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癣的临床特点,误诊分析,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有病史记录的癣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作真菌镜检,部分患者加真菌培养;根据皮损的表现,给予单纯外用抗真菌药膏或外用加口服联合治疗。结果64例中初次诊断面癣25例,外院或本院第1次误诊,复诊诊断面癣39例,64例中难辨认癣15例。结论癣易误诊,对于疑似癣的患者一定要作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诊断,并给予规范化治疗。

  • 标签: 面癣 临床分析 误诊 治疗
  • 简介:患者男,57岁。面部红斑、丘疹、唇部脓疱灼痛2个月余。曾口服和外用多种中药治疗无效且呈加重趋势。取皮屑、胡须镜检见大量真菌菌丝,培养见棒状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尿素酶实验阳性、毛发穿孔实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外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10d后病情好转,2个月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须癣 体癣 须癣毛癣菌
  • 简介:目的探讨癣的致病菌、临床特点、易感年龄等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院门诊2012年1—6月的真菌直接涂片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的癣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有无动物接触史、有无并发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用药史。取皮屑直接镜检的同时进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癣见于各年龄段,在51—70岁之间有一个年龄高峰。分离皮肤癣菌103株,包括红色毛癣菌70株(68.0%)、犬小孢子菌21株(20.4%)、须癣毛癣菌10株(9.7%)、石膏样小孢子菌2株(1.9%)。合并其他浅部真菌病、使用激素类药物、动物接触史是癣发病的重要因素。部分炎症明显的癣使用医用拭子取材,可以提高真菌涂片和培养的质量。结论不典型的癣容易误诊,需要高质量的真菌镜检和培养,降低癣误诊率。

  • 标签: 面癣 真菌学 临床分析
  • 简介:用0.15%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苗,并对多倍染色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 标签: 卷丹 多倍体 秋水仙素 染色体 嵌合体
  • 简介:本文采用作者首创的双周期BrdU二次标记法研究了蚕豆根尖细胞染色的复制带,得到了分布在整条染色上的清晰稳定的多条带纹.这是复制带首次在植物染色上取得的具有实用意义的带型.为进一步制定植物染色的标准带型和研究植物染色的复制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

  • 标签: 蚕豆 复制带 染色体
  • 简介:采用HKG(HCl-KOH-Giemsa)法对内葵杂3号交种染色进行了C-分带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每条染色至少都有一条C-分带,染色组共有62条C-分带,以中间带和着丝点带为主,中间带主要分布在染色短臂上;C-分带强弱差异明显,其中46条强带,16条弱带。GiemsaC-分带带型公式为:2n=2x=34=8I++3T++5I+I+T++4C+2CI+4CI++3CI++I+T++CT++2CT+。每条染色都显示出显著的带纹特征,因此,利用GiemsaC-分带方法可以将向日葵的每条染色区分开。

  • 标签: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s L ) 染色体 GIEMSA
  • 简介:研究了山榄科的2种优稀热带果树———人心果及蛋黄果的染色计数及其染色体形态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人心果体细胞染色2n=2X=26,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18m+8sm,染色相对长度组成为2L+12M2+8M1+4S,不对称系数为61.71%;蛋黄果体细胞染色2n=2X=28,核型类型为1A型,核型公式为26m+2sm,染色相对长度组成为2L+10M2+16M1,不对称系数为59.193%。

  • 标签: 山榄科 人心果 蛋黄果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为创制结球甘蓝-大白菜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利用二倍大白菜(AA,2n=20)为母本与四倍结球甘蓝(CCCC,2n=36)杂交,通过胚挽救获得了异源杂交种(ACC,2n=28);利用SSR对杂交种进行鉴定,6株F1均能扩增出父本的特征带,表明这6株是真杂交种。异源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未加封阻时,大白菜与结球甘蓝染色均有较强的杂交信号;当加入适当比例的封阻时,来自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上的杂交信号强弱有明显差别;封阻过度时,大白菜与结球甘蓝染色的杂交信号都十分微弱。说明大白菜与结球甘蓝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 标签: 大白菜 结球甘蓝 异源三倍体杂交种 SSR 基因组原位杂交
  • 简介:玉米瘤黑粉病能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抗性系的选育对于减少病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拔节期采用注射法接种瘤黑粉孢子,对第染色的8个染色片段代换系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染色片段代换系被代换的供体片段位点不同,抗瘤黑粉病表型有4种变异。其中,chr3-7系发病率、病级和病情指数均为0,表现高抗。与其他染色片段代换系、Z3受体亲本及HB522供体亲本相比,chr3-7系产量高,接种瘤黑粉孢子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chr3-7系对于抗瘤黑粉病遗传研究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玉米 瘤黑粉病 抗性评价 产量
  • 简介: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Mo17和SH15为供体,与受体感病自交系黄早四和昌7-2构建回交群体(BC3F1\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原菌鉴定抗病性表现,评价群体抗病性。研究结果显示黄早四X(黄早四XMol7)BC。F: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BC3F1群;两个BC4F2黄早四×(黄早四×M017)和昌7—2×(昌7—2×SH15)群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采用SSR标记分析抗病株的供体染色导入片段,发现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多,导入片段数量减少,但不同回交群体中供体导入片段数目明显不同.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染色2.09和3.04区段发掘和验证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连锁标记分别为UInc2077和phi053或bnlg1965。本文研究结果为抗丝黑穗病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聚合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 标签: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 连锁不平衡分析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 简介:甘薯(Ipomoeabatatas(L.)Lam.)作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从有性生殖F1选择优良实生系进行选择育种一直是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式。为了优化甘薯杂交育种方法,合理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本试验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甘薯杂交群体基于SSR标记及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群体内的聚类图,并且筛选出了甘薯的高产株系。群体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材料与各亲本遗传距离比较远,被聚为3类,而亲本单独聚在另外一类。13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将亲本与部分群体材料聚在了一起,且将群体材料和亲本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时,其遗传距离的变异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SSR标记所获得的遗传变异系数。

  • 标签: 甘薯 群体材料 遗传多样性
  • 简介:2003年和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海南海口主持召开了两届全国野生稻大会,成立了全国野生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协作网。近年来,全国野生稻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全国野生稻协作网平台,开展了广泛的协作与交流,在野生稻的收集、保存、原生境保护、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标签: 野生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可持续利用 原生境保护 科学研究所 科技工作者
  • 简介:为满足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转基因安全性需要,本研究根据一些国内外引进或商业化的植物表达载体及其相关元件,构建了3个适合于植物,尤其是单子叶植物转化的表达载体,即pAH006、pWMB022和pWMB025。pAH006载体包含由玉米泛素ubi启动子调控的GUS基因和bar基因的完整T-DNA区域,此区段能够被酶切回收,可用于单子叶植物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评价及基因枪介导线状DNA转化效果研究;pWMB022载体携带由双35S启动子调控的玉米色素基因Lc和C1,可用作基因枪介导的共转化筛选标记,直观筛选含目标基因转基因材料;pWMB025载体携带由ubi启动子调控的、商业化转基因植物中广泛利用的EPSPS基因,可用于禾谷类作物农杆菌或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载体多克隆位点可通过酶切方式更换目标基因。酶切鉴定结合农杆菌或基因枪介导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或叶片转化验证此3个载体表明,载体构建正确,其标记基因、可视化基因和报告基因均能正常表达。这3个载体的构建对于小麦等植物转化效率提升、安全型转基因作物获得和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植物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标记基因 生物安全
  • 简介:应用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2份红叶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比根长、最长根长、可溶性糖、地下生物量、游离脯氨酸、相对持水量、叶绿紊持有率和丙二醛8个指标是评价红叶苗期抗旱性的重要指标;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出材料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Q9〉CQ7〉CQ3〉瑞德(Red)〉多丽(Dory)〉CQ2〉CQ8〉CQ6〉巫溪红叶〉CQ5〉CQ4〉CQI。

  • 标签: 红三叶 抗旱性 苗期 综合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和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2%硝酸咪康唑霜对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外用1%硝酸异康唑乳膏和2%硝酸咪康唑霜,2次/d,疗程足癣4周,股癣2周。结果足癣试验组71例,对照组72例;股癣试验组73例,对照组73例。足癣患者在4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3%,对照组87.5%,在6周时分别为88.7%和91.7%;在4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3.1%,对照组94.4%(P=0.0363),在6周时分别为84.5%和90.3%;在4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7.5%,对照组86.1%;在6周时分别为78.9%和86.1%。股癣患者在2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7%,对照组93.2%,在4周时分别为91.8%和94.5%;在2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2.2%,对照组89.0%;在4周时分别为89.0%和93.2%;在2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8.1%,对照组86.3%,在4周时分别为87.7%和93.2%。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2.1%,对照组为1.4%,表现为用药局部刺激、瘙痒、灼痛感或红斑。结果显示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和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2%硝酸咪康唑霜相似(P〉0.05)。结论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和股癣有效、安全。

  • 标签: 硝酸异康唑 足癣 体癣 股癣
  • 简介:目的观察蒺藜甾皂苷类化合物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光镜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浓度TTS-12对新生隐球菌细胞生物膜关键基因PMT4表达的影响。结果经TTS-12处理的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结构更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指标及PMT4基因表达水平(P〈0.01)。结论TTS-12可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通过降低新生隐球菌PMT4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蒺藜 新生隐球菌 生物膜 TTS-12 PM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