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reductase,TR)对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aspergillosis,IA)免疫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用重组TR免疫2次。感染烟曲霉前用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全部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通过气道穿刺法向气管内注入烟曲霉孢子悬液,建立IA疾病模型。观察两组小鼠存活率、局部器官真菌载量、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评估TR蛋白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存活率:免疫组小鼠7d存活率为64.7%,对照组为0。肺组织匀浆烟曲霉CFU中位数:存活小鼠为0,死亡小鼠为44(P25,P75为21,70)(P〈0.01)。组织病理学检观察:死亡小鼠肺肿胀出血、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组织灶状坏死,并有大量烟曲霉菌丝存在,而存活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且组织间无菌丝。肺泡灌洗液涂片染色细胞计数显示:存活小鼠单个核细胞约占84.2%,中性粒细胞仅占15.8%;死亡小鼠单个核细胞占33.6%,中性粒细胞约占66.4%。结论烟曲霉重组蛋白TR能诱导小鼠产生抵抗IA免疫保护力,是一个有潜力保护性抗原。

  • 标签: 烟曲霉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免疫保护作用
  • 简介:论述了野生稻保护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主要进展;提出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思路。

  • 标签: 广西野生稻 保护 进展 思考
  • 简介:在临床中应用中药癣净散药液浸泡治疗足癣取得了较好疗效,为探讨其治疗足癣作用机理,我们采用试管内药基法研究了中药癣净散抗真菌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药 癣净散 真菌 足癣
  • 简介: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显著上升,而目前临床可用抗真菌药有限,新药研发难度大,因此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抗真菌治疗理想选择。植物成分以单体或混合物形式与抗真菌药物协同发挥抗真菌作用,已在体外实验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研究,但体内抗真菌实验、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就植物成分协同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成分 协同 抗真菌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硼酸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菌株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影响。方法用加入0%、0.1%、0.15%硼酸(w/v)Lee’sglucose培养基于25℃和37℃分别培养8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观察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25℃培养条件下,0.1%硼酸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其中对HJ065抑制效果最明显,0.15%硼酸进一步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并且SC5314、HJ058菌株菌丝生长能力随硼酸浓度增高而减弱。37℃培养条件下,硼酸对白念珠菌生长状态和菌丝生长能力抑制效果较25℃更明显。相同培养条件下,硼酸对不同CAI重复数白念珠菌抑制效应存在差异。结论硼酸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菌株差异性。其抑制作用与培养温度有关:表现为生理温度下抑制作用更明显。硼酸对8株白念珠菌抑制作用与CAI重复数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白念珠菌 硼酸 耐受性 CAI
  • 简介:欧洲本土玉米种质多属硬粒型,具有较强早熟性和抗逆性,导入欧洲优良玉米种质是拓宽我国适宜机械化种质基础有效途径。通过整合分析欧洲西南、东南和北部玉米种质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结果,发现有应用潜力23个优良玉米群体,包括10个西班牙群体、6个法国群体、2个葡萄牙群体和5个瑞士群体。建议在适应性改良基础上,将群体EnanoNorteno/Vasco、EZS22与我国A群种质,群体Ain、Alegia、Bade、Berrobi、Lazcano、Tuy与我国B群种质构建复合群体,开展改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类群遗传基础。

  • 标签: 欧洲玉米种质 产量配合力 杂种优势
  • 简介: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十分丰富,从2001年开始实施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2001-2003年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原生境保护区(点)共20个.本文论述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选择、实施和管理,并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 标签: 保护区 野生植物 生境 农业 选择
  • 简介:新生/格特隐球菌是一种双相担子类病原真菌。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隐球菌病,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和宿主环境有效交流对隐球菌生存至关重要。隐球菌利用复杂信号系统来感应外界环境变化并调控繁殖、发展和毒力。已知多种信号通路参与新生隐球菌对宿主环境应答,调控新生隐球菌毒力。MAPK通路(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是其中最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包括高渗透性甘油促分裂原激酶信号转导通路(highosmolarityglycerol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ignalingtransductionpathway,HOG.MAPK)、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proteinkinaseC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ignalingtransductionpathway,PKC—MAPK)及Stel2转录基因通路(sterilel2transcriptors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ignalingtransductionpathway,Stel2-MAPK)。对这些传导通路各个环节了解,不仅有助于阐明MAPK通路作用机制及其对毒力调控作用,而且可以为寻找新药物靶点、治疗新生隐球菌病提供帮助。

  • 标签: MAPK 信号途径 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病
  • 简介:目的探讨扁桃酸代谢对新生隐球菌毒力作用影响。方法采用套叠PCR方法,构建扁桃酸消旋酶、扁桃酸脱氢酶及过氧化氢铜胺氧化酶基因重组片段,利用基因枪将重组片段转入新生隐球菌JEC21,应用PCR筛选、DNA测序等方法对阳性克隆子进行筛选与鉴定。体外观察并检测突变菌株对多种应激条件应答反应。结果成功构建了新生隐球菌JEC21扁桃酸消旋酶、扁桃酸脱氢酶及过氧化氢铜胺氧化酶基因缺陷菌株(mreΔ,lmdΔ,pcaoΔ),发现缺陷菌株mreΔ对于毒力功能影响不大,pcaoΔ、lmdΔ在高温、高渗、氧化应激等方面毒力减退,而黑色素分泌增加。结论扁桃酸代谢参与介导新生隐球菌毒力作用调控,但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扁桃酸 应激应答
  • 简介:本文简要地阐释了化感作用含义、基本特征以及作用机制,并结合生物多样性理论,综述了化感作用研究中化感物种多样性、化感物质多样性及其释放途径多样性,具体讨论了化感作用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中种群生态、协同进化、土壤生境、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可能影响。文中提出了化感作用利用、管理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统一看法,并指出对化感作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机制进行本质探索,特别是对植物化感作用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与探讨,可为保护生物学和系统生态学提供理论基础,这也是今后工作开展一个重要方向。

  • 标签: 化感作用 生物多样性 影响机制 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
  • 简介: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甲病变,指真菌引起甲板和(或)甲下组织感染。由于抗真菌药种类较少及其毒副作用,肝肾功能受损甲真菌病患者,缺乏安全、有效药物。近年来,以激光作为主要或辅助手段治疗甲真菌病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现就激光治疗甲真菌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激光 甲真菌病 治疗 作用机制
  • 简介:通过对云南省内11个区系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和分析,明确了云南11个区系中有9个区系分布有野生百合资源,云南野生百合地理分布特点和种群数量,以及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野生百合资源建议。

  • 标签: 云南 野生百合 分布现状 保护
  • 简介:白念珠菌感染机体后,机体首先通过固有免疫系统来发挥抗真菌作用,模式识别受体是固有免疫细胞用于识别PAMPs分子,其中Toll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家族是识别白念珠菌主要PRR。这两类受体被激活后,会通过信号通路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诱导相关细胞因子产生,募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来杀灭白念珠菌,同时,还可传递相关信号诱导,11111、Th2、Thl7和Treg等适应性免疫细胞活化,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发挥抗真菌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与白念珠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对临床真菌病免疫调节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念珠菌 模式识别受体 TOLL样受体 C型凝集素家族
  • 简介:热激蛋白90(HSP90,heatshockprotein90)广泛介导了胁迫信号传递,在控制人体细胞正常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HSP90已成为细胞免疫、信号转导以及抗肿瘤研究前沿课题。但植物HSP90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研究发现HSP90在植物发育、胁迫环境应答以及抗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HSP90分子作用机理研究最新进展,以及在改良植物抗性上应用,以期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抗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热激蛋白90 分子特性 作用机理 抗病性 非生物胁迫抗性
  • 简介:热激蛋白70(HSP70,heatshockprotein70)广泛参与胁迫环境响应,在诱发人体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免疫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植物HSP70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研究发现植物HSP70在细胞内主要参与新生肽折叠与成熟、损伤蛋白降解和蛋白运输;植物HSP70在非生物胁迫环境应答、抗病性及植物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HSP70分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以及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抗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热激蛋白70 分子特性 作用机理 非生物胁迫抗性 抗病性
  • 简介:目的应用转录组技术,对UVA照射后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ATCC90028)生物膜,采用UVA-LED抗菌设备(复旦大学光电所制,波长365nm,强度13mW/cm2,频率100Hz),照射白念珠菌生物膜5min、10min、15min,对照组不光照.用转录组技术分析UVA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遗传差异富集分析.结果UVA光照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核糖体合成RIO2基因、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相关基因MCR1、CBR1、内质网蛋白加工途径相关基因SHP1显著上调;RNA降解途径相关基因MPP6和细胞内吞作用相关基因CHMP6显著下调.结论UVA直接或间接调节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参与诱发细胞凋亡过程.

  • 标签: 白念珠菌 UVA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青海境内以及周边生态类似地区内分布资源。根据近10多年来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工作基础,分析了本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认为本地区资源保护及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有了较好基础工作积累,研究团队和力量得以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意识不断得以强化,但资源保护和利用与现今飞速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突破性种质创新和利用要求仍然相去甚远,特别表现在对库存资源精准评价和鉴定方面,难以为育种工作提供有效服务与支持。借助于国家种质复份库平台优势和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发挥高原特异资源优势,引进和借助外来优异资源进行种质创制、及对具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种质资源研究,以期为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应作为今后本地资源研究方向。

  • 标签: 青海高原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现状与对策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癣毛癣菌生长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类织物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棉布组(P〈0.01),3种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抑菌率均高于60%,但3种麻类织物抑菌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3种麻类织物均可显著抑制须癣毛癣菌生长,麻类织物有可能用来预防由须癣毛癣菌引起足癣、股癣等浅部真菌病。

  • 标签: 汉麻 亚麻 苎麻 须癣毛癣菌 振荡法
  • 简介:目的从常用免疫抑制剂、降血脂药、抗抑郁药、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筛选出可能与氟康唑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药物.方法将5类28种药物配制成相同浓度(100μg/mL)后分别单独及与低浓度氟康唑联合加入白念珠菌耐药菌株(l00、103)及敏感菌株(sc5314、y0109)菌悬液中,24h(敏感菌)及48h(耐药菌)后观察菌液澄清情况,菌液完全澄清为“+”,混浊为“-”,并重复上述实验3次.结果舍曲林等7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即可抑制所有实验菌株生长,与氟康唑合用后抑菌作用更加显著;利福喷丁等6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只能抑制敏感菌株生长,但与低浓度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结论舍曲林、利福喷丁等药物与氟康唑联合后对白念珠菌可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药物 氟康唑 联合药敏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是细胞在低氧状态下起重要作用核转录因子。体内真菌感染部位常形成缺氧微环境,从而激活HIF-1并在抗真菌感染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就HIF-1结构、活性调控及相关信号通路,真菌感染与缺氧关系,HIF-1对宿主抗真菌免疫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 抗真菌免疫 烟曲霉 组织胞浆菌 白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