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0)资料反演史是否存在多解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热流演化模型,采用目前常用的线性或指数模型,R0作为检验标准,通过地史与史的联合模拟,能够对持续沉降升温的含油气盆地的史进行反演,R0不仅与温度及受热时间有关,而且与地层压力和镜质体的类型等因素有关,TTI-R0法恢复烃源岩演化,应当进行校正和氢指数校正,文中提出了具体校正方法。

  • 标签: TTI-R0法 热史恢复 镜质体反射率 含油气盆地 烃源岩
  • 简介:经过研究岩石解仪(以ROCK-EVAL5为例)测定出的解参数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快速预测含油岩石等样品中原油密度的方法。在钻井过程中或试油之前,利用解法预测储层的含油丰度、原油物性是很有意义的,对后期固井、试油等工程的合理实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热解法 快速预测 原油密度 热解参数
  • 简介:介绍了洛伦茨曲线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讨论了应用该方法分析油藏吸水状况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相对吸水量和相对注水时间制作的油藏吸水状况洛伦茨曲线,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油藏储层的吸水状况以及注水对油藏储层吸水能力的影响.

  • 标签: 洛伦茨曲线 油藏工程 注水开发 吸水剖面
  • 简介:选择解气相色谱中的特定化合物nC7(正庚烷、烯烃)、nC8(正辛烷、烯烃)和甲苯,并计算相应的参数nC7+8/甲苯×2和甲苯/nC7,确定三类生油岩的划分界限为:Ⅰ型,nC7+8/,甲苯×2>3.25,甲苯/nC7<0.25;Ⅱ型,nC7+8/甲苯×2=1.10~3.25,甲苯/nC7=0.5~0.8;Ⅲ型,nC7+8/甲苯×2<1.10,甲苯/nC7>0.8。近百块次样品经过与元素分析、Rock-Eval分析结果对比,并实际应用于划分珠江口盆地生油岩类型,证实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应用 热解气相色谱参数 判别 生油岩 类型 甲苯/nC7
  • 简介: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平均热流值61.89mW/m~2,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该区各盆地热流值变化在61.71—62.18mW/m~2之间,基本上处于相同的背景中。这种性质与演化史有关。自古新世以来。本区经历了多次事件以及随后的沉降.晚期的事件影响最大,使边缘盆地逐步达到相同的状态并对烃源岩的演化有重要影响.镜质体反射率与今温度密切相关以及呈现的各种扭曲现象均是晚期作用的表现。

  • 标签: 南海北部 大陆架西区 油气生成 热演化史 今热流 镜质反射率
  • 简介:莺歌海盆地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它在盆地沉积中心的厚度达2000米。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层有机质丰度高,且完全成熟;它处在深,、封闭、含水和高压系统中。这种系统有利于烃类的生成、保存和运移,并且形成独特的模式——石油的深成因和水相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梅山组 石油 深热成因 水相运移
  • 简介:系统研究渤西海域两口井沙三段至东下段27块泥岩样品芳烃馏份的显微荧光光谱特征,以红/绿值Q(I650/I500)和λmax值作为判别生油岩演化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渤西海域中部东下段底部至沙三段生油岩进入生油门限,并处于低成熟阶段;东南部地区东下段底部及下伏地层进入生油门限,东下段底部至沙三段顶部生油岩处于低成熟阶段,大部分沙三段生油岩处于成熟阶段。

  • 标签: 芳烃显微荧光光谱 热演化特征 渤西海域 第三系 生油岩评价 生油门限
  • 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召开的1988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是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来有各地区和专业公司科技工作者参加的多专业学科规模最大的勘探开发会议。在会议期间,交流了勘探开发成果和研究与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并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探索了海洋石油勘探的新领域、新方向。会议将对今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海域勘探开发科研成果展示出海洋石油工业的美好前景会议期间交流的科研成果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晶。这些成果以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提出了勘探的新领域,使我们对海域石油前景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纵观我国海域石油地质基本条件,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有四个有利而现实的大油气区:莺-琼地区可望成为一个大的天然气区这个地区包括莺歌海、琼东南及珠三拗陷,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沉积厚度大、沉降速度快、沉积体规模大、地温梯度高,具有

  • 标签: 1988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会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海洋石油工业 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