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椰子织蛾是近期人侵中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研究其天敌寄生,能为椰子织蛾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岛收集鉴定了椰子织蛾天敌寄生,观察记录寄生发育历期、雌雄性比、成虫寿命等基础生物学特性。【结果】经形态及分子鉴定,收集到的椰子织蛾寄生有幼虫期寄生麦蛾柔茧、蛹期寄生金刚钻大腿小和周氏啮小。在温度(26±2)尤、湿度(75±10)%RH、以椰子织蛾为寄主条件下,麦蛾柔茧、金刚钻大腿小和周氏啮小发育历期分别为11.8、19.6和20.6d;每头寄主的出量分别为10.1、1.0和81.5头;雌蜂占比分别为26.6%、40.6%和89.8%;每种寄生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结论】保护和利用椰子织蛾的3种本地寄生,将有助于椰子织蛾的防控。

  • 标签: 椰子织蛾 麦蛾柔茧蜂 金刚钻大腿小蜂 周氏啮小蜂 生物学
  • 简介:【目的】周氏啮小(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氏啮小(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小(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小(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小(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小(海南种群)寄生的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的寄生力。

  • 标签: 椰子织蛾 功能反应 周氏啮小蜂 海南种群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氏啮小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的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的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小,统计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的周氏啮小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的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比、发育历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的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出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的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的交互作用对周氏啮小雄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出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小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小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