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2006-2008年中国地区夏季月半均云粒子有效半径垂直区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对流层低层达到最大,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0°N纬度带水云相对以南及以北纬度带粒子有效半径偏大。6月水云粒子有效半径较大,应与梅雨季节有密切联系。对于中国北部中部,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西部较东部偏大,而在南部地区,东西部差异不明显。不同纬度带上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相类似,在冰云下边界最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水云和冰云云粒子尺度年际变化不明显。对上述特征成因分析表明,高原地形以及东亚夏季风对月平均云粒子有效半径具有明显影响。所揭示云粒子有效半径特征为天气和气候模式改进、人工影响天气及云-辐射-气候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

  • 标签: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分布 区域分布
  • 简介:平潭局Ⅱ型遥测自动站自安装运行以来,总体上较正常。从采集各要素数据上看:遥测仪采集数据与人工站对比,除地面温度相差较大外,其它数据均相差较小。现将出现一些问题故障做一个简单阐述:

  • 标签: 遥测仪 自动站 Ⅱ型 安装运行 地面温度 人工站
  • 简介:气候工程技术可以被视作可替代传统减排措施备选项,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管理CO_2移除两大类技术。两类气候工程技术与传统减排方法空间、时间、成本、不确定性和风险等方面都具有一些差异性。气候工程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国际气候制度构建基础,产生了一些新治理问题。对该问题科学研究,有重要科学、政策国际气候外交意义。

  • 标签: 气候工程 地球工程 CO_2移除 太阳辐射管理 减排 气候变化
  • 简介:世界上人工降水(或人工增雨)己有60多年历史。几十年来人工降水取得了很大发展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降水仍存在着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需要加强人工降水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如作业云预报、识别指标、优化作业方法等,最大可能地降低作业盲目性;人工降水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工降水科学储备不足等。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从战略上、从发展技术思路上进行变革,要避免走老发展道路,要积极推进这些问题解决,才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要发展4项人工降水关键技术方法:开展短时、局地云和降水预报;要善于识别,选择可人工增雨作业对象(云);要优化人工降水作业方法;科学地进行人工降水效果监测对比分析。

  • 标签: 人工降水存在的问题 人工降水的关键技术 人工降水发展思路要改变
  • 简介:1防雷行政管理工作历史现状陕西防雷工作起步于1989年,十几年来,历经坎坷,不断发展壮大。防雷工作内容由最初单纯检测技术服务,逐步扩大为雷电技术防护、雷电预警预报、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以及行政许可等,防雷社会管理由最初与公安、劳动、保险等部门合作借力发展,发展到现在运用法律独立行使管理职能,防雷社会管理工作地位由过去从属地位发展到成为行业管理主体,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机构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全省各级防雷管理机构规范设置,执法工作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得到快速发展。

  • 标签: 防雷工作 社会管理 陕西 雷击风险评估 管理工作 行政许可
  • 简介:目测项目是地面气象观测难点,云状观测更为突出。近年来云状观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给气象资料“三性”带来一定影响。如笔者在报表审核中发现,一些站云状记录中很少出现关于Ns记载,有的甚至全年未出现一次;实况出现大暴雨,但云状却记为满天Sccug等等。这些不合理记录出现故然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技术上原因。下面就目前云状观测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问题,谈谈笔者看法。

  • 标签: 云状观测 螺旋云带 对流云 直展云 人为因素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简要介绍了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趋势下,大气环境和气象医学研究中若干前沿科学问题,包括环境毒理学。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城市小气候与人体健康、气象病、医学气象预报以及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环境变化 医学气象 健康 空气污染
  • 简介:作者对本专辑文章做了综述.第一篇文章报道并考证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世界上最早关于季风文献,它是公元前23至前22世纪帝舜歌,该歌对东亚夏季风性状及其对社会民生影响做出简明深刻说明.其余文章探讨了季风研究中一些新问题新方法以及我们得到一些新结果.包括3个方面:(1)关于季风气候问题,如季风定义、季风指数、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季风三维空间结构时间演变、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刻画等;(2)亚澳季风区一些灾害性天气系统过程,如我国、南亚、东南亚暴雨,以及越赤道气流相关联扰动等;(3)对大气环流模式改进预报、预测方法改进.如辐射、云、地表过程计算改进和气候预测订正方法更新等.

  • 标签: 季风 亚奥季风 东亚夏季风 帝舜《南风》歌 灾害性天气 越赤道扰动
  • 简介:建筑施工砖瓦生产主要在露天状况下进行,直接受气象条件制约影响,特别是风、降水和气温变化对工程质量进度影响尤为明显.笔者在长达十年气象服务实践中,着意收集这些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近年来,吉安地区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砖瓦生产企业采纳本文观点并结

  • 标签: 砖瓦生产 建筑施工 气象服务 气温变化 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
  • 简介:根据气象部门目标管理工作实际特点,围绕目标考核提出了目标考核应当遵循目标性、客观性、激励性、差异性和协同性原则,阐明了气象部门考核者被考核者职责,同时指出了加强考核工作连续性、增强考评内容多样性实现考核内容科学量化现实意义。

  • 标签: 气象部门 核方法 目标考核 管理工作 客观性 协同性
  • 简介:在福建省文明委中国气象局文明办指导下,我省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至2000年底,县级以上文明单位有68个,占总创建数94.4%;市级文明单位22个,占总创建数30.5%;省级以上文明单位4个,占总创建数5.5%。但是,距中国气象局党组提出于2002年前建成文明行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气象部门 创建工作 中国气象局 文明单位 文明行业
  • 简介:《巴黎协定》引入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1.5℃温控目标,但是没有就其实现路径做出清晰安排。实现1.5℃目标对全球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各国自主贡献目标距离该目标有较大差距,常规减排技术和政策也很难完成任务。在此背景下,国际上有关地球工程讨论日渐升温。《巴黎协定》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人工造林,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与利用技术(CCS/CCUS),生物质能利用加CCS(BECCS)等负排放技术,这些都是地球工程范畴碳移除技术(CDR),除此之外,更具争议性太阳辐射管理(SRM)技术也引起更多关注。地球工程作为非常规技术选项,在1.5℃目标下影响评估、技术选择、伦理学国际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研究探讨都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探讨上述问题基础上,就中国应重视和加强地球工程研究与应对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指出要将地球工程纳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大框架,围绕1.5℃目标加强地球工程科学研究,并积极参与地球工程国际治理,合理发出中国声音。

  • 标签: 《巴黎协定》 1.5℃目标 地球工程
  • 简介:结冰观测记录结冰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中水)冻结成冰,通常我们观测结冰有无(因自然条件限制)是看蒸发皿中水是否冻结,如冻结便记结冰如未冻结则不记。但由于观测方法不同,就会出现不同记录结果。如:5号20时观测,蒸发皿中水虽冻结,但当时气温...

  • 标签: 蒸发皿 冻结成冰 观测方法 《规范》 观测记录 水面蒸发
  • 简介:1引言兰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中国人最早最喜爱栽培名贵花卉。为了普及养兰知识,本文就兰花家庭栽培管理常识作个简要介绍,供兰花爱好者参考。

  • 标签: 家庭栽培 兰花 管理 中国人 名花 花卉
  • 简介:一、气候变迁变化与人类社会1.现状利用19世纪以前资料来研究气候变迁、变化与人类社会社会生产关系时,由于资料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没有足够数据得当统计方法情况下,得出结论也往往是不正确。因此,对初期得到

  • 标签: 气候变迁 气候影响 人类社会 现状利用 北太平洋高压 气候模式
  • 简介:定义是:突然发作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而热雷雨产生时也有以上要素变化。因此飑热雷雨在气象观测实际中很容易混淆。对它们如何区别呢?一是气象要素变化程度不同,二

  • 标签: 要素变化 气象观测 气象要素 突增 偏南气流 暖湿
  • 简介:为了认识未来大气科学发展方向,委员会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大气科学发展,考察了NSF在大气科学领域资助并获得成功几个例子,分析了大气科学部(ATM)使用几种资助模式优势和局限。显然,学部培养了一支多产研究队伍,并且对变化优先领域机会作出了反应。基于这些分析,委员会确定了下面将要讨论发现建议,推出一些促进学部活动健康发展机制以帮助确保这样成功能够持续。这里列出发现建议次序并非严格反映其重要程度,仅仅是帮助读者把握思路产生。

  • 标签: 大气科学 研究队伍 优先领域 委员会 NSF 资助
  • 简介:静电是人类生活中基本而普遍一种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感到它存在,如摩擦过玻璃棒能吸附碎纸屑、羽毛等物;脱毛料、化纤衣物时,常听到霹啪声响;大气中电闪雷鸣是最壮观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科学技术工业飞速发展,特别是石油化工、塑料、合...

  • 标签: 静电灾害 安全检测技术 带电体 静电的产生 静电放电火花 爆炸性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