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真菌提取抗癌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一方面包括了最近几年关于真菌提取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生、减少癌细胞血管生成各种机制研究,另一方面归纳了多种真菌提取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近几年研究结果显示,真菌提取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Wnt、NK-κB、MAPK、线粒体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包括了p38、bcl-2、c-jun、IκB、β-catenin、Akt等多种与细胞生物活动密切相关蛋白。

  • 标签: 真菌 肿瘤 机制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6味中药2种方法提取成分对酵母菌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药基琼脂稀释法,测定6味中药水提和醇提成分对白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MIC和MFC。结果对白念珠菌:水提黄连、醇提黄柏、醇提土槿皮MIC范围分别为0.625—1.25mg/mL、0.625~1.25mg/mL、0.313—0.625mg/mL;均值均为0.625mg/mL;对糠秕马拉色菌:水提和醇提黄连MIC范围分别为0.625~1.25mg/mL和1.25mg/mL,均值均为1.25mg/mL。对白念珠菌:醇提土槿皮MFC范围0.625~2.5mg/mL,均值0.625rag/mL。结论水提黄连、醇提黄柏和土槿皮对白念珠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其中醇提土槿皮有较强杀菌作用。水提和醇提黄连对糠秕马拉色菌有较强抑菌作用。

  • 标签: 体外抗真菌活性 中药 水提取物 乙醇提取物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覆盆子提取联合唑类药物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CLSI公布M27-A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和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覆盆子提取单用及联合唑类药物对不同念珠菌MIC值和FICI指数。结果覆盆子不同溶液提取与氟康唑均表现出协同关系,以覆盆子醇提为例,单用对念珠菌MIC80测定值范围主要集中在0.16~1.25mg/mL,与氟康唑合用后表现出协同关系(FICI≤0.5),且MIC80测定值范围降至0.01~0.04mg/mL;合用后氟康唑抗真菌活性也明显增强。另外,覆盆子醇提与不同唑类药物合用后均有协同关系,其MIC80测定值由单用时大于10mg/mL降至0.04mg/mL。结论覆盆子醇提和唑类药物单用时对耐药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弱,但二者合用后表现出明显协同关系,对耐药念珠菌抑菌作用明显增强。

  • 标签: 覆盆子 醇提物 体外抗真菌活性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
  •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BAEB)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治疗作用.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与氟康唑组,皮下注射雌二醇致小鼠假发情期,再阴道接种白念珠菌2×106CFU/mL,药物治疗7d.采用涂布法检测VVC小鼠阴道真菌载荷量;HE染色法观察阴道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IL-1β、IL-18含量;qRT-PCR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阴道黏膜层完全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BAEB组黏膜呈现不同程度改善.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阴道组织IL-1β、IL-18含量升高,真菌载量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组织中TLR2、TLR4、NLRP3、ASC、caspase-1mRNA含量分别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较,BAEB治疗组IL-1β、IL-18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NLRP3炎症小体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decoction,BAEB)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以下简称VVC临床株)生物膜形成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活性影响,Time-kill法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活菌数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生物量(Biomass)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UME6、PES1和HSP90转录水平变化。结果BAEB对12株白念珠菌MIC在64~256μg/mL之间,对白念珠菌生物膜SMIC80(抑制80%生物膜形成最低药物浓度)为1024μg/mL或以上;Time-Kill曲线显示在12h之后,512、1024μg/mL浓度BAEB对白念珠菌均具良好杀伤作用;结晶紫染色法表明512、1024μg/mLBAEB能够减少其生物膜生物量;SEM观察到1024μg/mLBAEB能够有效抑制白念珠菌在不同黏附介质上生物膜完整度;CLSM显示512、1024μg/mLBAEB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qRT-PCR检测显示在256、512、1024μg/mLBAEB作用下,UME6转录水平分别下调了72%、71%、77%,在512、1024μg/mLBAEB下HSP90转录水平上调了2.23和3.31倍,而PES1未有明显变化。结论BAEB可以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体外生物膜形成。

  • 标签: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白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生物膜
  • 简介: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在选择性病例可辅以手术治疗,而治疗基础病和调整免疫机能同样十分重要?

  • 标签: 真菌感染 肺部 治疗
  • 简介:以山东省4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使用46对引物,通过SSR技术对其进行了DNA指纹数据库构建。结果显示,所采用46对引物在本试验材料中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有较好的多态性。利用NTSYS进行UPGMA聚类分析后,发现这41种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68为阀值处可以分为3个类群。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分辨各个种质间亲缘关系,能够较好满足小麦DNA指纹数据库构建要求,对山东省小麦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分类、评价、核心种质建立等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小麦 SSR DNA指纹数据库
  • 简介:萝卜是我国主要蔬菜之一,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培育自交不亲和系是萝卜杂种优势育种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根据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SLG6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8个自交系为材料,其中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各4个,扩增SLG6基因第232~711bp之间单拷贝片段,8个材料均获得了一条480bp特异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对该片段进行酶切,自交不亲和系均产生约125bp和244bp片段,其中,244bp片段为自交不亲和系所特有,可作为SLG6基因CAPS标记用于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SLG6检测;而自交亲和系则具有与自交不亲和系相同125bp片段和不同多态性片段。

  • 标签: 萝卜 自交不亲和性 SLG6基因 CAPS标记
  • 简介:目的从新生隐球菌基因组中扩增出STE12α基因,并构建相应表达载体,以进一步研究STE12α基因对隐球菌生长特性及致病性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以及基因重组方法扩增并克隆新生隐球菌基因组中STE12α基因,建立具有表达野生型STE12α基因表达载体。结果从新生隐球菌基因组获得STE12α全基因,建立重组子pUCm—STE12α/NovaBlue以及重组表达载体质粒pGAPZ—STE12α,实现了STE12α基因转化并获得表达。结论成功地克隆了新生隐球菌STE12α基因并构建了可表达野生型STE12α基因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TE12α基因功能打下了良好基础。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STE12α基因 克隆 表达 质粒
  • 简介:实时荧光定量PCR是目前基因表达量差异分析首选方法之一。虽然其操作简单,但如何保证其定量结果可信度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针对只有20多个碱基miRNA定量分析。本研究以水稻miR408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为实例,系统地优化和阐述了有关荧光定量新标准及要求。结果表明,引物浓度对于荧光定量PCR体系优化至关重要。

  • 标签: 基因表达量分析 MIQE标准 MIRNA 荧光定量PCR
  • 简介: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表达一种新型核酸定量技术,具备快速高效、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根据相应实验材料选择适宜内参基因对于提高qRT-PCR分析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Actin基因表达范围广且表达稳定,常常作为内参基因应用于qRT-PCR表达分析中。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获得了西葫芦低温弱光转录组数据库,本研究从中筛选到1条长达2543bpcDNA,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1个开放读码框(ORF),大小为2064bp,预测编码氨基酸数为682个,理论分子大小约为79.67kD,蛋白质等电点为6.28。WolfPsort分析发现,CpActin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MotifScan分析显示,CpActin蛋白质氨基酸序列207~406位和558~682位分别为Actin中端和C端保守区域。同源性分析表明,基因编码蛋白质与同为南瓜属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同源蛋白相似性达到99%,具有高度保守性。基于所获得基因全长cDNA序列,设计了基因ORF全长引物对CpActin-F、CpActin-R,经PCR扩增得到一条特异、明亮条带,经测序验证,序列与RNAseq数据库cDNA序列一致,基因命名为CpActin,GenBank登录号为MH211008。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荧光定量PCR引物CpActin-Fq、CpActin-Rq,分析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扩增效率,且在西葫芦不同组织(根、茎、花和果)和不同胁迫处理[正常(25℃,300μmol/m^2·s)、低温处理(4℃,300μmol/m^2·s)、弱光处理(25℃,80μmol/m^2·s)、低温弱光处理(4℃,80μmol/m^2·s)、强光处理(25℃,2000μmol/m^2·s)和高温处理(38℃,300μmol/m^2·s)]叶片中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西葫芦基因qRT-PCR表达分析研究中作为候选内参基因。

  • 标签: 西葫芦 内参基因 CpActin 表达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曲霉气道定植及其发生侵袭性感染风险。方法回顾2003—2004年南京八一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56例肝移植患者进行连续组织学检查和曲霉培养结果。结果24例患者被分离出曲霉,2例发生侵袭性烟曲霉感染。这2例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内都有烟曲霉定植,并且都死亡,占所有移植后死亡29%。无曲霉定植者都未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霉感染较为少见,但常致死,曲霉定植常见但为一过性,由于气管侵袭性曲霉感染只发生在有烟曲霉定植移植后6个月内患者,所以在此期间进行预防性治疗能否有效降低侵袭性曲霉感染值得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曲霉定植 真菌培养
  • 简介:以11个转外源基因(Cry1Ac+API-B)系为材料,受体亲本陆地棉品种鄂抗9号为对照,研究其在抗棉铃虫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上差异。结果表明:11个转基因系抗棉铃虫效果明显,达到中抗和高抗水平;转基因系及其受体、转基因系之间在单铃重等10个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和受体亲本相比,各个转基因系变异方向比较一致性状有:衣指、衣分降低;而株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子指、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等性状变化方向不定。

  • 标签: 棉花 抗虫性 遗传变异 CrylAc+API-B
  • 简介:目的探讨Fonsecaeamonophora黑素理化性质及其合成途径。方法通过化学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明确F.monophora黑素理化性质;通过比对F.monophora菌株在基础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L-DOPAPDA培养基)和含黑素抑制剂培养基(DOPA黑素抑制剂培养基、DHN黑素抑制剂培养基)菌落生长情况,采用BioTek酶标仪EON定量分析其黑素合成,以明确F.monophora黑素合成途径。结果F.monophora黑素与合成L-DOPA黑素理化性质相似;菌株在含L-DOPA培养基较PDA培养基产生更多黑素,且在含DOPA黑素抑制剂叠氮化钠及DHN黑素抑制剂苯肽、三环唑培养基中其黑素合成均明显降低。结论F.monophora黑素主要为LDOPA黑素,可能共同存在DOPA黑素和DHN黑素合成途径。

  • 标签: Fonsecaea monophora 黑素 理化性质 合成途径
  • 简介:采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102份山东水稻地方品种抽穗期、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特征值等12个品质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山东地方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存在较高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42~2.05,株高、穗颈长、每穗粒数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01、2.02、2.05;品质性状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9~2.04,其中蛋白质含量、胶稠度、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0、2.04、2.04、2.01、2.04。结果表明,山东地方水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存在较为广泛多样性,可为山东地方水稻品种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水稻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RVA谱 多样性指数
  • 简介:中国现拥有燕麦种质资源约4000份,对它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燕麦具有比较丰富多样性。本文综述了中国燕麦物种多样性和普通栽培燕麦遗传多样性,并建议对中国各地生长野燕麦进行系统研究。

  • 标签: 燕麦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 简介: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采集于新疆野生阿魏蘑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学特征符合刺芹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特征范围,它与欧洲已报道Pleurotusnerbrodensis有明显差异。此外本研究还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该野生样品分离菌株CCMSSC02514进行了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与我国栽培白灵菇菌种CCMSSC00973、KH5和AFRL6002完全相同,以此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我国栽培白灵菇种质与意大利P.nebrodensis、P.eryrtgiivar.ferulae以及来自荷兰P.eryngii等分为两组。因此,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支持我国栽培白灵菇与欧洲P.ne—brodensis为不同种,我国白灵菇是刺芹侧耳独立进化一个分支,其名称应该为刺芹侧耳托里变种P.eryngiivar.tuoliensis。

  • 标签: 白灵侧耳 鉴定 形态学 ITS
  • 简介:目的评估AFLP-DNA指纹技术在新生隐球菌分类中应用情况。方法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用双酶酶切,双链接头连于其酶切末端,用与接头和酶切位点互补引物扩增DNA片段,其产物在高分辨变性聚丙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然后进行银染。结果分析来自5种血清型和临床分离株18株新生隐球菌,可见有30多条大小在30~500bpDNA-AFLP指纹,相同血清型有不同指纹图谱,来自同一患者不同病期两株分离株和来自同一患者患者不同部位两株分离株都显示出相同带型。结论显示了AFLP高分辨率,是适用于新生隐球菌流行病学调查有力工具。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简介:目前真菌感染,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中侵入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但现有抗真菌药物可选择范围小、毒副作用大而且耐药情况日渐严重。联合用药这一概念提出,给耐药株及严重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新治疗途径,并且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该文对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联用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 简介:消化系统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食管、胃肠、肝胆、胰或消化系统其他组织或器官,该文对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病原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感染 真菌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