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区域气候变化的信息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基础.在发展全球气候模式的同时,发展高分辨的区域气候模式是获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发起和主持,有中、美、韩、日和澳大利亚10个研究组参加的亚洲区域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和试验设计等主要内容,给出了该国际比较计划第1阶段(连续18个月积分)和第2阶段(1988~1998年连续10年积分)的初步结果,讨论了区域气候模式在亚洲应用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区域气候 模式比较 地面气候 气候变化
  • 简介:2006年4月4日,由WMO/TMRP东亚季风国际委员会、马来西亚气象厅、马来西亚科技发展部主办的亚洲季风国际研讨会“WinterMONEX:AQuarterCenturvandBeyond”住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隆重召开。来自世界气象组织、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和中国香港、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科学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亚洲季风 吉隆坡 马来西亚 BEYOND 世界气象组织
  • 简介:分析了冬、春季亚洲季风区ITCZ活动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用OLR资料定义了ITCZ综合指数,分析表明该指数能比较清晰、客观地综合反映出亚洲季风区深对流活动的强度和位置。用该指数分析了华北多雨年和少雨年前期热带大范围对流活动的变化特征。印度和东亚季风区的ITCZ活动在多雨和少雨年显示出明显不同。华北夏季降水与2-4月ITCZ综合指数的时滞相关性最明显。这种时滞相关可能与球面Rossby波的频散相联系,并可以为华北夏季降水的长期预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低频振荡分析表明,多雨年南北两个半球的低频振荡强度较强,范围较大,并不断由南向北传播,这种传播很可能与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有关。而少雨年低频振荡在南半球或热带地区呈准静止状态。

  • 标签: 华北雨季 OLR ITCZ 低频振荡
  • 简介:该项目在亚洲沙尘暴的源区、发生、输送、沉降形式以及天气、气候和沙漠化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等多个关键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进展。首次通过明确的证据指出,天气、气候因素而非沙漠化因素是控制亚洲和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中引用了此项目获得的四方面的成果:亚洲沙尘暴源区分布图,亚洲沙尘总释放量及对区域和全球的贡献,气候因素较沙漠化因素对亚洲沙尘暴有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沙尘暴 数值预报系统 亚洲 业务运行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气候因素
  • 简介:2006年4月6-8日第二届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TheSecondSessionoftheForumonRegionalClimateMonitoring,AssessmentandPredictionforAsia)任北京召开。论坛由中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主办,中国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外国专家局和中国科学院协办,北京气候中心(BCC)承办。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58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 标签: 气候监测 亚洲区 第二届 论坛 北京 评估
  • 简介:随着气象事业的创建和发展,气象行为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部门职能采取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气象部门领导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进步的产物。

  • 标签: 气象事业 行为文化 领导体制 讲座 中国 表征
  • 简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财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有时也专指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教育、科学等。文化又是深层次领域里的一种具有道德生命的“精灵”,其本身就是一种根脉相近、气息相通的历史积累和沉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

  • 标签: 文化建设 行业性 地域性 精神财富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历史
  • 简介:20世纪70、80年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理论提出了“企业文化”概念,并迅速形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行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和扩展,随着中西方管理的全面接触和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我国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和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气象局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气象行业文化并使之与另外两大战略并列,从而形成拓展气象工作领域战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建设气象文化工程三足鼎立之势,对于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新理念总揽气象事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研究成果,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增强部门凝聚力,不断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完成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行业文化 气象事业发展 青海 20世纪 企业文化
  • 简介:气象文化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气象事业的精神支柱、思想动力和发展之魂。气象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围绕气象事业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范畴包含在长期气象业务、服务、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行业作风、服务理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思想和业务文化素质等。气象文化可归纳为导向、凝聚、激励、教育、宣传等作用。以先进的气象文化占领气象干部职工的思想阵地,可以满足气象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中国气象文化建设钢要》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气象文化建设要从先、特、优、新四个方面作出贡献。

  • 标签: 气象事业 文化建设 精神财富 气象业务 服务理念 管理思想
  • 简介:提倡气象文化、重视气象文化、建设气象文化,是现代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其说是一项任务,不如说是一个工程,一个复杂的、庞大的、持久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完工,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许它根本就没“完工”的这一天,因为一个组织的文化、部门的文化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一样,

  • 标签: 文化建设 气象文化 可持续发展 行业 系统工程 气象工作者
  • 简介: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是气象部门在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建设先进文化的道路上,全市气象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充分体现对“四有”职工的培养教育,突出气象文化的科技内涵和科技品位。为此,特提出我市气象部门气象文化目标和实现途径。

  • 标签: 气象文化 气象部门 莆田市 “三个代表”思想 气象事业发展 组成部分
  • 简介:气象文化建设是我们整个气象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气象部门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我们每一个单位不可缺少的形象工程。不过,如何搞好气象文化建设,如何选准每一个单位气象文化建设的载体,则不能一刀切,不能干篇一律,千家一面,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黄山市气象局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现不揣浅陋简述如下,以就教于大家。

  • 标签: 气象事业 黄山市 设计思路 文化广场 施效 项目
  • 简介:1.气象价值观的内涵气象价值观是指气象领导管理者集中群众的智慧而大力倡导,在气象科研、业务、服务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广大气象职工所认同并为之而努力追求与推崇的,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有利于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人发展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其核心内容就是“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 标签: 气象科研 价值观 讲座 文化 中国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