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盆地,盆地中发育了众多的地震异常性。在对其详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磁资料、钻井资料探讨了其形成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的地震异常体是贯穿新生界古火山活动的遗迹。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地震异常体 成因机制 含油盆地 地震勘探 泥丘
  • 简介:莺-琼盆地快速沉降和沉积的地质背景,导致盆地具高温高压的特征。高温高压环境是盆地内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地质因素,高温高压油气水以间歇式混相运移方式进行。当“深部高温高压包”增压到接近或超过上覆地层负荷压力时,地压流体(油气水)突发性地沿①号大断层上升,并在断层附近聚集成藏,形成了崖13-1气田。

  • 标签: 莺-琼盆地 高温高压环境 油气运移机制 间歇式混相运移 高温高压包
  • 简介:含油储层岩性和物性预测方法是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和VSP,根据钻并揭露的主要目的层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用相关对比原则对比追踪目的层的地震响应,完成沉积相和岩性预测,进而依据钻井提供的储层物性参数和沉积相边界参数,用内插、外推方法,在人机交互工作站上可完成储层物性参数的计算和等值线图的绘制。

  • 标签: 预测 储层特性 油气藏 开发 钻井 测井
  • 简介:通过比较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心资料及其它地质信息,提出了识别河流沉积5种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利用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了研究区的测井资料,结合曲线形态分析,对河流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与地质家的结论吻合较好。

  • 标签: 综合利用 测井资料 河流 沉积微相 测井曲线 高分辨率倾角测井
  • 简介:针对江汉油区油藏类型多、规模小、隐蔽性强的特点,通过多学科、多专业攻关,形成以IES/IESX交互解释、相控储层预测、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及油藏动态分析等为核心的油藏综合研究技术。对江汉油区不同类型的油藏进行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江汉油田 滚动勘探 储层预测 地震勘探 地质模型 动态评价
  • 简介:提出了在开发设计阶段预测储层分布的新方法.新方法利用地质统计学技术将地震孔隙度反演数据、测井孔隙度初始模型与地质综合研究成果相结合,最终形成储层孔隙度模型,从而预测储层的分布.该方法综合应用了地震、地质和测井等各种基础资料,克服了常规储层预测只注重地震资料的缺陷,它对于构造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油田的储层预测比较有效.应用该方法对渤海南堡35-2油田的储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基本相符.

  • 标签: 综合应用 地震资料 地质资料 测井资料 预测 储层分布
  • 简介:新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证实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在0-300℃条件下,饱和水泥质实验材料(高岭土)产生了0-1500×10^-6应变量,干的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仅仅为0-150×10^-6,饱和水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大约为0-590×10^-6。新的实验结果证明,热动力可以产生热应变,热能可以转换为应变能,高压对于泥底辟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构造 动力学 成因机制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 简介:油田开发方案的优劣受众多指标的影响.在进行多方案优选时,一般做法是采用单一指标,有时即使综合权衡其它因素,也往往是凭经验定性判断,缺乏科学的运作方法和程序.本文提出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各方案相应于各指标的优劣度定量化,并在此基础上用加权平均法最终确定多指标下方案优劣度的大小.在区块方案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首次引入经济风险指标和技术风险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可以使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优选决策建立在科学和定量的基础之上.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油田开发 综合评价 优选 开发方案 权重
  • 简介:计算机是渗透、联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较高层次的渗透和联合应是用兼容的主程序系统和兼容的数据库来实现,这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尚难以达到。本文介绍的方法是以ASCⅡ文件作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基本介质,将多种不同硬软件系统加以联接,为地震勘探和油气田开发服务,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计算机软件系统 ASC Ⅱ文件 程序界面 数据库界面 油气勘探
  • 简介: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等问题,文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性油藏勘探与开发的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的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及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的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依托获得储层砂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的选择、开发储量的计算以及ODP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技术 复杂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应用 涠洲12-1油田北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