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海沧投资区石料资源开发与保护陈居成(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海沧投资区位于厦、漳、泉“金三角”地带,东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南临九龙江出海口,西面与漳州的龙海市接壤,北临马銮湾和厦漳公路,三面临海。投资区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规划面积为100平方...

  • 标签: 海沧投资区 采石场 资源开发 断裂构造 总体规划 石料
  • 简介:一、引言本文中的闽东南沿海地区范围包括闽江口以南直接靠海的29个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以及虽不直接靠海、但距海极近的闽侯县和地处九龙江下游的漳州芗城区、龙文区,合计为32个县级行政单位,分别隶属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5个省辖市,全区土地总面积22...

  • 标签: 成片土地开发 闽东南 沿海地区 开发利用战略 土台 合理开发利用
  • 简介:厦门海沧投资区的优势自然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陈居成(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区域概述1.概述海沧投资区位于九龙江河口的北侧,隔厦门西港与厦门岛相望,海沧大桥一旦竣工,它将与厦门连为一体,因此,厦门与海沧的区位优势是共同的。本区地处E117°55’3...

  • 标签: 海沧投资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 深水岸线 厦门西港
  • 简介:首届海峡两岸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研讨会于2010年6月在福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两岸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研究、固碳增汇模式与关键技术、废弃资源利用与节能减排、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并提出了新时期两岸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与技术对策.

  • 标签: 海峡两岸 低碳农业 发展战略
  • 简介: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共中央国务院 规划 乡村 新华社
  • 简介:福建省自然人文地域分异产生了两大双核结构,即福州—南平、厦门—龙岩,分别以福建省的两大流域,即闽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为产生、发展的区域背景.本研究根据双核空间结构,以"一体两翼"空间格局作为基本框架,通过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四大战略.

  • 标签: 一体两翼 双核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战略 福建省
  • 简介:2017年9月29日,浙江省德清县成功出让首块“标准地”之后,全省各地陆续出让”标准地”。以绍兴市为例,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公开出让工业投资项目“标准地”52宗、面积1933亩。

  • 标签: 投资项目 标准地 浙江省 企业 英雄 出让
  • 简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对山水林田湖草实施全要素综合整治,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全域设计,高效率全域整治,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推进新时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加强生态保护、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的重要一环。

  • 标签: 综合整治 土地资源 乡村振兴 振兴战略 绍兴市 浙江省
  • 简介:2014年7月、10月和2015年1月、4月,对会仙湿地的鱼类多样各进行了一次调查和采样。在会仙湿地共鉴定到鱼类30种,隶属于5目11科26属;各季节的优势种明显不同,2015年4月的优势种为鲫(Carassiusauratus)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giurinus),2014年7月的优势种为高体鳑鲏(Rhodeusocellatus)和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2014年10月的优势种为鲫,2015年1月的优势种为鲫和短须鱊(Acheilognathusbarbatulus);2014年7月与2014年10月的物种数差异显著(p〈0.05);2014年7月,湖泊与河流中鱼类的物种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差异显著(p〈0.05);鱼类群落相似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7月的鱼类群落与其它季节明显不同(p〈0.05);2014年7月,湖泊中鱼类的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都比河流中的少,而2015年1月,这些指标都是河流中的较大,可以推测,会仙湿地鱼类在7月多在河流中生活,1月则多在湖泊中生活。

  • 标签: 鱼类 生物多样性 会仙湿地
  • 简介:于2013年9月,在小兴凯湖湖区的入湖口、农田排水渠、湖心、主要景观区和人口密集区布设14个采样点,选取10项水质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及插值,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开流、857农场抽排干和兴凯湖农场31队采样点的水质最差,新开口和东北泡子采样点的水质最好;水体污染水平空间变异特征明显。人类活动是影响小兴凯湖水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废物输入湖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是主要污染源,旅游业对该湖水质影响的强度逐渐加大。

  • 标签: 水质 污染 空间异质性 小兴凯湖
  • 简介:2011年9-11月采用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邛海湿地境内5个采样点进行蝗虫(OrthopteraAcridoidea)采集,共获标本1280个,采集到的蝗虫隶属于3科12种。其中,花胫绿纹蝗(Aiolopustamulus)、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和疣蝗(Trilophidiaannulata)为优势种。5个采样点中,梦里水乡的蝗虫物种数最多,其他依次为焦家村、核桃村、小渔村和青龙寺。就蝗虫个体数而言,各采样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焦家村和小渔村的蝗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蝗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指数在核桃村都最高,在小渔村和青龙寺最低。蝗虫的优势度指数在梦里水乡最高,其次为焦家村和核桃村。蝗虫的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各采样点间差异较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采样点间各指数差异不显著。相似分析结果显示,小渔村和焦家村达到极相似水平,青龙寺和焦家村、核桃村和小渔村之间的相似系数最低。生境分析表明,邛海湿地中农田生境更适宜蝗虫的生长和繁殖。水分、植被和产卵地是影响邛海湿地蝗虫种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蝗虫 物种多样性 邛海湿地
  • 简介:2015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目40科11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0种。鸟类季节型组成中,有留鸟37种(占32.7%),夏候鸟23种(占20.4%),冬候鸟29种(占25.7%),旅鸟24种(占21.2%)。鸟类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57种(占50.5%)、东洋界种11种(占9.7%)和两界广布种45种(占39.8%)。在113种鸟中,有水鸟46种,其中有雁鸭类8种。该区鸟类优势种有8种,常见种31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秋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多,鸟类多样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树林-灌丛、农田与草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荡、滩涂与鱼塘和大面积水域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少,多样指数也最低。

  • 标签: 鸟类 物种多样性 季节变化 生态分布 石龙湖
  • 简介:土壤中最大的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的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的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的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的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决策部署,助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中国五矿在黑龙江的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力度,实现互利共赢发展,1月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五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在石墨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矿山复垦、土地整治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文涛会见中国五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并出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 标签: 黑龙江省 战略合作 人民政府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中国
  • 简介:我国西部荒漠地区约有自然和人工湿地96180km2,这些湿地按成因分为断层陷落积水成湿地,冰川湖湿地,地下水浅出湿地,灌溉退水湿地和人工湿地.栖息着《湿地公约》规定的水禽142种,占我国水禽种数的54.8%,其中繁殖种类74种,占52.1%.列入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的26种,占18.3%,占我国列入保护名录水禽种数的50.0%.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12种,占8.4%;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协定》的84种,占59.2%.荒漠地区湿地对水禽迁徙、繁殖、越冬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改变,尤其气候变干旱和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荒漠地区湿地的存在,对水禽的物种多样和种群数量产生了强烈影响.应加强荒漠地区湿地保护.

  • 标签: 人工湿地 水禽 湿地保护 野生动植物 人类活动 公约
  • 简介:对洪河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物种多样特征、土壤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沼泽-沼泽化草甸-湿草甸-灌丛草甸-岛状林的序列,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的变化格局,物种多样、均匀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格局,优势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格局;而土壤性质特征则呈不规则变化格局。植物物种多样与土壤性质之间只有均匀度与速效氮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均无显著相关。这说明在洪河湿地,土壤性质不是决定上述序列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速效氮含量是影响物种均匀度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其他物种多样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表层土壤 植被类型 湿地 洪河自然保护区
  • 简介:中国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湿地退化十分严重。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国家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湿地生物多样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实施,旨在使湿地保护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常规考虑内容,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通过建立高效的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形式多样的措施,如政策立法、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来推动湿地保护主流化。该项目取得已一系列成果,表现在: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湿地数据信息交流共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和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推动示范先进的湿地管理模式;通过管理能力建设,推动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保护主流化进程,政府和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湿地合理利用 项目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