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1月12日,中国和美国宣布要大量削减其温室气体排放。奥巴马总统承诺到2025年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26%-28%,习近平主席承诺到2030年排放达到峰值。《自然》杂志于11月20日、《科学》杂志于11月21日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并一致认为这有利于2015年12月即将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大会。

  • 标签: 巴马 化石燃料 全球平均温度 外推 欧洲国家
  • 简介:采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方法,估算了1990—2014年中国各省份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研究时期内,中国电力行业排放增长6.2倍,达到38.0(95%信度区间为31.3~46.0)亿tCO2当量(CO2-eq),而各省排放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排放重心向西部省份转移,内蒙古成为全国电力行业排放最大的省份。同时基于未来电源结构的发展方案,预测了2015—2050年不同电力需求情景下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趋势和达到排放峰值情况。电力需求高增速情景下2034年达到排放峰值59.5(49.3~71.8)亿tCO2-eq,而低增速情景可以提前至2031年达到排放峰值,且峰值水平下降7.7(6.3~9.3)亿tCO2-eq。

  • 标签: 电力行业 温室气体 空间分布 情景分析 排放峰值
  • 简介: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AM3.1,对近百年温室气体浓度、全球海表面温度、太阳常数的变化以及火山活动对我国地表气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全球海表面温度的升高及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升高的部分因素.近百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主要经历了两次年代际振荡并逐渐增温.第一次振荡的冷期为1910年代,随后变暖,1940年代达暖峰期.第二次振荡冷期发生于1950~1960年代,随后变暖,暖峰期发生在1990年代.太阳常数和全球海表面温度的两次振荡是造成这两次振荡主要因素,气温、太阳常数和全球海表面温度均发生了准60年周期的年代际振荡,气温振荡的位相落后于太阳常数和全球海表面温度的位相.20世纪20年代以前及60年代以后火山活动的活跃是导致1910年代和1960~1980年代出现冷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温室气体浓度 海表面温度 太阳常数 地表气温 气温影响 火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