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影响辽宁境内高速铁路安全的1982—2012年辽宁省低温、积雪、暴雨、雾、大风、雷暴及冰雹等不良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辽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为寒冷区外,辽宁省大部地区为高寒地区。1982—2012年辽宁省1月积雪日数最多,长达13d;最大积雪深度为50cm以上,主要出现在辽宁省中北部地区、东部山区及营口地区;辽宁省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5—6月,月平均暴雨发生次数为0.2次以上,其中辽西地区和东部山区年平均暴雨日数较多,约为2d;近30a辽宁省年平均雷暴发生次数为5.0—7.0次,6—8月为雷暴高发时段,辽宁省中北部及朝阳地区为雷暴高发区,年平均雷暴发生次数为30.0次以上,其他地区年平均雷暴发生次数为21.0—30.0次。根据不良气象条件对高运营时段和路段影响的差异性特点,划分了气象服务关键期和关键路段,并提出了辽宁省高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不良气象条件 高铁气象服务 发展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结合江西省南昌市某新建高层建筑的案例,分析了高层建筑对周边建筑雷电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高层建筑的存在将减小周边较低建筑遭受直接雷击危害的概率,具体减少的程度与建筑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高度有关;由于新建高层建筑遭受直接雷击的概率远远大于周边较低建筑,雷击时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对周边建筑电器设备损害的概率要大大增加;新建高层建筑的管线与原较低建筑的管线不可能完全分开,原建筑管线可能流入的雷电流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新建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原周边建筑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加强屏蔽与综合布线、等电位连接。

  • 标签: 雷电防护 高层建筑物 雷电环境 影响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RFV3.2模式对2014年3月30-31日发生在广州的一次持续性雷雨伴随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基本气象要素进行验证,重点对冰相水成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模式模拟的雷达回波、K指数、风场、相对湿度场、探空曲线分布与实况非常吻合,K指数、相对湿度以及探空曲线均显示强对流天气特征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冰雹的出现.2)霰粒子产生的时间与冰雹出现的时间非常吻合,云中过冷水对冰雹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霰粒子和过冷水的时间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监测冰雹的发生发展.另外,云冰、雪、雨水的混合比在冰雹出现的时刻表现为异常增强,这些变化对冰雹的监测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高度一时间序列图能够直观地显示霰、雨水、云冰、雪、云水等水成的时间演变情况,方便预报员的使用,为今后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强雷雨 数值模拟 冰雹 水成物
  • 简介:基于2015年秋末冬初华北地区频繁出现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和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顺义及房山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进行探测,分析了重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的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廓线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雾霾天气过程粒径小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变化不明显,粒径大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呈弱的减小趋势,说明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近地面层大气颗粒的粒子数相对稳定,亚微米级气溶胶数浓度较高,而粗粒子气溶胶数浓度较低。基于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浓度廓线表明,50m高度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最大浓度达700μg·m-3。

  • 标签: 雾霾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数浓度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