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和应用维护水平,充分发挥省级气象部门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研究开发“市县局监测预警业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实况监测、要素时序图、本站气候概况、预警信号和预警监控、常规站降水气候序列等主要功能。该平台可提高预报服务一体化的效率,提高各类探测资料和数值预报的应用能力,提高气象部门特别是市县气象局探索建立多灾种的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多气象资料应用途径,进一步完善决策服务支撑系统,提高气象要素重新分析、气象要素极端值监测分析等气象灾害分析能力。

  • 标签: 监测 预警 系统设计
  • 简介:近年铝合金窗户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铝合金窗户的防雷接地的施工和检测进行了总结,为今后铝合金窗户的防雷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铝合金窗户 防雷接地 检测
  • 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个性化[1],而榆林市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一直未有跨越式的突破和发展,支撑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技术平台发展相对滞后,现有业务平台冗余、服务产品重复、业务监控不全、服务效能不高、需求服务脱节等问题日益制约了榆林市公共气象服务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开发了榆林市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 标签: 气象服务 服务平台 榆林市 设计 服务模式 技术平台
  • 简介:文章对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关于间隔距离、过渡电阻及跨接、电缆埋地敷设时装设SPD及SPD冲击电流值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规范》的规定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间隔距离公式中所引用的击穿电压值并非定值,而是与其它参数有关的变量,按实际情况考虑计算出的间隔距离与利用规范公式计算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规范》关于跨接的规定没有考虑到螺栓大小对过渡电阻的影响;在审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时,以单体为考虑对象,容易忽略审查全线埋地电缆的另一端配电箱内是否安装SPD;安装有独立接闪器的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接闪器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上两种情况下,《规范》中SPD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因引用了不同规范的规定而略有差异,且采用公式计算得出的Iimp会因不同防雷分类所致雷电流取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当无法计算时均规定Iimp取12.5kA,这不符合《规范》的分类原则及相关规定。

  • 标签: 规范 间隔距离 击穿场强 过渡电阻 冲击电流值
  • 简介:介绍了杭州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临近预警系统设计思路和功能特点。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普查基础上,应用足够密度、实时传输的雨量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各隐患点地质稳定状况、前期有效降雨量、临近降雨强度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临近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资料细网格插值、阀值自动判别、预警实时发布等技术,构建了全自动化运行的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临近预警系统,将地质灾害预警精细到村、信息实时发布到责任人。该系统运行稳定,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应用效果良好,在防灾避灾和提高防治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地质灾害 精细化 临近预警系统
  • 简介:采用TM影像对太白山1988—2010年冬季积雪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的山顶及山坡两侧,积雪面积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010年积雪面积为90.84km^2,1988年积雪面积为95.98km^2,23a积雪面积减少了5.14km^2。深雪区面积急剧萎缩,浅雪区的面积增加。2000年深雪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2.5%,2010年深雪区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6%。23a间太白山积雪面积在波动中减少,积雪厚度也在逐年降低。

  • 标签: 太白山 积雪 面积 积雪厚度
  • 简介:简要介绍了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气象数据挖掘应用的现状,在对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实现精细化温度预报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时序分析技术,建立起适合于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模型,通过反复学习从温度时序中建立预测模型,将其用于未来24h的精细化温度预报。同时,对BP神经网络算法和步骤做了简要介绍,针对原有的BP算法存在的不足,做了一些改进。最后,通过对预测挖掘系统的设计和在Matlab6.5仿真平台上的试验,建立了温度预报模型,以兰州市观测站数据为时间序列研究对象,对精细化温度预报进行了仿真实现。对基于时序的数据挖掘理论的应用和开发精细化温度预报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数据挖掘 精细化温度预报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 简介:(上接2012年第4期封三)3NSSL运行机制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成立之初,隶属于美国天气局。1970年NOAA成立后,其隶属关系转移到NOAA主持研究的直属机构——海洋大气研究部(OAR)。

  • 标签: 美国 孵化器 应用 技术 气象 NOAA
  • 简介:综述了农用天气预报的定义,介绍了陕西省农用天气预报技术流程、指标体系及综合预报模型,并就进一步提升陕西省农用天气预报准确性及提高预报的服务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市、县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提供相关理论与技术参考,实现陕西省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全面运行。

  • 标签: 农用天气预报 关键技术 陕西省
  • 简介: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浙江省大气探测中心和华云公司5名技术人员于2011年6月中旬赴美国Mensor公司、加拿大MI(MeasurementsInternational)公司和加拿大国家标准计量研究所进行测量仪器校准技术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内容为美国Mensor公司自动压力校准器的原理、操作和维护,加拿大MI公司高精度测温电桥的原理、操作和维护。

  • 标签: 技术培训 仪器校准 加拿大 美国 测量 中国气象局
  • 简介:运用Copula方法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各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降水量的联合分布,并基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大气环流模式的降水结果,用所建模型探讨了气候变化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汛期来看,汉唐(汉江水源区唐白河受水区)和汉海(汉江水源区-海河受水区)遭遇的丰枯同步频率呈增加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分别增加3.34%~16.48%和2.56%~8.21%,而汉黄(汉江水源区-黄河受水区)遭遇的丰枯同步频率呈减小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减小-1.97%~9.57%i从非汛期来看,汉唐和汉海遭遇的丰枯同步频率呈减小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分别减小-0.21%-9.42%和0.99%~5.54%,而汉黄遭遇的丰枯同步频率呈增加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增加1.79%~13.28%;从全年尺度来看,汉唐、汉黄和汉海遭遇的丰枯同步频率基本均呈减小趋势,不同排放情境下分别减小-2.88%~10.97%、-1.28%~5.05%和-2.33%~7.01%。

  • 标签: 南水北调 丰枯遭遇 COPULA方法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