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体表引导摆位对于内转瘤放射治疗精度的提高作用。方法收集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行大分割放疗的内转瘤患者19例,采用头颈肩联合开放式面罩固定。第一次治疗使用体表标记线辅助摆位(简称标记线摆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六维位置校正后采集体表轮廓作为后续治疗的参考图像。后续治疗分次随机分为标记线摆位(85分次)和光学体表引导摆位(简称光学摆位,101分次)。每分次治疗时均记录光学体表监测数据并采集CBCT图像进行验证。比较采用两种摆位方法患者的六维误差数据,用x¯±s表示。在采用标记线摆位的分次,比较光学体表监测和金标准CBCT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Bland-Altman法检验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两种位置验证方式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平移误差以及俯仰、翻滚、旋转3个角度的旋转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70、0.78、0.75、0.85、0.77(P<0.01),且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呈正相关,六组数值95%一致性限度范围分别为-0.29~0.19 cm(左右)、-0.25~0.25 cm(头脚)、-0.27~0.19 cm(腹背)、-1.76°~1.76°(俯仰)、-1.54°~1.60°(翻滚)、-2.18°~1.69°(旋转),均<3 mm/3°。与标记线摆位相比较,光学摆位三维误差从(0.35±0.16)cm降低到(0.14±0.07)cm。结论光学体表监测误差和CBCT误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光学摆位可减小开放式面罩固定下内转瘤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

  • 标签: 开放式面罩 光学体表引导 放射疗法,大分割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04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97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确诊年龄为(72.1±8.7)岁。治疗前中位PSA为100.0(42.3~999.0)ng/ml。TNM临床分期分别为:T2期213例(42.9%)、T3期160例(32.2%)、T4期124例(24.9%);N0期319例(64.2%)、N1期144例(29.0%)、Nx期34例(6.8%);M0期100例(20.1%)、M1a期51例(10.3%)、M1b期332例(66.8%),M1c期9例(1.8%)、Mx期5例(1.0%)。穿刺Gleason评分≤7分146例(29.4%)、8分103例(20.7%)、≥9分248例(49.9%)。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采用单独内分泌治疗(单独治疗组)459例,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联合治疗组)38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卡钳值设置为0.02,对两组数据实行1∶1匹配。共37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的年龄(P=0.102)、PSA(P=0.713)、T分期(P=0.113)、N分期(P=0.226)、M分期(P=0.514)、Gleason评分(P=0.612)、肿瘤负荷(P=0.8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log-rank和Breslow-wilcoxon检验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绘制两组患者年龄、临床TNM分期、Gleason评分、肿瘤负荷及是否接受过姑息性电切手术等各亚组生存情况的森林图,并针对高肿瘤负荷亚组比较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差异。结果匹配后单独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2.6个月和13.7个月;发生去势抵抗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和17例;死亡患者例数分别为3例和6例。单独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进展为去势抵抗的中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个月与16.5个月,P>0.05);平均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期分别为21.9个月和14.8个月,但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期,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肿瘤负荷亚组中,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单独治疗组(10.6个月与7.2个月,P=0.044),但低肿瘤负荷亚组中两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5个月和12.6个月,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期,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可以延长高肿瘤负荷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低肿瘤负荷患者无明显获益。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化疗 雄激素剥夺治疗 倾向评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