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以固定床间歇煤(焦)制气的合成氨、甲醇厂,制气过程要排放大量的吹风气,其中可燃成分(H2+CO+CH4)约占8%-12%,并带有大量的可燃粉尘,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还造成巨大的浪费。将这些可燃气体及粉尘通过专门设计的吹风气余热回收系统加以再燃烧,用于产生过热蒸汽,供汽轮机发电,可以达到节约燃料,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 标签: 吹风气余热回收 回收装置 制气 合成氨 节约燃料 固定床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为适应宁夏的煤质特点,对造气工艺进行调整设备进行改造,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 标签: 煤耗 含炭量 小加氮 白煤
  • 简介:本文简述了水煤浆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发展,简述了水烘浆气装置目前运行水平。并就水煤浆气化工程设计有关设备的国产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煤浆 气化 运行水平 工程设计 国产化
  • 简介:原料煤价位居高不下,进货渠道各厂不一,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造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都是通过设备的改造工艺的调整改烧劣质煤。那么如何提高劣质煤的生产强度稳定性,笔者想对3.0m2.65m造气炉十几年的操作总结,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 标签: 生产强度 劣质煤 稳定性 进货渠道 生产成本 生产厂家
  • 简介:目前小氮肥造气脱硫工段,工艺管线复杂、设备繁多、引起系统阻力增大,设备偏大、利用率低,占地面积多等缺点,同时能耗也比30万吨合成氨高近50%,因此如何采用节能降耗工艺及创新技术使其产生最佳效果是每个厂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就造气脱硫工艺及设备改进谈一些自己的设想及意见,与同行商榷。

  • 标签: 氮肥 造气 脱硫 洗气箱 脱硫塔 设备
  • 简介:小氮肥行业的微机使用已相当普遍,特别是以煤焦为原料的小氮厂,更不吝啬对耗能的重点造气工段进行投入,我厂于1998年底对原造气炉自控机进行改造,上ZF-4型造气炉炉况监测与优化系统,1999年2月26日经调试投用,现行运行一年多情况良好,使去年吨碳铵焦耗大幅度下降,操作简单,单台煤气炉发气量明显提高,气质稳定,19994年4-12月运行考核,仅焦耗比上一年同期吨碳铵下降29kg,现在全国不少厂家都上了微机,对此在条件非常恶劣的造气工段,微机能否正常工作不仅涉及到节能降耗,更重要的关系到全系统的安全生产,所以我们对长年累月工作的微机从安装到维护做了一些探讨。

  • 标签: 小氮肥企业 造气工段 微机 安装 维护
  • 简介:0前言目前在煤化工小氮日色企业造气都采用水夹套间歇式固定式制气方式,水夹套是小氮肥企业的重要设备。由于水夹套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内部承受近1200℃的高温,且有块煤不停的运动磨损;为降低内壁高温,夹套内必须有冷却水冷却,且冷却水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因而内简体还要承受外压的作用。对于改造前的水夹套出现鼓包撕裂的现象时有发生,且运行中由于蒸汽压力、温度较低还造成造气生产的消耗高、半水煤气质量不高、设备露点腐蚀等问题,通过对旧式水夹套的改造有效克服了上述缺点、在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节约能源方面均达到较好效果。

  • 标签: 套设计 中压水 小氮肥企业 造气生产 安全运行 水夹套
  • 简介:总结了加压气化装置的改进管理经验。事实表明,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鲁奇加压气化工艺用于贫瘦煤的气化是可行的。

  • 标签: 鲁奇加压气化 合成氨 气化炉 工艺管理
  • 简介:以固定床间歇煤(焦)制气的合成氨厂甲醇厂,制气过程要排放大量的吹风气,其中可燃成分(H2+CO+CH4)约占8%~12%,并带有大量的可燃粉尘,严重污染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浪费。将这些可燃气体及粉尘通过专门设计的吹风气余热回收系统加以再燃烧,用于产生过热蒸汽,供汽轮机发电,可以达到节约燃料、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 标签: 吹风气回收 装置设计 大型化 可燃粉尘 余热回收系统 汽轮机发电
  • 简介:我公司老系统合成氨装置自60年代初投用运行至今已有40多年了,虽然经过不断地扩建改造,总氨产量已达10万t/a,但工艺流程落后、设备装置陈旧,使合成氨能耗及成本居高不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煤气炉现有的制气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加上我公司大氮肥30万t/a合成氨装置的报废,周围地区小氮肥厂因原料涨价,

  • 标签: 煤气炉 投用 废热锅炉 小氮肥厂 合成氨装置 设备装置
  • 简介:近年来,国内很多科研单位气化型煤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可喜进展。但总的来讲,在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型煤生产线的工艺方案确定设计有着紧密联系。在本文中,作者就型煤生产合理工艺及优化设计中涉及的如下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1)物料混合的均匀性;(2)物料计量的准确性;(3)水分的稳定性;(4)增大成型物料的堆密度;(5)成型后处理方式的合理性;(6)型煤生产工艺的动态平衡;(7)吨型煤投资白合理控制。

  • 标签: 气化型煤 生产工艺 设计 优化 物料混合 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