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常规声波测井解释方法建立在各向同性地层中的垂直基础之上,对各向异性地层中的水平和斜度并不适用。在水平和斜度的钻井过程中,岩屑会溅到井壁并最终在井壁底部形成一层薄岩屑层。同时,高速层和各向异性也可能会影响声波时差的测量。本文采用结合了Hybrid-PML的交错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方法(SGS-FDTD),研究阵列声波仪器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水平和斜度条件下,不同因素对测得时差所带来的影响。模拟结果揭示了声波时差在高速层,薄岩屑层,斜角,层厚,各向异性等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相应规律。我们发现当波长远小于井壁与高速层的距离时,能够准确测得目的层时差;然而在两者处于同一量级时的近场条件下,几何声学理论不再适用;当井眼底部存在岩屑层时,费马原理依旧适用,对真实时差测量没有影响;在各向异性地层环境下,斜角的增大使得测得时差由垂直向时差逐渐趋近于水平向时差;对于特定源的声系,仪器在目的层中所移动的距离超过一定距离时,方可获得薄层时差值。基于不同斜角和不同各向异性大小均匀TI地层模型的模拟结果,绘制了时差估计图版,可以对任意斜角和各向异性比的模型进行时差的定量估计。通过对不同声系和不同弹性参数的模拟实验,证明了这种时差估计方法对TI地层中的水平和斜度准确有效

  • 标签: 水平井 斜度井 高速层 岩屑层 声波时差估计
  • 简介:地层品质因子Q的可用于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而从VSP资料下行直达波更容易获取准确的地层品质因子。通过对零偏移VSP资料的监控子波和下行初至波的频谱进行综合分析,仿照Ricker子波频谱的表达式,本文提出了震源子波频谱新的表达式。在震源子波频谱新的表达式基础上,我们介绍了改进的频谱拟合法和改进的谱比法的层Q值反演方法及相应的处理流程。基于本文提出的层Q值反演方法,利用实际的零偏移VSP资料的下行直达波,反演稳定的层Q值,并用于零偏移VSP资料及旁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振幅补偿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 标签: 零偏移距VSP 频谱拟合 谱比法 层Q反演 反Q滤波
  • 简介:用基于张量格林函数的体积分方程法对三维异常体进行瞬变电磁响应的正演模拟,首先在频率域内计算电磁场分量的频率域响应,然后利用快速数字滤波技术将计算结果转换到时间域。设计和计算了水平电偶极子源激发下层状水平地层模型背景下的常见地形如山谷、山峰地形的模型,并考察分别把源和接收器放于这些地形中的瞬变电磁场响应,详细分析了这些地形对长偏移瞬变电磁测深(LOTEM)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谷和山峰地形对LOTEM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电偶极子源放在山谷谷底时,地形对观测异常场的畸变非常严重;当接收器放在山谷中时,接收器处地形的影响强烈但该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只是局部的。总体来讲,不论山峰地形位于何处,其对LOTEM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地形处于发射源与接收器之间时,地形对LOTEM的影响非常小,表明在进行LOTEM勘探时,选择发射源的放置比接收器的位置更加重要,野外勘探是尽量把发射源选择在开阔的平坦位置。

  • 标签: 三维 地形 瞬变电磁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LOTEM)
  • 简介:便于不同观测系统的统一,本文定义了广义炮检概念,给出了空间平界面广义炮检不同阶地震菲涅耳带表达式。基于波动理论,推导出了广义炮检地震菲涅耳带横向叠加波场公式。以不同阶几何菲涅耳带形状为参考,分为零炮检和非零炮检情况,进行了相似菲涅耳带不同绕射面元大小的横向叠加振幅分析。结果表明:①绕射面元对观测点的波场贡献与炮检、地表起伏程度、界面倾斜程度、激发点到界面深度、观测方式和干涉叠加区大小等因素有关;②第一菲涅耳带是主要绕射波干涉叠加区,并且该区域对观测点的半振幅贡献约小于所有阶菲涅耳带的振幅贡献;③当绕射面元小于第一菲涅耳带时,即使采用非自激自收观测方式,仍有绕射面元越大观测点振幅越大的结论。

  • 标签: 炮检距 菲涅耳带 波动理论 叠加 振幅
  • 简介:我们改进了共偏移-共反射面(COCRS)法,可用以衰减地滚波,即由于低速、低频/高振幅瑞雷波通常产生的相干噪声。COCRS算子是基于双曲线,因此它可以拟合双曲走时的同相轴,如叠前数据中的反射同相轴。相反,地滚波在共中点(CMP)和共炮点道集中是线性的并可以可以利用COCRS算子鉴别与压制。因此,我们在共偏移剖面之前共炮道集中搜索反射倾斜和曲率。因为这对反射振幅的危害最小化是最理想的,我们只对在地滚波区多次覆盖的数据进行叠加。在CO剖面前搜索CS道聚集是对常规COCRS叠加的另一个改进。我们使用合成和真实数据集测试了所提出的方法,数据自伊朗西部地区。我们将本方法压制地滚波的结果与f-k滤波和f-k滤波后常规COCRS叠加压制地滚波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真伪滚压制效果优于F-K滤波与传统CRS叠加。然而,计算时间高于其他常规的方法,如f滤波。

  • 标签: 共偏移距-共反射面(COCRS)法 CRS F-K滤波 地滚波衰减
  • 简介:Q因子估算是近地表吸收补偿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地联合地震数据采集方式减小检波器耦合对Q因子估算的影响。在以激发为中心的圆周上,按照井下检波器的设计深度,布置多口深度不同的接收,将检波器直接安置在每口的井底,以消除常规间观测方式造成的检波器与井壁耦合对Q因子估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不受激发影响的Q因子层析反演方法,利用模型数据就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使用两个不同的地震频带对大港油田实际近地表观测数据进行了吸收反演,反演结果表明,近地表的吸收系数远大于地下地层的吸收系数,近地表吸收补偿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两个频带反演得到了不同的Q因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Q因子对频率依赖性的认识。

  • 标签: 近地表 Q因子 层析反演 谱比法 频率依赖性
  • 简介:电磁全息测量数据包含两种模态,因此重建流动图像也需采用“双模”融合的敏感场。首先,通过电磁全息探测物理场分析,结合层析成像数学理论Radon反变换,从定解问题推导了全息测量敏感场函数表达式。其次,将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的全息测量敏感场应用于模拟流动试验和全息成像。结果表明,基于复电位φ关于极径r的偏导数的全息测量敏感场契合了Radon反变换的数学表达,且充分体现了幅度、相位测量敏感性;反演所得流动图像更加吻合实际流型。全息测量敏感场构建有效克服了传统单模敏感场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性。

  • 标签: 全息测量敏感场 全息探测物理场 有限元 全息成像
  • 简介:苏14区属苏里格气田,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砂岩发育,但有效砂岩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厚度较薄,在垂向上分布比较分散。属性分析已是目前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利用叠前地震资料、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结果和叠后属性进行属性融合,不但保留了叠前所含的流体信息,而且利用了叠后数据的高信噪比特点。采用单步递归方法从多个属性中寻找最优的属性组合,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方法训练测井曲线与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用训练样本预测苏14区的自然咖玛,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较好地预测苏14区的有效储层分布范围,为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依据。

  • 标签: 多属性融合 神经网络 交互验证 苏14井区
  • 简介:地电位成像是通过套管向中供电或将电源放在井中,在地表观测电位异常的一项技术,其供电源有线源和点源两种类型。为了研究这两种电源对地下异常体产生的电位异常特征,本文针对不同激励源,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线性方程组求解电位时引入不完全Cholesky共轭梯度(ICCG)迭代方法,分别实现了点源和线源地电位成像技术的三维正演。最后,基于阻尼最小二乘法实现了地电位成像技术的电阻率三维反演。设计不同地电模型分别进行正演和反演试算,正演结果表明,供电电源的类型不同,异常体在地表的电位异常特征也不同;反演结果表明,低阻体的反演结果要好于高阻体,点源置于异常体下方时反演的电阻率对异常体边界的识别比线源更加准确。

  • 标签: 井地电位成像技术 不同激励源 电位特征 正演 电阻率反演
  • 简介:根据Chapman理论模型,在各向异性介质(如HTI介质)中,当入射角在0-45。范围内,慢横波会发生较大的衰减和频散,且对流体粘度敏感,而P波和快横波则比较小。对于沿裂隙法向传播的慢横波,其振幅受流体影响很大。因此,在P波响应对流体不敏感的情况下,可利用慢横波来获得裂隙型油气藏的流体信息。本文分析了胜利油田垦71地区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检测出的慢横波振幅和旅行时异常与该区的测井资料十分吻合。分析结果还发现,与含油区相比,含水区会产生更高的横波分裂。在含水区,慢横波振幅会产生明显变化,而在含油区则几乎没有变化。

  • 标签: 各向异性 慢横波 流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