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重音在满语研究中没有引起应有注意,以至通常的研究认为,满语重音不具备区别词义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田野调查中,往往多注重音位描写,而忽略了重音的采录.实际上,满语和一部分通古斯语族语言中,重音不仅客观存在,有些还区别词义.清代舞格寿平最先对ai、aba二词因重音之不同而引起词义变化的情况作了记载.当代唯一讨论此问题者为赵杰,他就一个语言点举出了五个例证.本文在笔者田野调查基础上和相关语料的横向比较中提出了其它方言点共有的新例证,以为面上普遍性之补充.

  • 标签: 满语口语 重音 区别词义 普遍性
  • 简介:乾隆十三年详备满文篆书三十二体,并将其中十体应用于玺印谥宝,形成中国历史上字体最多且最富民族特点的民族文篆字与汉文篆字合璧之玺印制度。满文篆字于清代合璧玺印中通用达174年之久,从帝后玺宝到百官印信,其中不乏生造、讹形、脱衍、错位、混体甚至缺文等失误,乾隆时代即现端倪,以降诸帝亦步其踪迹,尤以光绪时为烈,其末年竟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极个别的官印中满文篆字俨然形同虚设的装饰点缀,完全丧失了传达信息的功能。

  • 标签: 清代玺印 满文篆字 舛误
  • 简介:关于满文外音字,《满汉字清文启蒙》只列有其独立形及词尾形。现已出版的诸满文教材、辞书中,其词头、词中形式多为在下牙上接出长牙,从而书作、,甚至将其独立形与词尾形也书作、。从发生学角度看,其辅音当来源于,参照、而书为、乃顺理成章之举。《五体清文鉴》中藏文、维吾尔文的满文切音、对音拼写及满文诸佛经刻本,乃至御制碑文、殿本刻书等文献中之外族人地名、满人汉名连写,以及清代民间满语文学习范本《抄本初学满文指蒙歌》中,即分别书作、,而、写法从未一见。作为御制大型辞书,《五体清文鉴》满文注音拼写规范之权威性不容置疑;作为成熟的字母系统,其相应位形应当具有规范性。因此,有必要为满文不之词头、词中形式正形,确立、的书写规范。

  • 标签: 满文外音字■ 形态学 词头形 词中形 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