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气象台站观测到的项目、数据都集中体现在气表上,近年来各台站实行了以计算机代替人工制作气象报表,计算机能够发现:最高、最低气压,最高、最低气温,最高、最低地温,最小相对湿度与各定时记录的矛盾:总云量、低云量与云.状的矛盾;能见度与天气现象之间的矛盾;天气现象与定时降水量的矛盾;各层地温误读等等错情。这既提高了报表制作质量,又减轻了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气象报表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 标签: 报表质量 优势互补 气象报表 台站观测 天气现象 制作质量
  • 简介:由于高电阻率的土壤特性,山地民爆小型仓库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与施工一直是难点之一。本文提出了山地民爆小型仓库多支避雷针可以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利用仓库的基础接地体作为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及其接地电阻值可适当增大的观点,并分析了其安全性、科学性及合理性。另外,还提出了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用砼接地体降低接地电阻值的设计思路,该方法具有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防水土流失、降阻性能稳定、减少污染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山地 民爆仓库 接地装置 砼接地体 探讨
  • 简介:本文根据试验资料,归纳出气象要素与茶树新梢生长、茶叶开采期、茶叶产量间的动态模式.结合本地优越的茶树气候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本区丘陵山地大力发展名茶、优质茶的建议.

  • 标签: 气候生态 气候资源 茶树生长 优质茶 茶叶产量 新梢
  • 简介:通过对德令哈市进行气象为服务的调研,分析了气象为服务现状,着重强调及剖析了气象为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气象为农服务 现状 对策 建议
  • 简介:福鼎市地处低纬度中亚热带,背山面海,为太平洋台风登陆门户之一。受气候、地理等条件影响,自然灾害频罹,其中影响最为频繁且破坏性最大的灾害是热带气旋(俗称台风)。根据福鼎市1955年-2002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平均每年登陆或影响本市的热带气旋有2~3个,属热带气旋重灾区之一,它给本市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每年因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损失数以亿计,

  • 标签: 气象资料 信息共享 优势互补 热带气旋 协作 服务
  • 简介:在北半球,通常认为南坡即为阳坡;北坡即为阴坡。所谓阳坡,即日照时间长,接受辐射多的坡向;日照辐射相对少的坡向为阴坡。根据太阳照射时间和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计算分析,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冬季,南坡是阳坡,北坡为阴坡;在夏季恰恰相反,北坡是阳坡,南坡是阴坡。太阳辐射能是绿色植物的唯一能量源泉,又是坡面上热量主要来源。因而对阴、阳坡的认识,关系到坡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此我们特对中、低纬度南、北坡辐射、热量季节变化作了粗浅分析。

  • 标签: 北坡 季节变化 太阳辐射能 资源合理开发 可照时数 太阳辐射量
  • 简介:基于青藏高原1930-2010年山地灾害实例,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湖溃决灾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出现频繁,灾害链生特征明显,表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延拓性,巨灾发生概率增大;在藏东南地区表现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构成了利于冰川类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波密县城位于两条泥石流危险区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由1988年0.014km2扩展到2012年1.004km2,人口与经济密集区与灾害高风险区重叠,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危险性增加,青藏高原灾害风险显著增大.上述结果提供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影响的证据,初步阐述了其影响特征,有助于山地减灾和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对山地灾害的影响机理.

  • 标签: 气候变化 山地灾害 灾害风险 冰湖溃决 青藏高原
  • 简介: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开展农业农村气象工作,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业气象科技成果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气象为服务工作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存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偏弱、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不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

  • 标签: 气象工作 服务工作 监测能力 “三农” 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现代化建设
  • 简介:为太阳光线射入雨滴、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内反射后,观测者在最小偏向角处观测到的光色散现象。用偏振片观测,发现这种具有明显的偏振特性,且虹圈与其周围的偏振度有很大不同。由形成虹的物理过程可看出,其偏振产生于折、反射过程中。1虹偏振度的计算菲涅耳公...

  • 标签: 偏振度 最小偏向角 虹光 菲涅耳公式 内反射 折射角
  • 简介:为了探讨冬季冻雨天气成因并提高冻雨天气的预报能力,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2月安徽省一次冻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此次冻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冻雨发生的物理量场和层结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安徽省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地区的冻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北方强冷空气快速南下,在安徽省境内大陆冷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遇,形成鞍形场切变线引起的.从模拟结果来看,此次安徽省山区与平原地区冻雨天气的成因和层结特征均有较大区别,山区冻雨天气的形成与山脉对冷暖空气的阻挡和抬升有关;而平原地区冻雨天气的形成需强冷空气快速南下,产生有利于冻雨天气发生的层结结构.山区冻雨天气发生时,具有较大的逆温梯度和较高的冷心高度;平原地区冻雨天气发生时,近地面有较大的负变温中心和较高的冷心高度,但与逆温梯度不存在稳定的对应关系.冻雨天气的产生与逆温强度、冷垫厚度及其变温幅度均有一定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

  • 标签: 冻雨 WRF模式 逆温层 数值模拟
  • 简介:利用2010年7月30日架设在庐山的OTT-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收集的一次对流云降水雨滴谱资料,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降水微物理参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降水微物理特征在垂直高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庐山地区夏季对流性降水,具有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数浓度、雨强和含水量等微物理参量值普遍较大,雨滴最大直径约为10mm。降水粒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直径小于1mm的小雨滴,并且海拔高处的小雨滴所占比例较大。Gamma拟合参数μ和λ的起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确定μ值的情况下,海拔较高处λ值较大,并且用SIFT方法计算的μ—λ关系较为准确。V—D关系符合对数分布,并且直径大于2mm的雨滴下落末速度偏大于Gunn和Kinzer实验结果,雨滴直径愈大,速度偏大愈明显。相同直径的雨滴,海拔较低处下落末速度较大。

  • 标签: 对流性降水 雨滴谱 GAMMA分布 庐山
  • 简介:1概况受美国光学学会首席科学家GregoryQuarles博士邀请,2018年11月4-9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郭建平研究员赴新加坡参加了、能源和环境大会。此次大会由美国光学学会主办,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太阳能研究所(SERIS)协办,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中国、芬兰、日本、荷兰和韩国等国家的高光谱遥感、大气科学、太阳能风能发电、伏发电新技术、光学器件、大气辐射传输等领域的20余位专家做了特邀报告。

  • 标签: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环境 能源 大气辐射传输 光学学会
  • 简介:蝴蝶兰、仙客来、一品红、大花蕙兰等花卉品种在平原地区越夏时会因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而导致生长不良或出现休眠现象,极难培养,移入山区或半山区进行夏季保养是一较好途径.本文对萧山山地气候资源和花卉山区越夏生长性状进行试验评估,提出了合理利用夏季高山温凉多光照的气候优势的建议,可以有效改变目前花卉远途输送、异地越夏的现状,提高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山地气候资料 花卉 越夏 花卉品种 气候资源 越夏
  • 简介:利用采自崆峒山区的66根油松树轮样芯,建立了采样点的标准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标准化年表。相关分析表明,标准年表与当年夏季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重建了1751-2005年崆峒山地区夏季温度序列。结果表明,自1751年以来,研究区存在3个高温期(1786-1847年,1894-1937年、1987-2004年)和3个低温期(1764-1785年、1852-1893年,1952-1986年)。与Nino3指数、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太阳黑子数等对比表明,崆峒山地区对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及太阳活动都有较好的响应。

  • 标签: 树轮宽度指数 夏季均温 气候变化 崆峒山
  • 简介:产生河西走廊耕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成因,概括起来为大水漫灌、串灌;大块田土地不平整,灌水不均匀;化肥施用量过高;作物耕作制度不合理;土地弃耕和渠道渗漏等.防治对策是平整土地、合理密植、增大有机肥施用量、节水灌溉防止弃耕.

  • 标签: 盐渍化土地 土壤改良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 简介:8月3日一早,邵武市气象局范明福副局长接到来自大埠岗镇党委书记缪建平的电话,电话那头是掩饰不住的焦虑:“你们今天一定要把增雨车拉来,就算来50个人我们也热烈欢迎!要是半夜才有条件作业,我们书记和乡长也一定全程陪同!”朴实的话语,流露出对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热切盼望。缪书记说,由于人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镇里的水库已基本没水,万余亩水稻田受旱,严重点的连秧苗都插不下去了。

  • 标签: 气象局 邵武市 “三农” 服务 人工增雨 党委书记
  • 简介:由毕伯钧、于系民、杨永岐等完成的“数学模型在农业气象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获本溪市199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研究从数学模型的提出到具体应用实例等一整套技术,从1980年开始,经过11年的工作,共完成11大类40余种数学模型,并在

  • 标签: 数学模型 农业气象 科技进步 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区划 农业结构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等非常规探测资料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CEP)逐日4次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7—28日中天山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条件和对流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中天山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是中亚低涡前部的东北—西南向气旋式切变和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引发的,低层切变和气旋式辐合的动力抬升、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触发因子。里海和咸海南侧的水汽沿着中亚低涡底部的偏西气流和前部的西南气流输送至强降水区,为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大气可降水量的跃变和风廓线产品的垂直变化特征与短时强降水的开始、加强及减弱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红外云图反映了中天山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在对流云团云顶亮温(TemperatureofBlackBody,TBB)梯度最大处;短时强降水由低质心和高效率的降水回波造成的,降水强度与回波顶高度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 标签: 中亚低涡 短时强降水 大气可降水量 风廓线 云顶亮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