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小管损伤指标和间质纤维化程度随顺造模剂量的改变,为研究从AKI到CKD进展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顺模型组。模型组小鼠按5、7、10mg/kg顺腹腔注射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构建模型。处死小鼠后,留取标本进行相关检测。检测血浆肌酐和24h尿蛋白排泌量来评估小鼠肾功能;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和尿液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以评估肾小管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CD3阳性T细胞和免疫荧光法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以评估肾脏纤维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注射顺浓度的升高,小鼠肾脏损伤越明显,其中10mg/kg顺高剂量组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顺高剂量组小鼠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血浆肌酐浓度和24h尿蛋白排泌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空泡变性等病理学改变显著,肾组织KIM-1表达显著上升(P〈0.05),尿NAG水平升高;肾组织浸润的CD3阳性T细胞和F4/80阳性巨噬细胞增多;肾组织天狼星红染色阳性胶原纤维区域显著增多(P〈0.001),胶原I和α-SMA表达也明显增多(P〈0.01),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结论反复注射4周10mg/kg顺可诱导小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可为研究AKI向CKD的转化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管-间质损伤 顺铂 巨噬细胞 肾损伤分子1 小鼠
  • 简介:本文观察了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后.三氯乙烯(3000mgB.W.)一次性经口染毒24h大鼠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力及丙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氯乙烯染毒组肝脏中丙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维生索E干预组的丙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分别低于三氯乙烯染毒组(P<0.01),说明三氯乙烯急性染毒可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损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可能是机体受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而诱导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维生素E对三氯乙烯所致的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染毒 肝脏 三氯乙烯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鼠肝 维生素E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三阴性乳腺癌4T1耐药小鼠模型,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顺(DDP)低剂量诱导及体内外交叉致瘤结合的方法建立三阴性乳腺癌耐药小鼠模型;MTT法检测细胞耐药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耐药相关基因MDR1、BCRP、MMP7及GST-π表达差异;免疫组化分析耐药相关蛋白P-gp、BCRP、MMP7表达差异;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表达;小动物成像检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MTT显示建立的三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的耐药指数为12.84;耐药小鼠肿瘤组织中MDR1、BCRP、MMP7、GST-π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P-gp、BCRP、MMP7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非耐药小鼠(P〈0.01);Westernblot显示,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的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小鼠,t-Akt蛋白表达没有差异.非耐药小鼠与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生长速度未见明显区别(P〉0.05).分别给予这两种模型小鼠相同剂量的DDP治疗后,耐药小鼠对DDP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非耐药小鼠(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三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及耐药逆转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平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抗药性 顺铂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细胞因子及顺(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90只小鼠,设空白对照组10只,余80只依次造模为荷瘤小鼠,并随机分为8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顺阳性对照组(6mg/kgDDP),APS低(50mg/kg)、中(100mg/kg)、高剂量(200mg/kg)组,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DDP剂量减半,APS各剂量同上),于造模次日起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药物0.3mL。DDP每周一次,其余药物每天1次,连续20d。于第21天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并观察各组抑瘤率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DDP、APS低、中、高剂量及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9.30%、17.21%、39.68%、42.98%、51.02%、57.21%、65.11%(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联合用药组与DDP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S中、高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APS高剂量和联合高剂量脾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DDP组比较,APS各剂量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升高。结论APS能提高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增强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在与DDP减半量联合使用时可使DDP抑瘤作用增强,且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说明APS对DDP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此项研究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黄芪多糖 LEWIS肺癌 增效减毒 DDP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对小鼠前胃癌的抑制机制及对脂类和淋巴细胞DNA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实验3组饲喂高、中、低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饲料,阳性与正常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实验组与阳性组灌喂含人类致癌物苯并(a)芘B(a)P的色拉油(浓度为5mg/mL),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色拉油,每周两次,共8次,建立前胃癌模型,24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肿瘤生长及脂类和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情况。结果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给予番茄红素后能降低前胃癌的发生率,可提高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醛MDA含量和减少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P〈0.05)。结论番茄红素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抗氧化酶功能,降低脂类氧化产物MDA,减少淋巴细胞DNA损伤有关。

  • 标签: 小鼠 番茄红素 前胃癌 DNA损伤
  • 简介:目的探究PM_(2.5)对大鼠子宫组织生理及相关生化应激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雌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PM_(2.5)暴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5mg/kgPM_(2.5)低剂量组和37.5mg/kgPM_(2.5)高剂量组)。PM_(2.5)暴露10d后,将雌鼠处死,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子宫组织中SOD、GSH、MDA和LDH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暴露组雌鼠子宫组织结构异常,内膜上皮细胞变薄,排列混乱;固有层基质细胞和血管减少。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MDA和LDH含量分别为(6.53±1.24)nmol/mgprot和(265.62±24.65)U/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OD和GS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M_(2.5)可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造成破坏,并诱发子宫相关的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PM2.5 大鼠 子宫 氧化应激 组织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半夏总生物碱(totalalkaloidsfromPinelliaTernate,TAPT)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同时给予半夏总生物碱预防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学检测,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血清中MDA、H2O2的含量增加,SOD活性及GSH的含量降低(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脑皮质MDA、H2O2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皮质GSH、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半夏总生物碱给药组中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血清MDA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血清MDA含量下降(P〈0.01),各治疗组中血清H2O2含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半夏总生物碱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有一定的作用,可能通过改变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皮质部分及血清SOD、GSH的含量,而抑制了MDA和H2O2的产生。

  • 标签: 半夏总生物碱 6-羟基多巴胺 MORRIS水迷宫 大鼠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简介:目的研究氢卟吩e6(Ce6)在移植瘤小鼠体内吸收、分布及代谢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声动力疗法处理不同部位肿瘤的时间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艾氏移植瘤小鼠尾静脉注射Ce6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测定Ce6在小鼠不同组织的富集分布变化规律。结果小鼠尾静脉给药后,Ce6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在2h内,各组织药物浓度均达到峰值,其中以肝含量最高。随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开始下降,以肝中清除速度最快。肿瘤组织中的Ce6含量在注射后不断上升,2h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2~10h代谢比较缓慢,24h时浓度降至最低,但仍高于其他组织。结论Ce6在艾氏移植瘤中具有肿瘤组织选择性好、潴留时间长并可迅速从体内排出等优点,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不同组织类型不同部位的肿瘤应根据各自适当的时间点进行处理。

  • 标签: 二氢卟吩e6 艾氏移植瘤 荧光分光光度法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17p雌醇(E2)暴露对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以E2诱导的剑尾鱼雄性个体的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e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从剑尾鱼体内提纯Vtg。结果确定了被纯化的剑尾鱼Vtg在4%-7.5%Native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40×l0^3.4%-7.5%NativePAGE电泳后的凝胶分别利用苏丹黑B进行脂蛋白染色、高碘酸.Schiff试剂进行糖蛋白染色和甲基绿进行磷蛋白染色,表明剑尾鱼Vtg是一种富含糖、脂、磷的蛋白。结论表明雄性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变化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 标签: 剑尾鱼 卵黄蛋白原 提纯 环境风险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三种不同"次打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动物模型的特点,寻找较为理想的ARDS动物模型。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Control组):尾静脉先注射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2.5mL/kg,30min后注射NS2.5mL/kg;油酸+油酸组(OA+OA组):尾静脉先注入OA0.05mL/kg,30min后继续注射OA0.5mL/kg;内毒素+内毒素组(LPS+LPS组):尾静脉先注入LPS2.5mg/kg,30min后继续注射LPS2.5mg/kg;油酸+内毒素组(OA+LPS组):尾静脉先注入OA0.05mL/kg,30min后注射LPS2.5mg/kg。5h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检测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白细胞总数、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ratio,PMN%)、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总蛋白含量,肺干湿重比(lungwet-dryweightratio,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LPS组、OA+OA组及OA+LPS组的氧分压(PaO2)下降(P〈0.05)、碳分压(PaCO2)、BALF中白细胞总数、PMN%、TNF-α、总蛋白含量,W/D、肺损伤评分均升高(P〈0.05)。OA+LPS组总蛋白含量、W/D均高于LPS+LP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OA+OA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OA+LPS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PMN%、TNF-α较OA+OA组高(P〈0.05),而与LPS+LPS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OA+LPS组肺病理改变最典型,肺损伤评分最高。结论OA+OA、LPS+LPS和OA+LPS复合打击法均可建立"次打击"ARDS大鼠模型,其中OA+LPS复合打击法所复制的ARDS模型与临床ARDS特点更为接近,有利于研究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次打击"ARDS动物模型。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次打击”模型 油酸 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