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细菌感染性疾病仍然是临床病人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找新有效的抗菌药物或者提高现有抗菌药物作用仍然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长期任务。中药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占优势的,由于中药成分和药理特点的特殊性,细菌很少对中药产生耐药,但中药的抗菌活性一般较弱,其发挥作用的浓度往往需要达到毫摩尔水平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效应。因此,目前更多地被科学家们认可和接收研究思路是能够通过将活性微弱的中药或中药成分联合抗生素协同使用从而成为新的抗菌治疗措施。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成分协同抗菌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作一综述。

  • 标签: 中药 耐药性 协同抗菌
  • 简介:无花果是一种桑科榕属植物,其花托(即果实)、根、叶均可药用,具有润肺止咳、健胃清肠、消肿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多种肿瘤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喘咳、肠炎、痢疾、便秘、痔疮、疥癣等,近年来无花果抗肿瘤特性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认为无花果的抗肿瘤活性部位在石油醚和醋酸乙酯等脂溶部分,所以无花果榨汁以后,

  • 标签: 抗肿瘤特性 无花果 成分 残渣 机体免疫功能 榕属植物
  • 简介:生产手性分子的催化方法,通常包括有机金属催化、有机催化和生物催化。为了有效地创造新的活性药物成分,化学家正在对各种新技术和广袤的化学多样性进行不懈地深入研究。本文是根据C&EN休斯顿资深通讯记者ANNM.THAYER,发表在《化学与工程新闻》(2005年9月5日)上的”手性催化”一文编译而成。文中广泛介绍了有关催化反应、催化剂和实验技术的最新进展,对国内同行了解和把握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手性催化 药物成分 活性 《化学与工程新闻》 合成 实验技术
  • 简介: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Pisoni医师报告,对其他免疫抑制剂耐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改用霉酚酸酯治疗有效,可降低疾病活动性。Pisoni等对1998~2003年间在该院治疗的86例难治性SLE病人的病历进行复习,评估霉酚酸酯治疗SLE的适应症、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霉酚酸酯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适应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疾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CAP是位居第五的死亡原因。CAP起始治疗的抗生素目前临床常用的是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抗生素 莫西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山林荒野间的菊科植物黄花蒿,曾被我国科学家提取出青蒿素,并自主开发为世界公认的抗疟疾良药。时隔30年,我国科研人员又在青蒿素类化合物的抗癌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与分子医学(JCMM)》.

  • 标签: 青蒿素 卵巢癌 治疗 菊科植物 科研人员 分子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