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应用一个嵌套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太平洋环流碳循环模式,分析了1960~2000年太平洋不同海区海气碳通量随时间变化。模拟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为大气CO2排放区,南、北太平洋(南、北纬15°至模式计算区域南、北边界)为吸收区。3个海区海气碳通量随时间均存在显著波动,其中赤道太平洋海气碳通量年际波动最显著。3个海区海气碳通量年际波动对气候事件响应并不一致,在ElNio年赤道太平洋冷舌强度和总溶解无机碳(DIC)浓度以及输出生产力均会受到上升流减弱影响而降低,LaNia年这些海气碳通量控制要素分布情况则正好相反,但在南北太平洋副热带以及高纬度海区,ElNio和LaNia对这些要素带来影响却并不一定相反,对输出生产力影响甚至是一致。以海表温度(SST)为例考察海气碳通量与物理场之间关系表明,在赤道太平洋上升流对DIC影响是控制海气碳通量变化主要因素,而在其他海区,尤其是副热带海区,由于垂直运动年际变化较小,且生物生产力水平较低,SST波动对海气碳通量年际变化影响更加重要。

  • 标签: 太平洋 海气碳通量 波动 海表温度 总溶解无机碳
  • 简介:利用吉林通榆半干旱区农田站和退化草地站2008年外场试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蒸散和地表水分收支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年来看,尽管两个站点相距仅5km,但农田站全年总蒸散比代表自然土地覆盖状况退化草地站高28.2mm;且生长季两种下垫面的蒸散较为接近,差异主要发生在非生长季。同时,农田站年水分收支总量为51.1mm,比退化草地站低35.6%。具体来说,生长季,两个站点水分收支均有盈余;但在非生长季,退化草地站水分收支仍有盈余,而农田站则处于水分亏损状态。这说明在半干旱区,代表人为土地利用状况农田站面临着更大水分供给压力,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会加剧该地区干旱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水分盈余并不代表地表水分状况良好。从Prietley—Taylor系数来看,两个站点Priestley-Taylor系数均远小于1.0,说明在半干旱区,由于表层土壤水分条件限制,实际蒸散远未达到平衡蒸散,土壤面临着水分供给压力。其可能原因是,对半干旱区而言,尽管水分收支有盈余,但是由于土壤沙化严重,土壤孔隙度大,大气降水很容易下渗,并以地下水形式存储起来,使得表层土壤水分供应反而不足。

  • 标签: 半干旱区 土地利用 蒸散 水分收支 Priestley-Taylor系数
  • 简介: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冬季北大西洋及欧洲地区天气流型分为4种不同流型。研究了不同阶段8种不同位相热带季节内振荡(MJO)与这4种流型年际变化关系。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发现,K均值聚类法划分得到不同位相北大西洋涛动(NAO)天数能很好地反映NAO指数;无论是在1978~1990年(简称为P1阶段)还是在1991~2010年(简称为P2阶段),MJO第3(6)位相影响NAO正(负)位相;但在P1阶段存在NAO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弱负位相转换为正位相,当MJO处于第6位相时,NAO由正位相转换为负位相;而在P2阶段NAO并没有明显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偶极子结构转换为波列结构。

  • 标签: 北大西洋涛动(NAO)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K均值聚类 年际变化
  • 简介:利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和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南方地区降水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等探讨MJO与2008年初南方雪灾关系,进而从MJO角度研究雪灾过程成因。结果表明:雪灾过程中,MJO存在明显东传现象,即由西太平洋向东传送至印度洋附近。伴随着MJO向东传送,中国南方降水强度及集中区也随之变化,MJO在一定程度上对雪灾过程有调制作用。通过对OLR分析,表明2008年初中国南方4次异常降水(雪)过程受到了MJO两次东传影响,第一次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第二次导致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带来暖湿气流,以及南支槽带来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不断向中国输送,为中国南方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

  • 标签: 热带地区 大气季节内振荡 雪灾 向外长波辐射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中国东部120个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气候特征,定义了北半球冬季110°-120°E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气流强度指数,并分析了其强度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东部同期降水影响。结果表明:(1)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主要包括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较-致偏北下沉气流。(2)北半球冬季110°-120°EHadley环流和中高纬气流强度有明显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二者在长期变化趋势上表现-致,即在1990年以前呈约20a振荡周期,且波动更大,而在1990年以后呈约10a振荡周期,波动相对较小。(3)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强度指数对中国东部同期降水年际变率具有较高解释率,二者在统计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北半球冬季110°-120°EHadley环流强度和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相关程度大值区集中在江南、华南及江淮地区,中高纬气流强度和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相关程度大值区集中在西北、江淮及江南地区。(4)东亚地区冬季经向环流异常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高纬度反向异常气流和中低纬度反向异常环流圈变化。强(弱)经向风年,北半球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为异常偏北(南)气流,中低纬度对流层存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闭合异常经向环流,对应中国东部降水显著减少(增多)。

  • 标签: 经向环流 变化趋势 同期降水 中国东部.
  • 简介:文章利用通辽地区10个站点1971-2007年37a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通辽地区雷暴地理分布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震荡周期性等结果.

  • 标签: 雷暴 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人类赖以生存大气环境受到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人为活动影响,其中大气中直径≤2.5μm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被称为PM2.5,由于其来源多样,生成理化过程复杂,有的PM2.5可能会因为带有毒性而引起人们重视。全球对PM2.5长期观测记录较少,近些年美国宇航局转发了加拿大两位科学家研究,他们根据美国宇航局卫星资料反演得到2001—2006年平均全球PM2.5浓度分布(图1),从图中可以看到,从中国东部到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是PM2.5大值区,即包括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是PM2.5浓度大值区。这一反演结果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参考,

  • 标签: PM2 5 美国宇航局 撒哈拉沙漠 汽车尾气排放 大气环境
  • 简介:德力格尔,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三级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这位蒙古族汉子在气象学领域有很高学术造诣和丰硕科研成果外,在绘画方面也有极高天赋。他作品多以青海广袤草原、秀美的山川、粗旷大漠、旖旎湖泊为题材,

  • 标签: 绘画作品 电脑 大气物理 高级工程师 环境专业 科研成果
  • 简介:选取夏季发生在新疆石河子沙漠边缘地区7次冰雹天气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次降雹过程分别发生在高空槽型和西西伯利亚低涡型两种典型冰雹环流背景形势下,其中高空槽型影响范围更大,破坏更强;较好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和较强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中尺度天气系统发展演变过程,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度变化、速度对和逆风区出现、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和1h降水累积值急剧增加、风暴跟踪信息(STI)预警等对冰雹天气出现具有很好预警意义,对今后防雹减灾工作有较好应用价值。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对流参数 多普勒雷达 回波
  • 简介:文章分析了影响富阳台风气候特征,总结了影响台风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台风具有明显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台风风雨灾害主要出现在8和9月;2)影响台风源地主要来自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附近及以东洋面;3)影响台风路径主要有东路、西路和中路3类,影响次数按照西路、东路、中路依次递减,但影响程度却是依次递增;4)台风影响程度与登陆位置密切相关;5)影响台风流场有副高东风流型、西风槽鞍形场流型、台风倒槽鞍形场流型、低压系统流型4类。

  • 标签: 富阳 台风 气候特征
  • 简介:对于南极冰芯记录资料,全球变暖怀疑论者喜爱一个简单解释是:在全球走出上一个冰期变暖进程中,二氧化碳只起到了微弱甚至无足轻重作用。但是,有关上个冰期结束时首个连续、近乎全球气温记录显示,二氧化碳的确对全球变暖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关南极冰芯问题在于:冰芯记录气温上升早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这是气候变暖怀疑论者质疑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原因之一。然而,气候科学家们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代表全球气候趋势。因此,

  • 标签: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浓度 全球变暖 冰芯记录 气温上升 气候变暖
  • 简介:文章从雷暴形成、发展及各个时期天气特点入手,利用T639和NCEP数值模式再分析资料结合天气预报技术,个例性分析雷暴天气对航空飞行中存在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总结雷暴在即将爆发到消散时各项物理指标,并描述机载雷达在实时探测雷暴时雷达回波特点和对雷暴进行避险措施.通过对民航气象服务中雷暴自然灾害性天气特点总结,为更好保障航空气象专项服务,提供雷暴灾害影响分析和减灾参考性分析性总结.

  • 标签: 雷暴 航空 避险
  • 简介:Kaya恒等式是目前分析碳排放驱动因素主流分析方法,在解释全球历史排放变化原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Kaya恒等式具有数学形式简单、分解无残差、对碳排放变化推动因素解释力强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Kaya恒等式只能解释碳排放量流量变化,无法解释存量变化;第二,Kaya恒等式中驱动因素多为表象驱动因素,对排放总量实际影响难以确定;第三,利用Kaya恒等式理论得出政策建议具有模糊性和非理性,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分析检验。

  • 标签: 碳排放 驱动因素 Kaya恒等式 局限性
  • 简介:1概述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持续雾霾天气,环保部监测信息显示,北京、石家庄、济南、西安、天津、上海、郑州、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均被雾霾天气笼罩,其中北京雾霾天气多达25天。持续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生产和生活。因此如何防治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 标签: 天气 治理 国外 中东部地区 信息显示
  • 简介:气象影视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服务大众有效途径.而气象影视事业快速发展,给气象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气象影视如何更好服务于大众进行分析,从部门横向合作、节目创新、素材优化与组合、网络传输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以提高气象影视服务水平和能力.

  • 标签: 气象影视 服务 品牌 技术 创新
  • 简介:利用196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陕西地面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夏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前期气候系统异常信号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夏季多雨年乌拉尔山高压脊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贝加尔湖低槽偏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并且前期冬季中高纬度中亚长波脊偏强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印缅槽偏弱,700hPa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偏北风异常偏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暖水位相,西风漂流区海温偏低,印度洋海温偏高,陕西夏季易多雨;而陕西夏季少雨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西伸脊点偏东,陕西主要受中亚高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前期冬季中高纬度欧洲西北部低槽偏强,中亚长波脊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印缅槽偏强,700hPa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偏南风异常偏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冷水位相,西风漂流区海温偏高,印度洋海温偏低,陕西夏季易少雨。

  • 标签: 夏季旱涝 前期大气环流异常 陕西
  • 简介:文章从统计临河地区(1981-2010年)30a历史资料着手,对出现20次飑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典型例子进一步举例论证,又结合自己多年观测审核经验,提出了飑观测记录要点,供地面气象观测员在今后工作中参考,从而防止飑误记、漏记.

  • 标签: 特征 记录
  • 简介: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2版本,模拟研究了前期(秋季)土壤湿度异常对云南冬季降水影响。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和一系列分析清楚表明,前期(秋季)土壤湿度异常偏低,会导致云南地区冬季(12月1日~2月28日)降水显著减少;前期土壤湿度减少一半,可以使云南冬季降水量平均减少30%以上,小部分区域减少达50%以上,影响十分明显。大气环流及其主要参量模拟结果对比分析清楚表明,持续西偏北气流和干气团控制以及云南地区大气散度场和垂直运动场等异常是导致降水量减少直接原因。对降水过程分析表明,前期土壤湿度减少对降水过程频次和发生时间影响较小,但对各次过程降水强度影响明显。这是前期土壤湿度减少所导致包括区域性蒸发和热通量等大气物理过程改变决定。本研究数值模拟结果与关于区域性土壤湿度异常影响机理已有结论基本一致。

  • 标签: 前期土壤湿度 云南 冬季降水 数值模拟
  • 简介:氚(3H)作为一种重要被动示踪物,经常被用于研究海洋中物理过程及评估海洋环流模式模拟性能。使用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来研究氚在海洋中分布、存储和输送。模拟全球氚通量表明,1975年之前氚主要由海气交换输入海洋,特别是在1963年,氚气体交换输入约为降水输入2.5倍,1975年之后两种方式氚输入通量都大幅减少。比对GEOSECS(GeochemicalOceanSectionsStudy,1972~1978年)和WOCE(WorldOceanCirculationExperiment,1989~1995年)大洋观测计划期间观测资料发现,我们模式很好地模拟出了氚海表分布、水柱总量、经向分布以及次表层高值信号,主要缺点在于模拟氚向深层穿透不足,特别是在全球两个副热带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氚输入函数不确定性和模式物理场描述不足可能是造成误差主要原因。模式给出海洋中氘储存总量结果与基于观测得到结果比较吻合,如北太平洋海区:19731974年模拟结果约为20.4妇,相同期间观测估计值为21.1±4.7kg,1989~1995年模拟结果为20.7蝇,相同期间观测估计值为23.4±2.0kg。氚在等密度面上高低纬侧向通风明显,模式成功模拟出氚从中高纬海表进入,沿等密度面向低纬次表层输送,又经大洋环流和扩散分别向南半球和高纬输送过程。

  • 标签: 海洋环流模式 被动示踪物 全球海洋 等密度面输送
  • 简介:利用1954—2011年邢台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邢台市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8a来,邢台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9℃,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0.683℃/lOa;四季平均气温日较差中,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冬季下降幅度最大,夏季最小;1—12月气温日较差中,5月最大,8月最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月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大。(2)年气温日较差在近58a存在15a低频振荡周期和4~7a高频振荡周期,并在1972、1981、1995年发生突变,在突变点前后,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均表现为增加珲仃减少趋势,且年气温日较差在突变年呈阶梯下降趋势。(3)最低、最高气温非对称变化是气温日较差下降直接原因。另外,年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总云量、水汽压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几乎不相关。邢台市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对各类作物产量、品质有不利影响,但冬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减少了果树冻害发生。

  • 标签: 气温日较差 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