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针对高凝油含蜡高、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凝油采收率剂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对原油四组分存在选择性降解,降解率为23.0%~42.3%,同时菌种可以将高凝油中长碳链饱和烃降解为短碳链烃类,w(nC21)/w(nC22)值和w(nC21+nC22)/w(nC28+nC29)值增大0.33~0.57;铜绿假单胞发酵液表面张力从72.21mN/m降低至26.81mN/m;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与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种芽孢杆菌乳化高凝油的E24值分别为70.6%和82.3%;基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3种细菌性能设计的兼容本源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采油剂可使高凝油黏度降低63.86%,凝固点降低6℃。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微生物复合剂可在中渗(200mD)及低渗(50mD)条件下使高凝油采收率提高6.46%~8.48%。6口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证明该微生物复合剂性能稳定,可使高凝油采收率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标签: 高凝油 微生物采油技术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鱼-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和少量裂缝,其中,溶蚀孔占较大比重,对改善该区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影响较大,成岩作用强度,特别是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发育程度对鱼-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 标签: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侏罗系 鱼卡-九龙山地区 柴达木盆地北缘
  • 简介:恰什古伊气田是中亚管线的核心供气气田之一,受早期恰什古伊地区钻井成功率低及取心收获率低的影响,其储层特征不明确,这给该区的勘探评价与开发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利用目的层段的系统岩心资料,开展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等实验,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气田主要层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恰什古伊地区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组合以中、小孔-小喉组合为主。通过综合评价,将区块内储层分为3级,并研究了各级储层特征,同时发现区块的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恰什古伊气田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气田周边的滚动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 标签: 卡洛夫—牛津阶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恰什古伊地区 阿姆河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