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基于淮河流域的地形、岩石地质类型等空间分布特征,对陆—水文耦合模式CLHMS1.0(CoupledLandSurface?HydrologicalModelversion1.0)的河道曼宁糙率系数、水力传导度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了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CLHMS1.0的多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河道曼宁糙率系数、水力传导度对CLHMS1.0模拟淮河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上游王家坝子流域曼宁糙率系数的减小,可以显著提高模式对王家坝水文控制站上游模拟的水流流速,减小了模式对王家坝洪峰来临时间模拟偏迟的误差;依据淮河不同子流域的岩石地质类型选定更为合理的水力传导度参数后,模式对淮河流域河道流量等水文过程的模拟更为准确。利用参数率定后的CLHMS1.0对淮河流域1980~1987年逐日水文过程进行了模拟,与观测实况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了新的河道曼宁糙率系数和水力传导度参数后,模式对淮河流域逐日水文过程的模拟能力显著提高,且可以更合理地模拟出地表产流和地下水补给对流域河道流量的相对贡献。

  • 标签: 陆面-水文耦合模式 水力传导度 曼宁糙率系数 参数率定
  • 简介:根系吸水对水循环起重要调控作用,开展根系吸水过程及参数方案研究,将加深对地表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解,对提高陆过程模型乃至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简述了植物根系吸水模型的发展进程,归纳了根分布、土壤水分对根阻影响函数及根系水分再分配作用参数方案的研究概况,指出现有陆过程模型根系吸水参数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根系吸水 参数方案 研究进展 陆面过程模型
  • 简介:2015年10月16日,由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干旱陆过程与气候变化"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召开。

  • 标签: 干旱气候变化 学术交流会 陆面过程 天津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PrimaryProductivity,GPP)决定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物质和能量,是陆地碳循环与大气碳库的重要联系纽带.利用陆过程模式CLM4-CN(CommunityLandModelversion4withCarbon-Nitrogeninteractions)模拟和分析中国区域1982~2004年GPP(CLM4_GPP)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与基于观测数据升尺度所得到的MTE_GPP(ModelTreeEnsemble,MTE)进行比较,评估CLM4在中国区域GPP的模拟能力,同时探讨了不同土地覆盖资料对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CLM4-CN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区域GPP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在量值上大部分区域尤其是30°N以南地区存在高估,CLM4-CN模拟的GPP多年平均值为13.7PgCa^-1,而MTE_GPP仅为6.9PgCa^-1;(2)CLM4-CN可以合理模拟GPP的季节变化(与MTE_GPP相关系数大于0.9),在量值上对温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灌木、C3极地草地、C3非极地草地和农作物模拟较好(均方根偏差RMSD〈100gCm^-2month^-1);(3)不同植物功能型CLM4_GPP表现出的年际变率均大于MTE_GPP,仅热带针叶常绿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和C3极地草地的CLM4_GPP与MTE_GPP变化趋势一致;(4)降水是研究时段内控制整个中国区域GPP的主要气候因子,但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5)两种不同土地覆盖资料GPP模拟结果的显著差异表明,精确的土地覆盖是准确模拟GPP的重要基础.

  • 标签: 陆面过程模式 CLM4模式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MTE_GPP数据
  • 简介:《气象法》《陕西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以来,汉中市防雷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在防雷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防雷管理缺失、技术服务不精细、市县防雷发展不平衡等等。

  • 标签: 防雷工作 管理职能 不平衡 不精细 技术服务 防雷技术
  • 简介:通过对渭南市各级防雷管理和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工作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在防雷管理和防雷技术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一是提高认识,准确定位防雷工作;二是加快有关管理制度的出台;三是规范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加强防雷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加大防雷减灾宣传力度。

  • 标签: 防雷 调研 管理 措施
  • 简介:1引言近期,三明市人大和市政府通过调研,拟对市行政审批有关项目进行新的一轮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市气象局雷击风险评估范围过大,要求缩小行政审批范围,并取消防雷设计审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如是这样,势必影响原有依赖行政审批政策支持的防雷技术服务的项目和范围、影响气象科技服务的收入、影响气象事业的投入等。

  • 标签: 防雷工作 气象局 行政审批 雷击风险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 气象科技服务
  • 简介:1背景介绍2014年9月23日至2015年3月22日,中国气象局(CMA)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IAM)研究员李耀辉博士执行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8次会议(JWG-18)项目,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访问工作6个月。在JWG-18确定的新增合作项目中,气候与季风工作组1.2条国际干旱平台(IDD)中提出的合作,建立全球干旱信息系统(GDIS:GlobalDroughtInfor-mationSystem);CPC将在干旱监测、预报和影响研究方面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开展合作,并在中美两国的试点研究地区建立近实时监测和预报;中美两国将率先成为全球干旱信息系统的两个试点区域中心;CPC将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合作,建立一个近实时干旱监测预报系统。

  • 标签: 访问工作 CPC NOAA 美国 监测预报系统 中国气象局
  • 简介:近年来,防雷减灾社会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防雷安全社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较好地履行了防雷社会管理职能,防雷减灾工作成效显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进一步简政放权,对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措施应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新挑战,促进防雷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社会管理 防雷减灾 防雷技术 防雷工作 防雷安全 主管机构
  • 简介:近年来,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全国气象部门纷纷借助新媒体优势提升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水平,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气象科普工作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 标签: 科普宣传工作 气象部门 新媒体 应用 信息科学技术 全民科学素质
  • 简介:1概况2014年12月10—12日,数值预报中心龚建东赴日内瓦参加WMO集成全球观测系统(WIGOS)质量监控与事故管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回顾总结现有的基于数值预报的资料监控、资料质量控制及事故管理的经验,围绕WIGOS资料监控与事故监控的现实需求,汇集专家智慧、

  • 标签: 质量监控 事故管理 管理工作 会议总结 全球观测系统 数值预报
  • 简介:1概况为满足社会各专业服务领域对高时空分辨率、网格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产品及服务的迫切需求,北京市气象局开始规划建设新一代分析及预报业务体系,即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及预报系统(RMAPS:Rapid-refreshMulti-ScaleAnalysisandPredictionSystem)。该系统由临近预报(NOW)、短时预报(ST)和集成(IN)3个子系统组成,其中IN为集成(INTEGRATION)子系统,其建设目标为对北京市气象局RMAPS业务体系中的多尺度快速更新循环短时数值预报系统(SHORTTERM,简称ST)、自动临近预报系统(NOW-casting,简称NOW)以及定量降水短临融合预报系统等进行产品与天气实况观测的融合应用,经动力降尺度技术形成北京及周边地区高分辨率(1km)网格化、更高频更新的天气状况分析和预报产品,为政府及公众提供随时随地、不断更新的气象条件实况分析及未来预报。

  • 标签: 北京市气象局 中央研究院 访问工作 地球物理 天气预报产品 数值预报系统
  • 简介:1概况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避雷器标准化委员会(TC37)低压电涌保护器分委会(SC37A)第3(WG3)、第4(WG4)和第5(WG5)工作组会议于2015年3月16—20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市召开,来自美洲、欧洲、亚洲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图1),上海市防雷中心周歧斌博士作为SC37A工作组成员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电涌保护器 分委会 工作组 会议总结 低压 I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