简介:海拉尔盆地侏罗-白垩系砂岩储集岩属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类。砂岩中发育两类孔隙空间,主要与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有关。本文提出菱铁矿的褐铁矿化、古土壤标志、自生高岭石的产出和碳酸盐胶结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等淡水渗入溶蚀作用的证据。此类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段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扩大孔为主。从而提出必须注意寻找沉积间断有关的储层发育段。煤的核磁共振碳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与次生孔隙发育深度的匹配关系证明,有机质成熟过程中有机酸的析出是造成铝硅酸盐碎屑颗粒溶蚀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控制溶蚀作用的因素。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砂岩储集岩 控制因素 油气地质 孔隙特征 成岩作用
  • 简介:渤海湾盆地断裂十分发育,断裂油气运聚的关系相当复杂,本文在概述歧口凹陷(东部)上,下断裂系统,断裂组合类型及断裂带划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断裂对油气运聚的5种控制作用。

  • 标签: 歧口凹陷 断裂 控制作用 圈闭 油气运聚
  • 简介: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砂岩中产出了丰富的天然气,产层埋深在1500m以内,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蓬莱镇组为滨浅湖-三角洲相红色砂泥岩序列,储层砂岩孔隙度平均15.1%,渗透率平均5.792×10^-3um^2,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及次生溶孔为主,着重研究了红色砂岩中的各种孔隙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统计结果表明原生孔和次处孔各占总孔隙度的50%±。次生孔浊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烃类从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向上运移并与储层砂岩中的氧化剂(Fe2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的有机酸溶解碳酸盐胶结物导致次生孔隙的形成;另一则燕山运动中幕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和大气淡水的淋滤有关,控制储集砂岩中孔隙发育的地质因素除上述机制形成的次生孔隙外,沉积相和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决定了初始孔隙度以及砂岩粒间体积的减少。

  • 标签: 控制因素 四川西部 蓬莱镇组 红色砂岩储层 孔隙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
  • 简介:1引言工作站资源有效管理的思路,是在科研生产和管理迫切需要的背景下提出的.工作站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科研生产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受其昂贵价格(包括硬件和软件价格)的限制,工作站资源的拥有又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便成了工作站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南海西部研究院为例,2000年共有7大勘探项目,所能利用的工作站大约有15台套,使用的软件系统主要为斯伦贝谢公司的Geoframe和Landmark公司的OpenWorks,可用的License约10个.从年初的预计来看,一年中勘探项目大约要在工作站上完成70000km的二维地震解释任务和30000km的三维地震解释任务;同时,还有大量的地质和地震研究课题需要在工作站上完成,或者需要工作站的支持.如果将有关的工作分解成定量的工作站项目,大约有70多个,也就是说,需要70多台工作站硬件系统、70多个软件License.需求现实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要想在现有工作站资源的基础上去完成这么多的工作量,只有在管理和技术上挖潜,在管理上加强管理,在技术上强化集成,简而言之,就是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集成.

  • 标签: 工作站资源 管理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 软件系统
  • 简介:就富生油凹陷、区域性盖层、下生上储构造-沉积条件和小凸起-大圈闭配置等4项内容,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的成藏控制因素.按背斜类型把区内上第三系油藏划分为5类.对盆地上第三系油气勘探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概括,强调加强研究区内针对上第三系油藏的浅层勘探及改进油藏测试方法的重要性.

  • 标签: 渤海湾盆地 第三系 油藏类型 成藏模式 富生油凹陷 区域性盖层
  • 简介: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描述,首先要求地震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反Q滤波能去掉时变的吸收作用影响,用极大似然反褶积则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子波。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地震速度反演,获得较好的速度剖面。用速度剖面结合井中资料,估算孔隙度、净毛比等油藏参数,最后估算出石油地质储量。已编制出“储层地球物理软件(RGS)”并在实际中应用。

  • 标签: 地震反演 储层描述 油气勘探 分辨率
  • 简介:1992年我国油气勘探成果表现为三大突破和一个持续发展。1新疆三大盆地油气勘探有新的突破1992年在新疆发现了9个新油气田。其中,塔中4号大型背斜带石炭系发现高产油流,对塔里木盆地腹部的油气勘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背斜带面积116km~2。塔中已发现有三排构造,圈闭面积达520km~2,一旦钻探得手,

  • 标签: 油气勘探 中国 新疆 渤海湾海滩 陕甘宁盆地
  • 简介: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动力场,即地下流体势.恢复自烃类形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古流体势恢复可以归结为古孔隙度、古埋深及古地层压力的恢复.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沙二段和沙三中段在东营末期和明化镇末期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东营凹陷南斜坡下第三系油气藏的分布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古流体势演化的关系又不完全一样.

  • 标签: 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 古流体势 演化 油气藏分布 古孔隙度 古埋深
  • 简介:川西中部地区上三叠统碎屑岩中既发育有原生气藏也伴有丰富的“次生气藏”,并以“次生气藏”埋深浅、气质好、经济效益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异常高压是这类气藏的显著特点。重点讨论了以“次生气藏”为主的这一复合性非常规气藏的成藏模式及古压控制作用。侏罗系储层中天然气来源于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上部源岩;地层上中存在的断裂及纵向上延伸的裂缝发育带是天然气向上运移的通道,并控制着“次生气藏”的分布;上三叠统中的超高压是天然气向上运移的动力,在上覆侏罗系红层储集体中表现为差异聚集。异常高压可作为该区内寻找“次生气藏”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古压控制作用 川西中部地区 “次生气藏” 异常高压 断裂裂缝 运移动力
  • 简介:通过对北康盆地20000余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盆地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演化史.北康盆地为陆块裂离后的被动边缘断坳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E1-E22),中期断拗-走滑、挤压隆升(E32-N21)和晚期区域沉降(N31-Q)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之相对应的Tg、T5、T3等3个主要不整合界面.

  • 标签: 北康盆地 形成演化史 成因类型 油气地质
  • 简介:埕北油田为中日合作开发的我国海上第一个稠油油田.该油田生产15年来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在未打一口调整井的情况下,油田的开发效果达到海上和陆上一类油田开发标准,与国内稠油油田相比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文中重点介绍了该油田的开发特点、开发规律及开发效果,并全面总结了油田的开发经验,以期为油田后期开发调整以及海上其它稠油油田开发提供参考经验.

  • 标签: 埕北油田开发 特点 稠油油田 中国 日本 合作开发
  • 简介:由于各地质构造单元结晶基底软硬程度不同,反映在布格重力异常图和磁力△Ta异常图上的差异明显.硬性地块布格图反映为区域性开阔平缓的重力高区,磁力图也是宽缓的磁力高区或磁场平静区;软性地带布格图反映为等异常线距较紧密,具明显走向的重力低带,磁力图是磁场变化区或磁场剧烈变化区.硬性地块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地区,软性地带远不如硬性地块有利.

  • 标签: 区域重磁力场 油气地质 硬性地块 软性地带
  • 简介:琼东南盆地的异常高压主要是在上新世和第四纪时盆地快速沉降产生压实排液不均衡形成的,水热增压和新生流体对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有辅助作用,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受沉积中心、埋深和岩性变化控制。用地震速度可以计算地下流体压力。各时期各组段沉积地层都有自己相应的正常压实趋势线。速度稳定段主要分布在富含泥质的上新统中,在压力预测时必须进行校正。油气聚集带是在纵向上相对低势层段和平面上相对低势区的结合部位。在气势图中,相对稳定的低势区,实际上就是相对低势等值线的闭合区和挠曲带。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地压场 油气运移 速度稳定段 过剩压力 油气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