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文化里,有一个汉字叫“缘”。这个字在201i年最新版的《新华字典》里给出了“宿命论”的解释,我以为,在21世纪已经过去10年的今天,这是匪夷所思的。其实本很简单:缘就是偶然必然的结合。大体上,我和昌生的相会、相识、相知,就是缘。大约是1年前,作为《经济学家茶座》的十年老作者,我对近几年出现的“准”老作者——徐昌生,因为他的文章,其贴近现实、

  • 标签: 《经济学家茶座》 权力 公仆 权利 公民 《新华字典》
  • 简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法治国巳经成为共识。但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宪治国,如果宪法的权威没有在全社会得到确立,依法治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十年动乱”中,连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也未能用宪法维护住自己起码的人格尊严,整个社会处于“无法无天”的状态就可想而知了。改革20多年了,宪法的权威是否已经建立却依然是个问题,我们依然不时听到违宪违法的报道和披露,人民的基本人权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要真正确立宪法的权威,根本出路在于宪政改革。按照学者杜钢建的思路,宪政改革可以归结为八个字:依宪治政,司宪督政。也就是说,中国宪政改革的突破口是行政体制改革。这既符合宪政主义双重人性的预设:对执政者,持性恶的假定,这样才能防止统治者作恶;对民众,持性善的假定,这样才能尊重他们作为人所应有的尊严,保障他们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也符合中国的现实,权大于法是违宪违法的重要原因。J·布坎南发现,政治活动家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冲动,去扩展政府行动的范围和规模,去超越任何可以想像的公共界线。因此,只有政府的或国家的活动范围受到可强制执行的宪法的约束,方可阻止此种过分的扩张。除宪政改革外,加强公民的宪法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面对人权受到的侵犯,大多公民依然处于不想告,不会告,不愿告的状态,这与一个现代国家相去甚远。有人因此建议在大中小学生中全面普及宪法知识,将现行的政治课从小学5年级起直到大学一年级,每年开设宪法课。此举倘能得以实施,相信功莫大焉!

  • 标签: 宪法教育 依法治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依宪治国 依宪治政 宪政主义
  • 简介:中国通货膨胀预警:构架实证顾海兵通货膨胀是困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1993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又趋严重,并在1994年达到历史最高值。严重的通胀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焦点。本文试就我国通货膨胀的预警研究作初步探讨。一.中国通货...

  • 标签: 通货膨胀 警兆指标 货币流通速度 预警系统 产量增长率 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