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基本情况,以便改善其防护现状,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天津市全部行政区域105家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9家、二级医疗机构10家、一级医疗机构22家、民营医疗机构54家)中的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X射线诊断工作场所(包括X射线摄影机、X射线透视机、CT机房)413个、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包括后装机和加速器机房)13个和核医学工作场所(包括PET/CT和SPECT/CT机房)8个]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和卫生行业标准进行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的比较采用R×C列联表的χ2检验。结果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整体初检合格率为95.4%(414/434)。放射诊断中CT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最低,为79.6%(43/54),CT和X射线透视机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95.5%(128/134)]均低于X射线摄影机机房[99.6%(224/2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46、11.820,均P<0.05 )。CT和X射线透视机机房的不合格指标均为机房门。放射治疗中加速器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最低,为81.8%(9/11)。加速器机房的不合格指标为机房墙体(主墙的次屏蔽区)。后装机及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均为100%(2/2、8/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和近台同室操作的X射线透视机透视防护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合格率为100%(35/35)。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7.4%(38/39)和93.3%(265/284)。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均为100%(34/34、77/77)。民营医疗机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初检合格率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8,P<0.05)。结论2019年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存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现象,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重视与改进,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防护不合格工作场所的重点监督和管理。

  • 标签: 辐射防护 放射诊疗 检测 天津市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化学分析在水泥生产和质量检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水泥生产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很多领域中,都开展了水泥化学分析工作。文中从水泥化学分析的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对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解读,对水泥化学分析中常见的问题和控制要点进行论述。

  • 标签: 水泥化学分析 基本原理 问题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天津市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基本情况,探讨设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天津市111家医疗机构中的401台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多功能剂量仪等设备,按卫生行业标准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状态检测与评价。结果401台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初检合格率为90.0%,X射线摄影机的初检合格率低于X射线透视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和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机(CT机)(χ2=9.203、3.383、5.754,P<0.05)。摄影机中合格率最低的为屏片X射线机,其次为乳腺X射线机和数字X射线摄影机(DR),主要不合格指标分别为输出量重复性、管电压指示的偏离和极限空间分辨力。X射线摄影机中无基线值占比最高的是DR。X射线摄影机不满足检测条件占比高于X射线透视机(χ2=8.216,P<0.05)。摄影机中屏片X射线机不满足检测条件的占比最高,其次为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CR)。此项研究401台设备中,私立医疗机构的初检合格率与公立医疗机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设备的初检合格率低于进口设备(χ2=4.576,P<0.05)。结论天津市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含有不合格项目、无基线值和不满足检测条件设备的监督管理。

  • 标签: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 质量控制 状态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Tigris核酸检测(NAT)系统检测结果无效的具体情况及原因。方法选择2018和2019年,成都市血液中心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3 75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NAT结果无效标本为2 397份,2019年为1 355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中心2018和2019年Tigris系统NAT的总检测标本数、总检测结果无效标本数、无效工作列表数等数据资料,以及导致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原因。2018和2019年Tigris系统NAT的无效检测率、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率、有效工作列表中标本的无效检测率、工作列表无效运行原因构成比、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原因构成比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8年和2019年成都市血液中心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情况如下。① 2018年总无效检测率为2.31%(2 397/103 777),高于2019年的1.10%(1 355/12 289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726,P<0.001)。② 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率分别为2.35%(25/1 062)和1.34%(14/1 04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3,P=0.084)。2018年有效工作列表中标本的无效检测率为0.20%(205/101 585),高于2019年的0.15%(187/121 72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6,P=0.006)。③ 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原因构成比、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原因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8、86.966,P=0.013、<0.001)。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的主要原因均为校准物/质控品无效,其导致的无效运行工作列表数分别占88%(22/25)和50%(7/14)。2018年导致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容量验证失败(VVFS),占40.0%(82/205);而2019年则以磁力洗站液面感应错误(ML)为主,占50.8%(95/187)。结论Tigris系统的校准物、质控品无效和仪器故障问题是引起NAT结果无效的重要原因。对采供血机构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尽早发现导致NAT结果无效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减少无效NAT结果的产生,提高NAT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血液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无效检测 Tigris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