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确保新建柳梧铁路(东乡站(不含)至梧州站)建设过程中至运营期间的无缝衔接、平稳过渡,在落实铁路总局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还需细化新建柳梧铁路工务提前介入工作的重点,工务提前介入的重点主要包含站后工程图纸审查、站前工程图纸审查及现场踏勘、联合检查、轨道精调等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建柳梧铁路工务提前介入工作质量及效率,还需建立问题库及学习培训机制。从当前铁路工务提前介入的情况来看,有序开展工务提前介入工作不仅能够够有效提升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整改率,提升铁路开通以后线路的运营品质,同时也能大幅降低铁路运营过程中的维修成本,提升职工队伍的业务能力。

  • 标签: 新建柳梧铁路 工务提前介入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别采用无水乙醇介入栓塞、单纯手术切除、手术+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头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治疗的74例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1例,女33例,年龄(29.1±10.6)岁。病灶位于耳部25例次,面颊部20例次,唇部18例次。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单纯手术治疗、手术+无水乙醇介入栓塞综合治疗。结果本组74例,治愈50例,改善24例,治愈率67.6%。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42例,治愈率64.3%(27/42);单纯手术治疗15例,治愈率80.0%(12/15),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手术综合治疗17例,治愈率64.7%(11/17),3种方法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27.0±11.3)个月,1例复发。病灶累及单一解剖单位治愈率显著高于累及2个及以上解剖单位者(80.0% vs 48.3%, 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根据病情、病灶解剖结构、病灶血管构筑特点、血流动力学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及两者的有机组合,可到达治疗效果和美学效果的最大化。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无水乙醇 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PN)后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15例因PN后出血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DSA图像及介入治疗情况,归纳总结其DSA表现、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结果15例患者中,10例临床表现为腹腔出血,2例为腹腔出血同时伴血尿,3例为血尿,发生出血时间为术后6 h至7 d。DSA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局部动脉管壁不光整、局部动脉分支扩张、假性动脉瘤形成、肾动静脉瘘。14例存活病例,随访6~12个月,未再出现出血。接受介入治疗的14例患者操作全部成功(14/14),止血全部成功(14/14)。1例因术中恶心呕吐窒息死亡。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酐水平分别为(76.0±11.0)、(80.0±9.0)、(76.0±9.0) μmol/L。三组间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71,P=0.058)。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0±1.04)、(7.13±0.89)、(6.81±0.79) μmol/L,三组间尿素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2,P=0.024)。术后1个月尿素氮水平比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形成、肾动静脉瘘为PN后出血的DSA主要表现。介入治疗在本组病例中安全有效,可以考虑在PN后出血情况下使用。

  • 标签: 肾切除术 出血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