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渤中凹陷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低含蜡和饱芳比小于3特征,非生物降解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和饱芳比大于3特征.大部分原油正构烷烃没有奇碳或偶碳优势,具有弱姥鲛烷优势,三环萜烷和甾烷丰度较低,藿烷丰度较高,甾、藿比小于1,但不同类型原油伽马蜡烷和C24四环萜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生物降解原油均可检测出丰富25-降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绝对浓度以凝析油最低,生物降解原油最高,正常原油介于两者之间.依据原油伽马蜡烷指数和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可把渤中凹陷原油分成富C24四环萜烷原油(A类原油)和贫C24四环萜烷原油(B类原油),贫C24四环萜烷原油又可分为高伽马蜡烷原油(B1亚类原油)和贫伽马蜡烷原油(B2亚类原油).

  • 标签: 渤中凹陷 原油 生物标志物 特征 成因 类型
  • 简介:莺-琼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迄今为止,除在该区浅层和中深层发现以成熟-高成熟热成因腐殖型气(煤型气)为主天然气藏外,发现了生物气及生物-低成熟过渡带气气藏,且均具较高产量和储量规模,其勘探前景广阔.

  • 标签: 莺-琼盆地 生物气 低成熟气 资源潜力 天然气勘探前景
  • 简介:宝岛23-1构造生物礁(1158礁)位于珠江口盆地神狐隆起南缘个四面封闭块状碳酸盐台地上,礁体顶面T52层(珠江口二段下部顶面)圈闭面积为80km2.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岩石化学、古生物、岩心等资料,证明神狐隆起南缘存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据生物发育特征和产状,宝岛23-1-1井钻在礁滩相部位,储集性较好礁核位于宝岛23-1构造南高点.南高点含油面积为22km2,圈闭资源量为5320万m3,因此值得钻探目标.

  • 标签: 宝岛23—1 地质构造 生物礁 地质评价 地层倾角测井 油气地质
  • 简介:对比下铀和钍地化性质,就可为勘探地质家提供种描绘运移途径和与烃生成运移流体演化新手段。铀和钍亲石阿系元素,它们般以低浓度(1-50ppm)出现在沉积中。在还原条件下它们地化特性相似,两者基本上不活泼。但由于所处环境氧化电位升高,铀被氧化成五价,然后又变成六价,而钍仍然不活泼。这样,正如钍/铀比所示,铀相对于钍活泼性指出了富集铀孔隙流体通道。干酪根成熟阶段孔隙流体成了富集铀流体。铀显然对富氧有机质(如未成熟干酪

  • 标签: 成岩作用 晚期 地化性质 油气勘探
  • 简介: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多套气源岩,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气(或低成熟气)与热成因气(有的已被生物降解)混合而成混合天然气,泥拱活动产生(微)裂隙为天然气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气藏埋深变浅,生物气(或低成熟气)比例增大,混合天然气δ13C1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气中CO2转化为甲烷,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新烃气(生物气和低成熟气),从而改善了热成因气品质,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气形成.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浅层天然气 生物降解 混源特征 地化识别技术
  • 简介:首次提出将瑞利(Rayleigh)分布模型用于预测油气田产量和采储量。模型参数C最高产量发生时间tm,油气田采储量等于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乘积1.6487倍。该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无待定常数,不需要复杂数学运算,只要给出正确油气田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即可方便、快速、准确地计算采储量和预测递减期年产量。通过我国两个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在进行油田规划配产、计算采储量方面具有较强实用性。

  • 标签: 预测 油气田 产量 可采储量 模型 特征
  • 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中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领域相继发现了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它们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 标签: 创新思维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技术进步
  • 简介:以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莺歌海-琼东南盆地Ya8-2-1、Ya8-1-1、Ya13-1-4及LD30-1-1A井为重点,进行定量多门类微体古生物群综合分析和生物地层学研究。莺-琼盆地第三系有丰富微体古生物化石,有孔虫化石尤为丰富。详细研究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孢粉和沟鞭藻等生物特征及其纵、横向上分布。依据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对盆地第三系识别出14个浮游有孔虫界面和1个质超微化石界面,对化石带划分进行了讨论。经与Berggren等所制定绝对年龄值对比,作出了莺-琼盆地年代地层表。最后对莺-琼盆地第三系各组(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时代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莺-琼盆地 第三纪 微体古生物群 地层划分 南海北部
  • 简介:核磁测井当代唯能够直接测量油导自由流体孔隙度高技术。俄罗斯采用核磁测井探测油层采收率和采储量,方法先进,效果显著,开创了核磁测井在石油工业中应用新领域,从而提高了测井学科地位。

  • 标签: 核磁测井 探测 油层 采收率 可采储量 高技术
  • 简介:JZ20-2凝析气田油气藏评价工作,经历4年多时间,钻了3口预探井,7口评价井,经过四轮油气藏研究工作,基本上搞清了气田地质模式和气藏特征,主要介绍该凝析气田油气藏评价工作。

  • 标签: 锦州20-2 凝析气田 油气藏评价 地质模式
  • 简介:本世纪石油全世界最重要能源。人类对石油利用已达到极高水平,如以石油为原料而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蜡、涤纶、乙烯、合成氨等近5000种产品。石油科学家预言,下世纪对石油新利用就是从石油中提取金属,以满足工业需要。石油主要成分碳氢化合,但其中仍有少量金属成分,如钠、铅、钒、铁、镍等金属,特别是钒含量引起科学家注意。钒银灰色贵重稀有金属,熔点1910℃,耐蚀性好、易于加工,因而主要做钛基合金添加剂。金属钒在合金钢、工具钢、不锈钢中起很大作用;般认为开采品位不低于0.10%钒矿层在经济上合算,石油中钒含量已接近这要求,

  • 标签: 石油 利用 提取 金属 21世纪
  • 简介:南海莺-琼盆地崖13-1气田凝析油五环三萜烷以W和T双杜松烷为主,其先体聚杜松烯被子植物龙脑香科达玛树脂主要组成。中中新统梅山组海相泥岩干酪根分析为Ⅲ型,而饱和烃和芳烃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检测出高含量多种系列树脂化合,最大系列十二烷五杜松烷。因树脂化合存在,梅山组岩样产烃率(HC/TOC)为49-179mg/g,属好-优烃源岩。然而用传统地化方法评价则为差烃源岩。笔者提出与传统看法有别的新认识:海相地层中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陆源有机质呈超显微状态存在;树脂体出现和分布具有时代性和地区性。

  • 标签: 莺-琼盆地 梅山组 海相烃源岩 树脂化合物 崖13-1气田
  • 简介:随着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市成功三年,境外上市储量评估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本文首先介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Securities&ExchangeCommission,简称SEC)储量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此方法,本文将其与国内类似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出两种方法异同,并结合江汉油田分公司上市储量自评估情况进行论述。

  • 标签: 境外上市 储量评估 动态评估法 剩余油 经济评价方法 可采储量
  • 简介:1引言在深水(水深大于300m)海底钻进过程中常会有天然气水合形成.钻井泥浆中旦有天然气水合形成,将会对钻井工程和设备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解决办法主要是在泥浆体系中加入抑制剂来抑制天然气水合形成.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本文主要对近10年来国外在天然气水合抑制剂类型、作用机理及相关泥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综述.

  • 标签: 深水海底钻进 钻井泥浆 天然气水合物 抑制剂
  • 简介:过去两年许多东南亚国家契约提成及税制改善,对该地区油气勘探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国家经济增长表明,今后若干年里其油气消费将呈指数跃迁。数量可观众多发现产生进影响,往这地区引入了新勘探预算。许多近期发现已经做了最终评价,正在迅速提交开发方案。服务公司伴随作业者接踵而来,在整个地区建立许多有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可开发储量 油气勘探 海上油气勘探
  • 简介:在球坐标系统中,球内点受到挤压力时,在其前方会产生个向上分量。俯冲板块前方所产生向上分力破坏了岩石圈重力均衡和相均衡,引起地幔底辟和岩石圈下部熔蚀,使地壳减薄,在俯冲板块持续作用下,上述作用反复进行,最终地壳被拱裂张开,形成洋壳化边缘海盆地。俯冲作用所产生张应力可用公式Fui=(h-hi)fsinαcos(β-ωi)θi(1-n)^pij计算。由俯冲产生张应力分布范围宽达1000-2000km以上。

  • 标签: 球坐标系统 俯冲挤压 弧后拉张 边缘海盆地 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