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对探空数据接收方位显示始终为0°故障原理阐述及对产生故障现象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按照分析步骤进行排查,现场绘制电路板和天线座内元件及连接电缆电路图、准确判断断开的两根芯线接线位置,最终排除故障,从而深刻体会到在维修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还要在实践经验指导下进行维修工作。

  • 标签: 接收机 方位 显示 故障 排除
  • 简介:接收是雷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其任务是通过滤波将天线上所接收到的微弱的高频回波信号从伴随的干扰电波中选择出来,并经过放大和解调之后,送给显示器或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而中放则是接收中的关键设备.它的功用是将混频器送来的微弱的中频信号进行充分放大后,再经检波变成视频信号送至视频放大器.它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对回波的探测质量.由于中放的精确性要求极高,因此,在雷达出厂时,工厂曾明确要求台站:中放在一般情况下,应送工厂检修.事实上,一般台站也确实没有检修中放所必需的设备.本站这次中放自激,发生在台风警报发出以后,修复后,雷达在这次测台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本文对这次修复过程作一技术上的小结.

  • 标签: 雷达接收机 自激 中频信号 视频信号 台风警报 调谐放大器
  • 简介:目前我国气象部门使用的同步卫星接收主要是南京大桥机器厂生产的WT-3A型。它的第一本振位于高频分机内,是决定整机灵的关键部分,它的振荡频率很高,中心频率达1549.6MHz,一旦其由于某种原因(如环境温度突变,元件老化参数变差或损坏等)造成中心频率漂移,并不是简单地换上新的元器件就能使中心频率达到规定要求。这是因为受

  • 标签: 卫星接收机 WT-3A 本振频率 元件老化 机器厂 反向偏压
  • 简介:原始资料的手工键入成为日益突出的繁琐劳动。该收报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为自动收集气象资料提供了一条捷径。一、系统功能1.能正确接收兰州发出的无线气象印字报,一次接收上午08时地面、高空报和下午14时地面报。2.利用APPLEⅡ最大可利用内存(35.5K)存贮报文。3.收报完毕,将报文以字符串形式,按顺序T文件存入磁盘。4.为了节省内存,对08时高空报进行

  • 标签: APPLE 印字 程序调用 程序说明 PEEK 程序执行过程
  • 简介:介绍了有关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接收节目表的功能、内容及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事项。指出要使9210业务应用系统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完善的作用,一定要把接收节目表做得更合理、更准确。

  • 标签: 9210 节目表 业务 应用系统
  • 简介:例1故障接收不到云图,计算机能够计算天线运行轨道坐标,天线也能够按照轨道坐标运行,接收接收云图时的面板信号电压表无信号指示,但有噪声电压指示。该系统由全方位天线、天线控制器、接收、微机前置机、云图工作站五部分组成。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天线控制系...

  • 标签: 极轨卫星 故障检修 接收机 接收系统 天线控制器 天线控制系统
  • 简介:随着航天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已成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低分辨率卫星云图接收及图象处理系统是一个小型的同步气象卫星接收站.它可以接收同步气象卫星(如GMS,FY—2等)的广播模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能在彩色监示器上实时显示,并能加以贮存和回放.它能进行台风定位,能显示云图的温度值和反射率,对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和预报服务水平大有裨益.为适应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的需要,我局在地方政府的大力资助下,于1992年5月装备了上海科学仪器厂研制的低分辨率卫星云图接收及图象处理系统.在使用中,发现与解决了一些问题,现分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低分辨率 同步气象卫星 专业气象服务 图象处理系统 防灾减灾决策 科学仪器厂
  • 简介:文章详细介绍了乌海两要素自动气象站数据接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宏观地描绘了该系统的基本框架、功能组成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 标签: 两要素 自动气象站 数据接收
  • 简介:在具备了基本的维修方法(见文献[1]),明白了检修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后,系统维修功效就取决于系统维修思路.极轨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维修流程图(简称流程图),是根据作者从业30余年,所接触过的上海1050研究所、南京大桥机器厂、中国科学院远望公司、国家气象局风云公司和星地通公司等推出的极轨卫星接收处理系统,依据系统原理,结合自身实践归纳整理的.借鉴流程图,灵活应用文献[1]介绍的方法,能很快将系统故障范围缩小到或划定在某一个框内.

  • 标签: 接收 极轨卫星 维修流程 维修方法 检修 图纸
  • 简介:平衡气候敏感(equilibriumclimatesensitivity,ECS)指平衡全球平均温度对大气中CO2浓度相对于工业化前加倍的响应。一般公认工业化之前大气中CO2浓度为280×10-6,因此开始多取560×10-6为CO2加倍后的浓度,后来多采用600×10-6,

  • 标签: 敏感度 平衡 气候 CO2浓度 平均温度 工业化
  • 简介:虹光为太阳光线射入雨滴、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内反射后,观测者在最小偏向角处观测到的光色散现象。用偏振片观测,发现这种光具有明显的偏振特性,且虹圈与其周围光的偏振有很大不同。由形成虹的物理过程可看出,其偏振产生于折、反射过程中。1虹光偏振的计算菲涅耳公...

  • 标签: 偏振度 最小偏向角 虹光 菲涅耳公式 内反射 折射角
  • 简介:利用2006年8~9月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武清区晴天能见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能见与细粒子(PM2.5)、大气污染物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大气平均能见为6.3km,低于4km的时间段占50%;日变化表现为日出前(北京时间5时)能见最低,约为2.6km,下午15时最高,约为11.1km;不同大气相对湿度下能见与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相关性不同;污染气体浓度与能见呈反相关关系,φ(SO2)、φ(NO2)、φ(NO)、φ(NH3)和φ(CO)越高,能见越低。

  • 标签: 能见度 变化特征 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物
  • 简介: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山西省2009年发生的几场典型雾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2m温度比观测值偏低-2℃左右,相对湿度模拟结果比观测值偏大15%左右,10m的模拟风速比观测值偏大0—2m·S-1。山西省雾的预报指标为20m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0.13g·kg。而小于0.60g·kg-1、20-1500m高度大气层存在逆温层、地面风速小于4m·S-1。利用太原测站日平均能见、日平均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拟合建立太原能见预报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订正MM5、CAPPS模式预报误差,给出订正后的能见预报方程并以两次实例对区域及太原雾天能见预报表明,该能见预报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性。

  • 标签: 能见度 相对湿度 液态水含量 逆温 风速 空气污染指数
  • 简介:本文介绍了遥感绿指数图象处理新版软件GPS2.0,内容包括系统运行环境、系统结构、数据流程和结构,以及数据格式转换、图象运算、统计、图象打印等项功能。

  • 标签: 绿度指数 图象处理 系统设计
  • 简介:利用1968~2007年共40年的福州区域9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福州区域能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论是08时、14时、20时,还是日平均能见,平潭站均最小;08时平均能见罗源最大,14时、20时、日平均能见永秦最大。(2)40年来,除永泰站外,其余各站全天候能见和霾雾天气能见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趋势趋缓,霾雾天气能见的下降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3)前20年,福州区域各站08时能见主要集中在6级、7级和8级;后20年,6级能见出现概率明显上升,8级能见的出现概率明显减少,3级以下能见(〈1Km)的出现概率有所减少。(4)全天候能见的年变化为单峰型,能见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3月或4月,峰值出现在7月;雾霾天气能见的年变化与全天候能见的年变化相类似,但其变化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

  • 标签: 能见度 雾霾天气 变化特征
  • 简介:基于2005年5~9月盘锦湿地芦苇叶片气体交换观测数据,针对芦苇叶片气孔导与光合速率以及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叶片气孔导与光舍速率的关系可应用Ball—Berry模型描述,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可应用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描述,联合Ball-Berry模型与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可通过环境变量求解叶片气孔导。模型考虑了气孔导与光合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实验数据对气孔导模型验证表明,叶片气孔导模拟值和观测值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95,方程决定系数R=0.82(P〈0.05).

  • 标签: 湿地 芦苇 气孔导度 模型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