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为系统开展我国亚热带地区黏菌多样性研究,对安徽天堂寨山区的黏菌进行采集、湿室培养及分类研究。获得黏菌标本564份,鉴定为6目10科20属42种,其中,安徽省新记录种10个,包括极小无丝菌Liceaminima,细柄半网菌Hemitrichiacalyculata,鲜黄团毛菌Trichialutescens,硫磺绒泡菌Physarumsulphureum,垫形双皮菌Didermaeffusum,半圆双皮菌Didermahemisphaericum,胶皮菌Collodermaoculatum,疣网发菌Comatrichareticulospora,灰褐发网菌Stemonitispallida,小褐发网菌Stemonitisinconspicua。

  • 标签: 黏菌 大别山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从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3个属。研究表明凹叶厚朴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凹叶厚朴 内生真菌 多样性
  • 简介:为了丰富对河南省黏菌资源多样性和物种区系的认识,2015—2016年对河南省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黏菌的野外标本采集、室内湿室培养和鉴定分类研究。共获得黏菌标本1037份,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6目12科31属88种,研究标本现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菌种中心(MCCNNU)。刺轴菌Echinosteliumminutum,碎皮菌Clastodermadebaryanum,纵裂无丝菌Liceabiforis,铜盖无丝菌Liceakleistobolus,极小无丝菌Liceaminima,柄罐无丝菌Liceaoperculata等83种为河南省新记录种。

  • 标签: 黏菌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温故而知新。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学中的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学发展的的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的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的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学的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学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学繁荣);分子生物学为分类学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学的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的某个依据和方法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学,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taxonomy应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DNA分类学"等,说明了其理由和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的说法给予了澄清。

  • 标签: 分类学 历史 林奈 进化论 居群 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