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城市通风廊道能增加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为了定量评估城市通风廊道的气象效应,本文采用区域边界层化学模式(RBLM-Chem),利用杭州市高分辨地表类型、城市建筑等资料,开展了杭州市通风廊道影响的模拟研究,模式水平分辨为250m。本文针对冬季和夏季两个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夏季个例时间为2013年8月12日,盛行南风,风向顺着通风廊道;冬季个例时间为2014年1月28日,盛行东风,风向垂直于通风廊道。主要结论如下:城市绿色通风廊道有增加风速、降低气温、提高湿度的作用,与没有通风廊道的情况相比,夏季风顺着廊道方向时,廊道区域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4m/s,廊道区域内60m高度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m/s。而冬季风垂直于廊道时,廊道区域风速增加较小,仅有0.5m/s左右。通风廊道夏季降温幅度平均可达2.7℃,冬季降温幅度较小,仅有0.6℃左右。通风廊道对气象场的影响随风向向下游延伸,夏季在通风廊道下游250m处,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5m/s、2.9℃、3.1%,即使在通风廊道下游1500m处,最大降温仍有1.2℃。

  • 标签: 杭州 城市气候 城市通风廊道 RBLM-Chem模式
  • 简介:为探究玉米播种期水分胁迫及补水对玉米出苗的影响,利用盆栽方式在玉米播种—出苗期开展水分胁迫及复水控制对比试验,分析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播种后补水时间和补水量对辽西地区玉米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出苗随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的降低,干旱持续时间的增加和补水量的减少而减小。播种后无补水,当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w播种为60%—70%时,出苗达100%;w播种为50%—55%时,出苗达66.7—77.8%;w播种为30%—45%时,出苗为0。w播种为35%—45%时,持续5—20d干旱,补水20mm,出苗为66.7%—100%,较补水10mm的出苗为0%—77.8%。w播种为35%—45%时,需在10—20d内补水,所需补水量随补水时土壤相对湿度的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春旱频发地区确定玉米播种后最迟补水时间和补水量下限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 标签: 春玉米 水分胁迫 土壤相对湿度 出苗率
  • 简介:利用1986—2015年辽宁省60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观测资料和1986—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NCEP/NCAR)逐月全球的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及其分区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可以划分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共4个区,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分区多1个Ⅴ区,且相同分区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的分区趋势具有一定指示作用,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的分区关系密切,辽宁省水汽输送的特征和地形地势是形成年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分布差异的内在成因。

  • 标签: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