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涠10-3N石炭系“古潜山”油田,位于北部湾涠洲岛西南海域,相邻涠10-3油田.该油田1989年发现,“古潜山”分布面积8.58km~2,探井证实碳酸盐岩油藏高度>312m.溶蚀孔洞、裂缝发育不均质,正常压力,原油比重轻,油质好,单井产能高,石油地质储量1187万t.

  • 标签: 联网滚动开发 经济效益 油田开发 碳系 古潜山
  • 简介:前言卡拉库姆盆地面积42×10~4km~2,是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和我国塔里木盆地相似,两者隔帕米尔高原东西遥对。因此,了解卡拉库姆盆地中油气的富集规律无疑有借鉴意义。卡拉库姆盆地东、南、北三面分别为吉萨尔山麓、科佩特山脉克齐尔库姆山脉,西至里海海滨,长约1000km,宽为400-500km。盆地内沙漠横亘,东北部有阿姆河流过。在卡拉库姆盆地中,天然气储量超过1000亿m~3的大气田有15个,其中苏联境内14个,伊朗境内1个。已发现的131个油气田中,油田仅18个,其余全为气田。15个大气

  • 标签: 卡拉库姆盆地 大气田 形成条件 构造分区 含油气区
  • 简介:最近,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财务部在测井公司燕郊基地举办了“石油项目评价与全球石油经济”研讨班。美国得克萨斯石油开发研究所马里克博士应邀作了关于石油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及全球石油经济发展新动向的讲座。马里克博士详细介绍了基本的经济评价方法,对敏感性分析、评价参数及风险分析也作了介绍,并指出海洋石油项目评价的特点及其适用的方法。在谈到全球石油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时,马里克博士说,全世界油公司可分为国家油公司(NOC)国际油公司(IOC)。两类公司的结构与作用都已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许多国家油公司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由单纯从事石油勘探开发上游行业向炼厂、加油站等下游行业转移,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油公司的这种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也称为集成化。集成化率——石油公司炼油加工总能力与原油生产总能力之比值可以用来衡量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程度。例如,1989年委内瑞拉、科威特利比亚的集成化率分别为120%、60%30%。

  • 标签: 石油 项目评价 石油经济 世界
  • 简介:在海上油气田从开发前期研究到废弃的全过程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始终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目标;根据每个开发阶段的工作重点,不仅制定了相应的经济目标,还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管理与监督措施,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从降低原油开发成本生产操作成本入手,在决策、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中国近海油气田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经济效益 高效开发 海上油气田 中国 近海油气田 开发成本
  • 简介:川西地区发育的次生气藏具有丰富的储量,埋藏深度浅,勘探程度低,成本少,周期短,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川西某气田中勘探程度较好的两个气藏为目标,提出年产能4.5×10^8m^36.0×10^8m^3的两种开发方案,选用适当的经济评价基本参数,进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并对两方案进行优选对比。

  • 标签: 气田 次生气藏 技术经济评价 川西地区 财务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
  • 简介:本文针对复杂小断块油区的油田数目多而调整工作量小,进行详细的经济评价时工作量大而准确度不高,提出了一种小油田开发调整井目标经济日产能力的简单估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准确性,操作简便,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油田开发 调整井 经济评价 日产能力 估算法 经济参数
  • 简介:由于各地质构造单元结晶基底软硬程度不同,反映在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Ta异常图上的差异明显.硬性地块布格图反映为区域性开阔平缓的重力高区,磁力图也是宽缓的磁力高区或磁场平静区;软性地带布格图反映为等异常线距较紧密,具明显走向的重力低带,磁力图是磁场变化区或磁场剧烈变化区.硬性地块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地区,软性地带远不如硬性地块有利.

  • 标签: 区域重磁力场 油气地质 硬性地块 软性地带
  • 简介:随着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市成功三年,境外上市储量评估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本文首先介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Securities&ExchangeCommission,简称SEC)储量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运用此方法,本文将其与国内类似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出两种方法的异同,并结合江汉油田分公司上市储量自评估情况进行论述。

  • 标签: 境外上市 储量评估 动态评估法 剩余油 经济评价方法 可采储量
  • 简介:海洋物探公司于1988年10月从美国引进了旁侧声纳仪和浅层剖面仪。该公司抽调了仪修站503船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井场地球物理项目组,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室内调试后,于1989年1月15日,503船开往北部湾乌石海区进行现场试验,对浅层剖面仪,用300焦耳、

  • 标签: 旁侧声纳 浅层剖面仪 井场 海底管线 地球物理调查 现场试验
  • 简介:绘制深度剖面构造发育剖面,是石油地质研究油气圈闭油藏形成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采用手工绘制,既麻烦、费时又极易出差错。本文介绍应用微机的SDH系统来绘制,可少时、省力、提高绘图精度,又可减少解释人员繁锁的手工劳动。

  • 标签: 微机绘制 深度剖面 构造发育剖面 地震勘探
  • 简介:这篇考察报告,主要介绍了北美地区地压气深盆气的形成、特点及勘探开发状况。本刊对原报告做了删节,予以发表。希望能对从事研究天然气的工作者有所裨益。

  • 标签: 北美地区 地压气 深盆气 考察报告
  • 简介:在国内外油田开发设计文献中,确定油藏驱动类型注水方式的方法各不相同,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分析油田调整效果时容易混淆,应用很不方便。本文论述了油藏驱动系统的分类依据.总结了不同驱动类型油藏的开发特点,研究了鉴别油藏驱动类型的方法,提出了注水系统的命名原则,明确了选择注水方式的条件,为优化油田开发设计方法提供科学理论生产实践依据。

  • 标签: 油藏 驱动类型 注水方式 油田开发 开发方案
  • 简介:近年来在深部区域地质方面所获得的新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我国近海沉积盆地经历了多期热事件的认识,近海盆地的成因与深部作用地幔柱构造不可分割,表现出与亚洲东部特殊的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统一性,多幕动力作用决定了盆地具有多个含油气系统,其中超压系统多期破裂产生并驱动的含烃热流体的多期活动成藏重就位是基本的成藏动力学特征,而现今作为含烃流体场动态演化的一个切面,油气藏是盆地流体场中的特殊异化点,因此盆地水文系统的温、压、化学场以及成岩场的特征是判别油气藏分布的重要标志。

  • 标签: 近海沉积盆地 多重动力成因 油气聚集 中国 深部作用 含油气系统
  • 简介:通过野外观察及物探资料的处理综合解释,以江绍断裂带为界将东海北部分出以北的扬子准地台区与以南的加里东褶皱带;另以丽水—海丰断裂及沿海四十米等深线断裂为界,划分出地质特征与两侧有异的海陆衔接带,其东侧又可分为海礁凸起西湖凹陷两亚区。充分表现出东西分带与南北分块之特征。更多还原

  • 标签: 东海北部 邻区 油气地质 基底 构造区划
  • 简介:根据前苏联科学家建立的单相渗流广义达西定律,推广为多孔介质中两相渗流的达西公式,建立了流体非线性渗流的渗流方程、数学模型;用全隐式离散法建立了代数方程;用牛顿——拉夫松迭代、带预处理的多种共轭梯度类解法解代数方程;编制了非线性渗流平面二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在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Eq3q3^13~6Ⅰ及八面河油田面4区Es3中21Ⅱ进行了初步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非线性渗流 数值模拟 软件研制 数学模型 油藏 渗流力学
  • 简介:对埕北稠油油田试井资料分析中的特殊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其对提高油田采收率采油速率的意义。应用统计理论渗流力学理论求出采油指数、含水率、生产压差流压之间的经验关系式,提出了确定稠油油田防砂井合理生产压差最大采液量的思路方法。

  • 标签: 埕北稠油油田 渗流特性 研究 应用 试井 油田开发
  • 简介:提出了在开发设计阶段预测储层分布的新方法.新方法利用地质统计学技术将地震孔隙度反演数据、测井孔隙度初始模型与地质综合研究成果相结合,最终形成储层孔隙度模型,从而预测储层的分布.该方法综合应用了地震、地质测井等各种基础资料,克服了常规储层预测只注重地震资料的缺陷,它对于构造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油田的储层预测比较有效.应用该方法对渤海南堡35-2油田的储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基本相符.

  • 标签: 综合应用 地震资料 地质资料 测井资料 预测 储层分布
  • 简介:首次提出将瑞利(Rayleigh)分布模型用于预测油气田产量可采储量。模型的参数C是最高产量发生的时间tm,油气田的可采储量等于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乘积的1.6487倍。该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无待定常数,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只要给出正确的油气田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即可方便、快速、准确地计算可采储量预测递减期的年产量。通过我国两个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在进行油田规划配产、计算可采储量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标签: 预测 油气田 产量 可采储量 模型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