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人的脑部长期缺血及缺氧状态下,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更会出现脑部微循环异常,特别是年龄越大症状越明显,最终诱发缺血性白质脱髓鞘病变,临床大量数据研究表现,这类疾病的发生和年龄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本次就针对该疾病的影响因素方面做调研。方法:以医院科室接收的患者病例情况,从此筛选有达标的有105例,协助患者完成临床查体,将患者病症分为轻、中、重度,以此做分组处理,前两类归为对照组,第三类均纳入观察组,对此次患者糖尿、高血压、颈动脉硬化、脂代谢异常等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针对患者的年龄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有着明显的区别,有比较性(P<0.05);对患者血糖、血压、血脂、颈动脉硬化情况进行调查,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对缺血性白质脱髓鞘病变进行了研究,很多因素都可诱发这类疾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血压、血脂等有明显异常也可诱发此类疾病,日常生活中应充分了解疾病的影响因素,养成良好生活日常习惯,有效预防疾病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青年女性,以“妊娠期糖尿”起,体型瘦小,母系、父系均有糖尿病家族史,母亲听力减弱。胰岛功能检测提示胰岛素敏感性良好,存在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绝对缺乏,听力检测发现感音神经性耳聋。血液样本线粒体基因检测发现mtDNA A3243G突变,具备线粒体糖尿的临床特点,血样基因检测确诊线粒体糖尿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线粒体糖尿病
  • 简介:摘要脓毒症心肌是脓毒症患者发生的、与缺血损伤无关的急性心功能障碍,其诊断尚缺乏统一标准。一些生物学标志物能够反映心脏损伤程度,对早期诊断脓毒症心肌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本文主要对这些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其理论依据、适用范围,特别是脓毒症状态下对心功能状态评估的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脓毒症心肌病 心肌标志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大黄敷脐治疗糖尿肾病Ⅳ~Ⅴ期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温州市中医院治疗的糖尿肾病Ⅳ~Ⅴ期便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联合大黄敷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及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变化,采用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SS)评价患者便秘情况,采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S[(13.66±4.24)ng/L]、OCTT[(80.58±10.11)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9.31±6.13)ng/L、(87.16±12.04)min(t=5.08、2.80,均P < 0.05);研究组MTL[(281.07±41.16)ng/L]、GAS[(181.07±35.16)ng/L],均高于对照组的(259.64±39.83)ng/L、(162.65±32.83)ng/L(t=2.51、2.56,均P < 0.05);治疗后,研究组CSS[(10.66±3.14)分]、PAC-QOL[(60.14±13.6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31±4.13)分、(71.61±14.72)分(t=6.01、3.83,均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0.00%)(χ2=5.51,P < 0.05)。结论揿针联合大黄敷脐治疗糖尿肾病Ⅳ~Ⅴ期便秘患者,可调整胃肠道相关激素分泌,降低患者OCTT,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便秘 糖尿病肾病 针灸疗法 大黄敷脐 胃肠道激素 口-结肠转运时间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糖尿视网膜病变(DR)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取褐色挪威(BN)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组和STZ+亚精胺(SP)组,每组12只。STZ组和STZ+SP组尾静脉注射STZ,STZ+SP组玻璃体注射亚精胺,对照组给与同体积的溶剂。造模后继续饲喂12周,期间监测体重和空腹血糖。利用超声成像系统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供应情况。动物处死后取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基本结构,分析各层厚度。视网膜消化铺片行过碘酸雪夫染色和神经胶质抗原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血管和周细胞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视网膜组织活性氧簇(ROS)水平;最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1(claudin-1)和咬合蛋白(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多组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Z组和STZ+SP组大鼠体重下降(P<0.05),血糖升高(P<0.05);与STZ组比较,STZ+SP组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收缩末期血流速度下降(P<0.05),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则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可见,STZ组和STZ+SP组大鼠神经细胞核层区排列疏松、紊乱,视网膜丛区水肿,且STZ+SP组表现的更为严重。与STZ组比较,STZ+SP组视网膜厚度和外丛层厚度/视网膜总厚度增加(P<0.05),毛细血管无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增多和周细胞缺失明显。与对照组和STZ组比较,STZ+SP组视网膜组织ROS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TZ+SP组claudin-1和occludin mRNA下降(P<0.05),相应的蛋白表达亦降低(P<0.05)。结论BN大鼠尾静脉注射STZ联合玻璃体注射SP能建立一种严重的DR动物模型,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更严重的视网膜血管顺应性下降,血流供应减少,视网膜水肿,新生无细胞毛细血管大量生成以及视网膜周细胞凋亡增多。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大鼠 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