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建立具砖格状子囊孢子的座囊菌进化关系并解决其多系群的问题,我们通过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其自然的分类系统。本文描述了具有砖格状子囊孢子的一个种Comoclathrislini。采用LSU、SSU和ITS序列进行的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所有的Comoclathris属菌株聚在同一单系进化支上,其中包括了由C.lini种菌株组成的单独分支。文中为种提供了图示,并与Comoclathris属其他种及多孢子菌属各种进行了比较。

  • 标签: 砖格状 Comoclathris 系统发育 意大利
  • 简介:粪生菌物和炭角菌真菌是约翰·韦伯斯特先生钟爱的众多菌物类群中的2个。大多数的炭角菌是腐生的或具弱致病性,还有一些是内生菌。炭角菌是世界性分布真菌,主要生长在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分。目前所研究的大多数炭角菌都生长在这些基质上。炭角菌下约有75个属,其中4个属是粪生的,且目前主要有关其分类方面的研究,而对鹿角菌的总体分布、发生规律和生态学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采集到的1386份草食动物粪便样品为材料,通过湿室培养和检验,共获得12326个记录,其中255个为粪生炭角菌,作者对这些炭角菌的发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及对其形态进行了补充观察。

  • 标签: Hypocopra Podosordaria 孔座壳属 基质偏好性 Wawelia
  • 简介:报道了文字衣地衣1记录属,即多孔衣属Myriotrema及该属的记录种——绿白多孔衣M.viridialbum。多孔衣属主要特征是地衣体壳状,子囊盘小型埋生至半埋生,子囊孢子小型、淀粉质、横隔透镜型至砖壁型。绿白多孔衣的主要特征是具厚地衣体,小型透明砖壁型子囊孢子,含有hypoprotocetraricacid。标本采自海南和福建。文中对记录种提供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图片。

  • 标签: 分类学 点衣族 文字衣亚科 文字衣科 厚顶盘目
  • 简介:应用不依赖于培养方法的分子技术,研究堆肥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其随温度变化的现象,正在修正以往人们对堆肥过程中重要真菌类群的认识。另外,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利用虽有限,但已经较先前开始时揭示出更大、更多样化的菌物群落特异性。嗜热菌物种的数量,潜在地促进了先前研究的非特异性嗜热菌物种被大量发现,这些菌物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技术应用潜能。

  • 标签: 堆肥 嗜热真菌
  • 简介:对采自我国热带地区的柔膜菌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膜盘菌属1个种,命名为海南膜盘菌,该种子囊盘盘状、具柄,外囊盘被为矩胞组织、厚60~160μm,盘下层为交错丝组织、厚80~400μm,子囊长棒状、8孢、(58~)61~70×5~6(~7)μm,子囊孢子梭椭圆形、7~8×2.5~3.0μm。对其形态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和图示,对与相近种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形态学 分类 海南膜盘菌 新种
  • 简介:报道了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中国疣柄牛肝菌属1个记录种,即假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pseudoscabrum(Kallenb.)utara.。主要特征为菌肉伤后变红到紫褐色,再到黑褐色,基部菌丝体手触后呈紫褐色;具泡状菌丝,呈栅栏状。比较和讨论了该种与相近种在伤后不同的变色反应及菌丝形态。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 标签: 假褐疣柄牛肝菌 形态 分类 新记录种
  • 简介:以树发属(Alectoria)化石为校正点,使用RPB2序列和BEAST分析方法估计梅衣部分类群的分化时间。梅衣地衣部分谱系的分化发生在白垩纪、古世到始世和渐世;主要属内辐射则发生在晚始世、早渐世,并延续到中新世和上世早期。估计的主要谱系分化时间与古气候条件及古地质区域分支图相呼应。

  • 标签: 分化时间 梅衣科 树发属化石 RPB2 贝叶斯分析
  • 简介:在中国石蕊属种类的研究中,依据形态特征及nrDNAITS序列数据,鉴定出采自海南的一记录种——粗糙石蕊(Cladoniarudis)。提供了描述及图片,依据序列数据估计了其与近缘谱系的分化时间。

  • 标签: 分类学 系统发育 分化时间 石蕊科 NRITS 热带地区
  • 简介:报道了文字衣属Graphis1个中国记录种,即长形文字衣GraphiselongataZenker。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伸长的线盘,果壳两侧炭化,子实层清晰状,子囊孢子横隔双透镜型,胞室12~16个,长55~80μm,无地衣化学物质。研究标本采自云南大围山,保存于聊城大学第一标本室(LCU-L)。文中提供了该种的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图片。

  • 标签: 分类学 地衣型真菌 文字衣科 厚顶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