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1总论事实上,人类健康福祉每个方面都与地球相联系:这种联系存在于我们呼吸空气、经历气候天气、所吃食物、饮用水以及我们居住、工作和活动环境中。各种环境要素影响着疾病其他健康效应分布、多样性、影响范围、强度持续性,有一些因子人们已经知晓了几千年。

  • 标签: 人类健康 安全 环境要素 健康效应 多样性 持续性
  • 简介:利用城市区域大气空间分布大气污染以及健康状况资料,分析了城市区域风状况大气污染时间变化、地域变化及其对城市人们健康影响,得出目前城市区域不断扩大,所引起大气空间结构改变,导致了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已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了不可忽视影响。结果可为城市区域医疗保健、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城市大气 环境污染 人体健康
  • 简介: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组建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几百名著名科学家科学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中全球气候总趋势是变暖,全球地面气温上升了0.3℃到0.6℃,如果人类不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将持续变暖,在未来40年至50年内全球平均温度如每10年上升0.2℃,

  • 标签: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人类 世界气象组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气候 气温上升
  • 简介: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界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日子,更确切而言,那是在希望加入这个新组织国家交存第30份《公约》批准书之后第30天起生效之日。早在1947年10月11日,出席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国家气象局长大会31个国家代表就已一致批准了《公约》文本。

  • 标签: 人类安全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日 公约 华盛顿 生效
  • 简介:一、气候变迁变化与人类社会1.现状利用19世纪以前资料来研究气候变迁、变化与人类社会社会生产关系时,由于资料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没有足够数据得当统计方法情况下,得出结论也往往是不正确。因此,对初期得到

  • 标签: 气候变迁 气候影响 人类社会 现状利用 北太平洋高压 气候模式
  • 简介:通过干旱灾情资料有关气象资料统计,构设干旱综合指数E、干旱指标F7~8月平均雨日数DDr来估计严重干旱出现情况,有较高正确率,为灾情评估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灾情评估 干旱指标 雨日 气象资料 旱灾 估计
  • 简介:人类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在65MaBP(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之后逐渐发展起来,在第三纪已经有了古猿,进入第四纪之后发展为直立人。大约20万年前出现了智人,进入新石器时代才进化为与现代人解剖学上完全一致智人(Homosapiens)。现代分子人类学根据基因图谱证明,

  • 标签: 分子人类学 非洲 哺乳动物 新石器时代 基因图谱 大灭绝
  • 简介:河流与人类自古以来,人类就千方百计利用河流,依赖河流而生存。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黄河尼罗河这样大河之畔。对于人类来说,河流既是生活必须饮水之源,又是物资运输重要交通线。此外,雨季从上游运来肥沃土壤促进了农业发展。可以说,人类是在充分地接...

  • 标签: 古代文明 物资运输 城市人口 刘亚平 水利发电 工业用水
  • 简介: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延河流域1952—2008年降水量与甘谷驿站径流量进行分析,并以1952—1994年为基准期,定量分析1995—2008年降水变化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结果表明:57年来延河流域正常降水发生概率达80.7%,径流年型以偏枯枯水年为主;年降水量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突变分别发生在19952005年;与1952—1994年相比,1995—2008年降水量径流量较基准期分别减少11.1%27.3%;降水变化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贡献率分别为46.2%53.8%。

  • 标签: 延河流域 径流 降水 人类活动 影响
  • 简介:安全健康所涉及到天气问题,超越了与交通、强风暴能源空气质量相关传统天气问题。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造成各种痕量气体和气溶胶排放,严重干扰了大气化学成分。而大气化学成分改变对城市、地区全球空气质量,以及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公共健康 安全 空气质量 化学成分 痕量气体 人类活动
  • 简介:在IPCC特别报告《管理极端事件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类系统影响是最重要影响评估内容之一,评估结果为:极端影响可能缘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但也可能并非极端事件后果.暴露度脆弱性是灾害风险重要决定因素;极端非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严重程度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些事件脆弱性暴露度水平;人居模式、城市化社会经济状况变化已经影响观测到脆弱性暴露度变化趋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沿海人居环境均暴露于极端事件,并受影响,如小岛屿国家和亚洲大三角洲地区;脆弱人口还包括难民、国内流离失所的人和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人;极端事件将极大地影响与气候联系密切部门,如水、农业、食物安全、健康旅游业.

  • 标签: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人类系统 暴露 脆弱性 影响
  • 简介:2011年2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汉森(JamesHansen)新著《环境风暴——气候灾变与人类机会》(StormsofMyGrandchildren:TheTruthabouttheComingClimateCatastropheandOurLastChancetoSaveHumanity),由张邱宝慧等译。

  • 标签: 人类 美国科学家 出版社 OUR 灾变 环境
  • 简介:健康气象站》在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它以独特语言风格及有别于常规气象节目的形式,在观众中有了一定美誉度。回顾一路走来足迹,我们认识到是创新为节目的生命注入新鲜血液。对一个刚满周岁节目,它脚步依旧蹒跚,我们希望它继续走创新道路。特借此机会,将创作思路整理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 标签: 气象站 健康 运作 策划 气象节目 福建电视台
  • 简介:近几年,部门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围绕着结构调整主题,各种形式承包实体不断涌现,在新形势下,主管部门对实体管理,承包责任人对实体内部经营机制管理,是摆在包方与发包方面前一个新课题,也是保证实体稳定健康发展基本条件.我局现有干部职工12人,是担负国家航危报发报任务一般站.我们在二、三块全面推行全额风险承包责任制,第二块由二人承包,自负盈亏,自我解决一切开支,年上交纯收入4万元.第三块由四人承包,负责防雷检测综合经营,在经费使用上与县局脱钩,自负盈亏.新机制运转以来,二、三块发展势头较好.

  • 标签: 健康发展 新机制 结构调整 内部经营机制 体制改革 发包方
  • 简介: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永定河流域1957-2010年降水、实际蒸发和气温实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基础上,建立SWAT模型,验证了还原径流必要性,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永定河流域径流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60、70年代为永定河流域丰水期,80年代至今为枯水期.永定河流域80年代后实测径流资料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需进行径流还原后才能保证径流资料一致性.气候变化是80年代后期径流减少主要原因,贡献量约占总减少量65.4%,人类活动贡献量占34.6%,也是不容忽视因素.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量 定量研究
  • 简介:利用1980-1997年6-8月NECP/NCAR月平均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水汽汇,研究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严重早涝时期大气环流以及大气热源水汽汇异常特征,主要结果如下:在对流层中下层,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南风异常长江流域以北北风异常在长江中下游辐合。这两股异常气流分别与西太平洋上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2°N,140°E)和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日本海)有关。在对流层高层,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3°N,105°E,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朝鲜,两异常系统之间西北异常气流在长江中下游辐散。而在印度西南季风区为偏东风异常,表示西南季风减弱;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时,在对流层中下层,长江以北南风异常长江以南北风异常从长江流域辐散,在以东洋面上形成东风异常气流。这两股异常气流分别与西太平洋上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3°N,135°E)西北太平洋上反气旋异常系统有关。在对流层高层,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南海,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日本海,两异常系统之间偏东异常气流在长江中下游辐合。热源异常最主要特征是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从西太平洋到南海热源异常为负,表示热源偏弱;正热源异常位于长江流域。而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时热源异常正好相反。垂直积分水汽汇OLR表明西太平洋—南海热源以及长江流域热源异常均是由对流异常引起。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长江流域青藏高原东南部—孟加拉湾热源为正,严重干旱时为负。热源性质是凝结潜热释放。辐散辐散风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形成长江中下游低空异常辐合气流是来源于西太平洋到南海异常辐散偏南风,对应高空是从长江中下游进入西太平洋到南海辐合偏北辐散风。而在长江�

  • 标签: 大气环流异常 热源和水汽汇异常 长江中下游严重旱涝
  • 简介:借鉴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气象社会管理公共气象服务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用户需求环境进行简要分析,权衡并评价诸种力量变化,要获得持久发展优势必须探索气象社会管理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创新,从运行机制、内生机制创新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 标签: 气象服务 机制创新 社会管理 市场环境 社会环境 用户需求
  • 简介:当今厄尔尼诺现象特点是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这往往会引发洪涝旱灾。一项新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一段温暖时期气候类似于未来气候,可是当时并没有长期停留在厄尔尼诺现象之中。上新世中期从530万年前至280万年前气候潮湿,

  • 标签: 厄尔尼诺现象 气候 温暖 热带太平洋 温度偏高 地球历史
  • 简介: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带来缺氧、低温和大风,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困难。在这种极端环境气象中,人们为了生存工作,必须了解掌握缺氧、低温和大风等与人类关系,并逐渐摸索人类如何适应上述极端环境气象规律,从而在这种极端环境气象条件下自由自在地生活与工作。若能如此,可谓“天人合一”了。

  • 标签: 青藏高原 高海拔 极端环境 适应问题 山地环境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