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现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国内已报道的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并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的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仅是中型小型两种。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的诊断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无绿藻病的治疗至今尚无明确的方案标准。

  • 标签: 无绿藻 抗真菌药物 真菌鉴定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酵母菌感染菌种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对1354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菌培养和菌株分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所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种219株酵母菌,甲真菌病检出率最高(43.80%),其次是股癣(16.70%)、体癣(13.00%)、足癣(11.11%),手癣最低(9.40%)。其中白念珠菌为63.47%;近平滑念珠菌为17.81%;热带念珠菌为6.85%;季也蒙念珠菌为5.94%;无名念珠菌为2.28%,其他酵母菌为3.65%。219株酵母菌对特比萘芬(TBE)、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和酮康唑(KTC)的敏感性分别为53.42%、87.21%、97.26%、100%、80.35%和100%,耐药性分别为20.55%、11.11%、2.28%、0.0、12.72%和0.0。结论本地区浅部真菌病酵母菌感染菌谱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体外药敏显示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咪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病原酵母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手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呈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常因双手的劳作、清洗等因素,使其在流行病学和致病菌方面与足癣有差异。为了解石景山地区手癣发病情况致病真菌的菌种分布趋势,该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7月来院就诊的手癣患者的发病情况。

  • 标签: 手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生殖道念珠菌病病原真菌构成及其体外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患者1164份生殖道标本的致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药敏情况。结果共分离9种295株念珠菌,其中自念珠菌为85.76%,近平滑念珠菌为7.46%,光滑念珠菌为3.39%,其他念珠菌为3.39%。295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分别为99.66%、97.29%、89.83%、72.22%、46.44%和36.61%。结论本地区生殖道念珠菌病患者致病菌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较好的敏感性。

  • 标签: 生殖道念珠菌病 病原真菌 药敏试验
  • 简介:通过对云南省内11个区系野生百合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明确了云南11个区系中有9个区系分布有野生百合资源,云南野生百合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种群数量,以及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野生百合资源的建议。

  • 标签: 云南 野生百合 分布现状 保护
  • 简介:葡萄产量与品质和花序数量、特点、结构等密切相关。葡萄品种资源众多,不同品种结实系数、花序着生节住以及花序的结构等存在差异,花芽分化的高低与修剪有关。为对葡萄花序有更好的认识,以及为更好地利用葡萄种质资源、葡萄育种亲本选择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研究对205份葡萄种质资源的花序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葡萄花序类型有花序紧凑型、花序松散型、无卷须型、卷须紧靠花序型、卷须非紧靠花序型等。欧美杂种花序着生初节位分布在3和4,其结实系数为1或2。欧亚种初节位分布在4和5,其结实系数主要为l。抽生花序节位的芽比非抽生花序节位的芽大。花序增长速度在开花前7d时最大。

  • 标签: 葡萄 种质资源 花序
  • 简介:新疆野核桃是我国珍稀的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在亚洲,成片分布仅在伊犁州巩留县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该珍贵资源,本研究对新疆巩留野核桃树的30cm处地径、树高、树皮光滑程度、树势、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统计了野核桃沟不同沟系野核桃树的分布数量、幼树所占比例、病(虫)害分布状况。用树皮的光滑度分析其年龄结构,并进行野核桃树分布密度、年龄结构、生长势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野核桃沟的野核桃树数量约有5500余株,30cm处地径小于10cm的幼树约占总株数的16%。分布在西沟和东沟的野核桃树约占总数的66%。野核桃林整体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属于增长型群体结构。但病害的侵染,尤其是野核桃褐斑病、野核桃枝枯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生长势。

  • 标签: 新疆巩留县 野核桃树 调查 基本数据分析
  • 简介:对重庆地区的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野生百合资源17种(含变种);分析了野生百合资源在重庆地区的分布特征和资源现状;初步评估了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资源受威胁情况及其综合价值,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

  • 标签: 野生百合 资源调查 受威胁现状 综合价值 重庆
  • 简介:以贵州本地8个李资源的成熟叶片果实为试验材料,从叶形特征、果实外部形态特征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贵州地方李的叶形特征中以叶片形状的变异范围最大,有卵圆形、椭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等,其次为叶尖形状、叶基部形状和叶柄腺形状;②果实形态特征中以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变异范围最大,其次为果实成熟期、果实形状、梗洼缝合线的深浅以及果顶形状;③贵州地方李的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果形指数、核横纵径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在9%以上,其中单果重的变异幅度为18.3~38.9g,变异系数最大,达24.92%;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方面以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异系数最低,为8.50%,可溶性总糖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3.44%。

  • 标签: 贵州地方李 表型性状 品质
  • 简介: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AIDS、糖尿病等疾病的不断增加器官移植和介入技术的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急剧增多。而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患者住院感染日渐突出,尤其是真菌感染在近年来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为进一步了解延安市老年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笔者比较研究了89例临床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本文系统调查了云南主要植胶区开割胶园中豆科绿肥资源种类、地理分布、结瘤情况等,并对绿肥资源现状与结瘤特征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胶园现有耐荫豆科绿肥22属42种。绿肥虽然分布广泛,但植株个体数量少;生活型以草本、藤本、亚灌木为主;属中种类少;基本未被开发利用。所调查豆科绿肥结瘤率达88.2%,根瘤大且数量多,形状以球形、椭球形为主,颜色多为粉红、红色。

  • 标签: 云南开割胶园 耐荫 豆科绿肥 资源现状 结瘤特征
  • 简介:新生隐球菌是一种专性需氧条件致病菌,它的细胞壁外包绕着一个多糖荚膜,是其主要毒性因子之一。荚膜主要包含两种多糖-葡萄糖醛酸木糖和半乳糖甘露聚糖,此外还有少部分的甘露糖蛋白。这些多糖分子除构成多糖荚膜外,同时也参与新生隐球菌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该文对新生隐球菌荚膜的结构、生物合成、免疫反应针对荚膜的抗真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新生隐球菌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荚膜 现状
  • 简介:甲真菌病是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和霉菌,在2002~2004年对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调查研究表明,皮肤癣菌感染占甲真菌病的66.4%-67.9%,多数为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甲真菌病约占浅部真菌病的30%,

  • 标签: 甲真菌病 失败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咽鼻腔内真菌分离阳性率。方法用无菌拭子采集口咽腔溃疡、白斑、口角炎等和咽颊区黏膜分泌物,鼻腔取下鼻甲黏膜或中鼻道黏膜分泌物,直接接种于1mL沙堡弱液体培养基中。取该离心沉淀物作真菌直接镜检,并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置37℃培养48h后鉴定。如为丝状真菌,转种于察氏琼脂。25℃培养1周后根据菌落形态结合镜下结构鉴定菌种。结果94例HIV感染者在口咽腔中真菌培养阳性62例(66%),分离出65株真菌,在鼻腔中真菌培养阳性48例(51%),分离出57株真菌。结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真菌机会性感染,口咽鼻腔真菌的高寄居率是HIV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先兆症状,真菌菌种以白念珠菌比例为最高,口咽鼻腔分别61%和33%。

  • 标签: HIV 口咽 鼻腔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长海医院院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2000-2004年间在长海医院住院治疗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5年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明显,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道,主要的致病菌为念珠菌。结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病例近年呈上升趋势。白念珠菌仍是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标签: 院内感染 真菌 流行病学
  • 简介:本文通过天然彩色棉的种质资源、纤维颜色的遗传控制、国内外天然彩色棉研究趋势的叙述,指出以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未来天然彩色棉发展的方向,将推动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和颜色创新的飞跃发展.

  • 标签: 天然彩色棉 种质资源 纤维颜色 遗传控制
  • 简介:目的了解某部官兵平时和野外武装泅渡时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病原真菌分布情况,探讨其发病原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野外武装泅渡训练前野外武装泅渡训练2周后,均对参训官兵进行全面筛查,再取患者浅部真菌感染可能性较大的皮屑,进行真菌学的镜检培养鉴定。结果在896名官兵中,平时已有98例存在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为10.94%。其中足癣56例(57.1%);股癣30例(36.1%);体癣12例(12.2%)。武装泅渡时有208例发生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为23.21%。其中足癣有90例(43.2%),股癣92例(44.2%),体癣有26例(12.5%)。致病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白念珠菌等。结论部队野外武装泅渡时参训官兵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较平时显著上升,可直接影响部队的训练和战斗力。

  • 标签: 流行病学 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
  • 简介:为摸清云南省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蕴藏量,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省第二批试点县龙陵县的普查工作。按照普查工作要求,普查队对云南省龙陵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栽培药用植物资源、传统医药知识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在龙陵县10个乡镇37块样地进行了野外普查、样线调查、标本采集、药材采集、实地采访标本鉴定,调查采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653个,通过鉴定和查证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有142科,437属,606种。调查到重点药材84种,其中包括野生药材基源植物48种,栽培药材基源植物36种(其中3个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调查到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4种,根据调查,龙陵县野生分布较多、分布广泛的重点药材主要有石松、白茅根、金荞麦、葛根、常山、黄精、天南星等20余种;栽培药用植物主要有石斛、草果、重楼、龙胆、附子、续断、三七、白花蛇舌草、丹参、桔梗、半支莲、黄精、当归、玛卡、栀子等10余种,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主要有石斛、草果、重楼3种。本研究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概况、消长情况调查、收集到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进行了鉴定评价分析,为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龙陵县
  • 简介: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小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小麦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2017年小麦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小麦 小麦生产 抗病高产 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