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研究含油污水对湿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在大庆油田附近,选择受含油污水影响程度不同的4块典型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样地,分析其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在4块典型芦苇沼泽样地中,共鉴定出24科34属土壤线虫。其中,有食细菌线虫15属,食真菌线虫、捕食杂食线虫各6属,植物寄生线虫7属。Panagrolaimus和Aphelenchoides为优势类群,个体数占总捕获个体量的26.91%;受到含油污水的影响,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都发生改变,受污染样地线虫个体数及类群数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1),且与对照样地相比,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重度污染样地中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而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度则与之相反(p〈0.01)。从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来看,在不同污染程度条件下,受污染样地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样地,而自由生活成熟度指数则相反。

  • 标签: 含油污水 芦苇沼泽 土壤线虫 群落组成 多样性
  • 简介:以2009~2012年实地样方调查和前人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山西省37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在山西省37个自然保护区中,共记录有湿地种子植物56科154属294种;在4个生活型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共有278种,占总种数的94.56%。将湿地植物的生态型划分为7类,其中,湿生植物269种,占总种数的91.5%,是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湿地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沼生植物88种,水生植物74种,构成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湿地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属的水平上,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共有82属,占总属数的53.25%,表明温带性质比较明显;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达160种,占总种数的54.42%,中国特有分布种有40种。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植物区系与温带亚洲和东亚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在湿地种子植物区系中,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

  • 标签: 种子植物 区系 湿地 自然保护区 山西
  • 简介:采用水平分辨率为0.5km的WRF-CLM3-5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46.8°N~48.75N,132°E~135°E)2011年7月19-20日的大气边界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物理特征,以及2011年6月6~8日、7月18-20日和8月26-28日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WRF.CLM模式可以较精确地反映研究区沼泽及其周边农田的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差异,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湿地上空气温低于周边农田约1~3℃,相对湿度比周边区域高4%~8%;湿地上空呈现“冷湿岛”中心,相对湿度随高度先增加后降低,高度界线可达9001500m;日落后,沼泽降温增湿作用逐渐削弱,0:00~2:00,沼泽与周边区域近地层都发展有较强的逆温,厚度可达600m,与之相对应的相对湿度则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影响高度在400-800111。夜间,沼泽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小于白天,低空风速小于高空风速;白天午后风速梯度最小,夜间逆温顶出现低空急流中心。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模拟结果显示,夏季沼泽区晴天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白天边界发展高度大于夜间,最高值出现在13:00左右,高度可达约1900m。

  • 标签: 沼泽 大气边界层 气温 相对湿度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介:黑碳(Blackcarbon,BC)是土壤惰性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黑氮(Blacknitrogen,BN)同样对碳封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化学氧化法研究2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对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0~10cm)BC和BN含量及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次采样年份,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的BC平均含量分别为2.99~3.70g/kg和3.52~4.36g/kg,储量分别为3.24t/hm^2和3.87t/hm^2;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的BN平均含量均为0.12g/kg,储量分别为0.12t/hm2和0.11t/hm^2。方差分析表明,2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下的土壤BC和BN含量以及储量年际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BC和BN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 标签: 黑碳 黑氮 杉木人工林 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