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线(K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机械对线(MA)-TKA手术前后下肢对线影像参数的变化,分析术后残余内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TKA患者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58~82岁。TKA术中采用KA技术的18例纳入KA组、采用MA技术的18例纳入MA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侧别以及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膝踝角(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的变化以及畸形矫正程度,并对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KA、MPTA以及mLDFA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 > 0.05)。KA组和MA组术前HKA(172.2° ± 5.3°、172.8° ± 4.6°)、mLDFA(88.9° ± 2.7°、90.4° ± 3.1°)、MPTA(84.8° ± 1.7°、84.4° ± 3.7°),以及术后HKA(175.8° ± 2.6°、176.3° ± 2.0°)、mLDFA(89.4° ± 2.7°、90.9° ± 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0.35、1.58、0.37、0.68、1.76,P值均 > 0.05);术后MPTA测量值KA组(85.3° ± 1.8°)小于MA组(87.4° ± 2.1°),差异有统计意义(t=3.33,P = 0.002)。2组患者术后HKA均大于术前,且MA组术后MPTA也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 < 0.01)。MA组MPTA矫正度数(4.3° ± 2.8°)大于KA组(1.9° ± 1.5°),差异有统计意义(t=-3.25,P = 0.003)。此外,KA组中术后mLDFA与术前mLDFA呈高度相关(R2=0.79,P < 0.001)。结论应用传统器械进行KA-TKA能够恢复患者术前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关节线的解剖形态,术后患者胫骨近端关节线更内倾、股骨远端关节线更外翻,使得膝关节关节线与地面较MA-TKA更平行;而MA-TKA股骨假体放置更倾向于内翻。对于术后残留轻度内翻的TKA,采用KA方法与MA方法的内翻原因及程度不同,KA并不等同于残留内翻的MA。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运动学对线 机械学对线 膝内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MA-TKA)术后髌股关节影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性105例,女性122例,年龄(68.6±7.2)岁(范围:52~86岁)。按手术对线方法分为KA-TKA组(102例)和MA-TKA组(125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Blackburne-Peel指数、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前和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并计算术前、术后差值。如差值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KA-TKA组和MA-TKA组的髌骨倾斜角分别为(14.22±3.26)°和(13.35±2.27)°,外侧髌股角分别为(9.73±4.86)°和(11.91±3.89)°。KA-TKA组术后6个月相较术前外侧髌股角的改变程度明显小于MA-TKA组[(1.68±4.86)°比(4.15±4.88)°,t=3.805,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OKS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P值均<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MA-TKA组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14.4%(18/125),KA-TKA组为6.9%(7/102),差异无统计意义(χ2=3.256,P=0.071)。结论与MA-TKA组相比,KA-TKA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髌骨具有更大的外侧倾斜,但这种影像改变并未表现为临床结果和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也未增加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的频率,因此不会增加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及术中髌骨外侧松解的难度。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髌股关节 运动学对线 机械对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截骨工具(PSI)辅助下运动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SI辅助下单侧KA-TKA的1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6.6岁(范围:56~79岁),左膝9例,右膝5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中有无增加内翻或外翻截骨及截骨量。测量术中截骨块数据并与所用假体对应位置进行对比。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髋-膝-踝角(HK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记录膝关节功能评分(KS-F)、膝关节临床评分(KS-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和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81.8±16.9)min(范围:60~115 min)。2例患者手动增加内翻截骨2 mm,1例患者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所有病例均未行内外侧软组织松解。术中测量股骨侧截骨误差<2 mm,内外髁远端、内外后髁分别相对多截0.50、0.21、0.93、0.71 mm;胫骨侧截骨误差<1.5 mm,内外侧平台分别相对少截0.43 mm和0.32 mm。HKA由术前的(8.8±5.6)°纠正到术后的(1.6±4.3)°(t=20.723,P=0.000),KS-C由术前的(28.2±13.5)分升至术后的(78.1±8.0)分(t=-16.570,P=0.000),KS-F由术前的(41.0±15.3)分升至术后的(85.0±10.9)分(t=-14.675,P=0.000),WOMAC骨关节炎指数由术前的53.5(25.75)[M(QR)]分升至术后的5.5(5.25)分(Z=-3.297,P=0.001)。术后mLDFA和MPTA较术前均无差异。随访期间无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结论PSI辅助TKA截骨具有较高的精准度,KA-TKA技术注重保持膝关节原有的解剖形态,只矫正软骨磨损导致的下肢力线改变,对软组织干扰少,易于获得满意的膝关节松弛度。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个性化工具 运动学对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术中外侧滑车截骨面覆盖不全与下肢对线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7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行KA-TKA手术治疗的48例(54膝)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36例,年龄57~85(69±6.7)岁。23例(23膝)使用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手术,25例(31膝)使用常规器械测量截骨工具。通过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膝关节CT、术中测量等方法获取患侧的髋-膝-踝(HKA)角、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关节线汇聚角(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髁上轴角(TEAA)作为自变量,采用CT、术中测量等方法测量外侧股骨滑车中间和下方两水平的裸露截骨面宽度(分别记为MIDcover和INFcover截骨面宽度)作为因变量,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54膝中有37膝(87%)存在不同程度的外侧滑车截骨面覆盖不全,MIDcover和INFcover截骨面宽度[M(QR)]分别为2.8 mm(2.6 mm)和2.3 mm(2.5 mm),两者与mLDFA均呈负相关关系(rs=-0.839、-0.691, P值均<0.05),与HKA亦均呈负相关(rs=-0.574、-0.585,P值均<0.05),而与TEAA和MPTA无相关性(P值均>0.05)。进一步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DFA对MIDcover和INFcover的截骨面宽度影响更大,回归系数分别为-0.703(R2=0.708)和-0.473(R2=0.489)。结论当使用传统假体实施KA-TKA时,术中滑车外侧截骨面覆盖不全非常普遍。股骨远端关节线的外翻角度越大,外侧滑车截骨面覆盖不良越明显。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骨关节炎 运动学对线 股骨滑车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