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VLBI技术及USB技术成功应用于中国探月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月球探测器定轨精度。随着中国深空探测向更远目标的推进,对VLBI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选取合适射电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探测器定轨精度。本文综合考虑射电源流量、信噪比、与探测器角距等信息,探讨了从最新国际天球参考架中选取校准射电源方法。本文以月球探测卫星差分VLBI观测为例,结合中国VLBI网现状,筛选出了可用候选校准源表。

  • 标签: 差分VLBI 校准射电源 系统等效流量密度 基线信噪比
  • 简介:为实现高精度鉴相,净化振荡器需采用双混频鉴相器。本文首先分析了双混频提高鉴相精度原理,然后介绍了混频模块、DDS模块和测量程序实现,最后通过测量同源氢钟5MHz信号,采集数据并处理,得到了系统自校频率稳定度。

  • 标签: 氢原子钟 双混频 DDS FPGA 数字锁相环 频率稳定度
  • 简介:CliffordM.Will提出,通过观测以很短周期(ο(0.1)a)围绕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旋转一组恒星轨道进动,在未来1μas甚至0.1μas观测精度下(从地球),能够测量中央黑洞自旋和质量四极矩,从而能够检验广义相对论中黑洞无毛定理。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星系中央存在一个围绕中央超大质量黑洞恒星密度极高区域。这导致观测目标星轨道运动会不可避免地被其他星体引力摄动影响。基于一个包含了一阶、二阶后牛顿效应,参考架拖曳效应以及黑洞质量多极矩完全N体数值模拟,本文研究了N体引力相互作用对相对论进动影响,结果发现,只要在1ms差距范围内有一定数量恒星,那么恒星轨道运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混沌。这种混沌现象引起摄动将导致目标星体轨道进动变得完全没有规则,进而导致利用轨道进动验证相对论在这样N体相互作用下很难实现。

  • 标签: 黑洞物理 星系中心 混沌 相对论
  • 简介:利用1986-1998年中国滇西重力网32期重复测量资料,计算了云南弥渡一地铅垂线变化,且将其与周边地区同期发生20次地震(震级M≥5)进行比较,发现弥渡铅垂线变化似与这些地震发生有关。在这20次地震中,有15次发生时刻与铅垂线开始反向变化时间差小于0.15a。参考以前发表工作,即在我国唐山地区发现同类现象,可以认为这种现象在我国一些地区有一定普遍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期对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伴随着地下物质运动和变化,以及周边地区局部重力场变化,包括地区铅垂线变化,做出更为详细准确描述,对地球科学,包括地震研究,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 标签: 铅垂线变化 滇西重力网 地震
  • 简介:上海天文台生产SOHM-4型氢原子钟工作3a-4a离子泵就会打火,破坏脉泽真空环境。为了使氢钟能够继续工作,必须更换新离子泵泵芯。为破解这一难题,使已经生产上百台SOHM-4氢钟在10a寿命期内不被中断运行,分析了离子泵抽氢机理及阴极材料,列举了大量实验结果,发现β-Ti合金比α-Ti有更大吸氢容量,可以大幅度提升吸氢离子泵寿命。最后指出,用β-Ti合金阴极板来替代目前纯钛阴极板是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氢原子钟 溅射离子泵 阴极材料 钛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