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试验大队东过试验队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葡西作业区采油七队黑龙江 大庆 163000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一油矿 202队黑龙江 大庆 163000 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一油矿 209队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其中,低效油井是油田开发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低效油井治理机制,才能保证油田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H油田针对低效油井的现状,分析低效油井的成因、分布规律及成本构成,建立低效油井管理流程。通过对地质资料、油田监测资料、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分析,结合采油工艺技术,制定低效油井治理方案。通过 1年的综合治理和跟踪评价,实现了低效油井的效益升级,效益升级率达到 53.6%,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低效井;原因分析;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引言 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大都经历了上产、稳产阶段,已步入递减开发阶段。在递减开发阶段,开发矛盾重重,资源接替紧张,在现有的开发技术条件下,成本控制难度越来越大。为保持一定产量规模每年都有一部分的低效井生产,并且近几年呈逐年上升态势,低效井的生产严重影响了油田企业的发展。 1低效油井的原因分析 1.1油井供液不足 这部分井有些是由于作业施工不当造成油层污染使油井动液面降低;有些是由于油井本身供液能力差、地层能量不足造成供液不足;有些井是经过长时间生产、地层能量严重衰竭而又无注水补充能量造成供液不足等。依据实际情况,生产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就可以解决问题,如关井恢复、调层、补充注水(增注)等,因此这部分井也可划入临时性低效油井。这部分井有 26口,占总数的 16.25%。 1.2高含水 油田开发到后期,含水不断上升,尽管产液量高,但采出的大部分为水,产油量较少。由于多数井连续生产,维护单井正常生产的相关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产出少,相对投入的成本高,因此形成了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的局面。这部分井占 26.25%。 1.3 措施后生产时间短 这类油井可细分三类:一是作业施工后产量恢复期长;二是因为作业施工中发生问题,造成作业时间长影响产量恢复;三是由于措施实施不当而影响产量。但这类井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大部分井可以达到预期增产的目的 , 可 定 义 为 临 时 性 低 效 益 油 井 , 这 类 井 占 10.63%。 2低效井治理效果分析 2.1开展单井效益评价,指导油井生产 通过单井效益评价工作的开展,使各级管理人员对单井效益情况做到了全面了解,并及时对低效井实施“关停并转减”系统工程,实现效益产量最大化。定期对低效井成因逐一分析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并付诸实施。按月召开协调会,公布低效油井形成原因及下步治理措施对策,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2不同治理措施效果 在各类治理措施中,地质类措施用于 1223口井,效益升级 674口井占 55.1%,效益无变化 381口井占 31.2%;管理类措施用于 492口井,效益升级 246口井占 50%,效益无变化 210口井占 42.7%。 2.3化学防砂技术措施 油井出油时还须注意减少地层出砂,油井出砂会影响抽油效率和出油质量。所以对于胶结比较疏松的油气层必须进行防砂处理。除了采用水力冲砂的技术措施外,还可以利用化学防砂的方法,有效地防止油层出砂,避免出砂给油田生产带来的危害。 化学防砂剂可以将油井的砂胶结在一起并沉淀到特定的空间,避免由于出砂而影响到油井的正常生产。水力冲砂是使用高压的冲砂液体使得出砂与冲砂液体一起流到地面,清除砂石颗粒对油井生产造成的影响。 2.4对高含水井可加强地质研究和测试监测工作 采取堵水、完善注采系统、调整配注方案等措施,有效遏制含水的上升,提高单井产油量,降低开采成本,使其转化成有效益油井。 M油田全年通过加大环空产液剖面测试和中子寿命测试监测工作量,对因高含水造成的低效井实施地质堵水 9井次,化学药剂堵水 13井次,年产油 6732t,年产气 490.6×104m3,油气商品量 8676.8t,发生操作成本 872.5万元,单位操作成本 1005.54元 /t, 22口油井中有 20口油井实现了效益升级。 2.5对于措施效果差造成的低效油井 采取潜力分析,若有潜力,上新措施;无潜力可考虑转化开采方式,间开或关井。 M油田通过对措施效果差的 3口油井进行论证后,对 K45-28C井又采取了堵补措施,年产油 353t,油气商品量 331.97t,发生操作成本 40.48万元,单位操作成本 1219.5元 /t,实现了效益升级;对其它 2口井实施了间开措施,有 1口油井的操作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效益的提升。 2.6酸化技术措施 由于地底的堵塞物和部分地层矿物使得地层裂缝间隙减小,阻碍了地下石油的流动,所以可以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以及向地层挤酸时的冲击力,将地层堵塞物和部分地层矿物溶蚀,扩大地层裂缝宽度和长度。酸化腐蚀并结合压裂技术可大大提高开采效率。压裂形成裂缝后,在使用化学酸液将裂缝扩大,不仅可以提高井下油层岩石的渗透性能,而且大大增加井下油层流体的流动,提高油气流入井的动力,降低流动阻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2.7对于临时性的低效井,随着生产时间的延 长,单位操作成本会随着产量的逐渐增加而下降,这类井在产量稳定的情况下,一般经过 1~ 2 月,无需采取专门的治理措施,都会转化为效益井。临时性的低效井 43 口,通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有 35口井实现了效益升级。 结语 1)采用经营和地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低效井产生的原因,为节能降耗、成本控制指明方向。油井高含水、单井日产低是油井低效的主要原因, 3070口低效井有 50.1%是这两种原因造成的。 2)从单井次增油及效益升级情况看,治理效果较好的措施为下泵、补层、热采、侧钻。采取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治理的 1715口低效井,有 920口低效井实现了效益升级,效益升级率达到 53.6%3)对低效井治理效果的跟踪评价,推动了低效井的合理开发,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低效油井是油田开发的必然产物,只能减少不能杜绝,因此,应建立长期有效的低效油井管理机制,减少无效成本的支出。 参考文献 [1]陈国利,王永春,姜鹏飞,等 .油田经济效益现状描述及经济效益形势分析方法研究 [J].特种油气藏, 2005, 12( 2): 56-59. [2]刘斌,张金光,黄鹤,等 .牛心坨油田节能改造项目效益评价探讨 [J].石油石化节能, 2014, 4( 10): 1-3. [3]耿聪,刘雨薇,张京 ,等 .浅谈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研究 [J].石化技术, 2018, 25(05): 226. [4]潘一,杨尚羽,杨双春,等 .化学防砂剂的研究进展 [J].油田化学, 2015, 32(03): 449-454. [5] 侯养兵.基于价值管理的油田企业低效井治理策略探讨 [J].中国总会计师, 2017 ( 1): 62-6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