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行预开窗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后,双肾动脉闭塞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行EVAR后1个月突发无尿,CT及DSA显示双侧肾动脉闭塞。急诊行双侧肾动脉血栓碎栓和溶栓治疗,4 d后双肾动脉血流恢复,再置入双侧肾动脉支架。术后随访2年,患者血肌酐和尿量正常。本病例表明,对于预开窗支架EVAR后双肾动脉急性血栓闭塞的患者,行碎栓、溶栓治疗和再次双肾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 血栓形成 主动脉瘤,腹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Fluency覆膜支架体外开窗治疗移植肾假性动脉1例。患者女,35岁,因肾移植术后4年,发现肾外型假性动脉1 d入院,CTA表现为右侧髂外动脉与移植肾动脉吻合处呈不规则囊袋状膨大,最大直径约1.5 cm×2.0 cm,体上方髂外动脉局限性狭窄。根据CTA测量结果将覆膜周围血管支架体外预开窗置入动脉部,经开窗部置入覆膜肾动脉支架,复查造影假性动脉不再显影,右髂外动脉及肾动脉血流通畅,6个月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未见复发。

  • 标签: 支架 体外开窗 移植肾动脉 动脉瘤
  • 简介:《通鉴》十六国部分独家保存的文字,数量之多、比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分文字又涉及大量重史实,多为《晋书》等正史所不。在司马光等人所依据的原始文本散失殆尽之后,《通鉴》中此类与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有新证据表明《通鉴》上述文字改写致误之前,无论其出处或来源的性质是否能够确定,都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只有这样谨慎的处理,才能在史料稀缺的十六国史研究中,避免与温公等人精心筛选、录的珍贵史料失之交臂,避免错过彻底挖掘《通鉴》史料的机会。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十六国史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指导全国老年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老年大学是落实《规划》的主体和重要平台,各级老年大学只有积极创新发展,才能使《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盐城市老年大学于1986年经市委批准成立。

  • 标签: 老年教育 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规划 领导管理体制 国务院办公厅 纪律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的单组观察性研究,入选2021年3至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外科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评估后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人工瓣膜植入后立即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计算即刻器械成功率。即刻器械成功定义为:(1)器械成功进入血管入路、被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2)植入瓣膜达到预期的疗效,即手术结束时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动脉瓣最大流速<3 m/s,且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术后30 d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致残性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8.1±6.3)岁,其中男性8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10例。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器械的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术后即刻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7.55±4.08)mmHg,峰值流速为(1.78±0.44)m/s,与术前相比平均跨瓣压差以及峰值流速均下降(P均<0.05)。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11例(11/11)患者均达到即刻器械成功。术后30 d,11例患者中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主动脉瓣平均压差为(9.45±5.07)mmHg,峰值流速为(2.05±0.42)m/s,均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对于中国人群中传统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且为传统内科治疗无法逆转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一种可行的、相对安全的方法,可进一步开展第2阶段的临床研究。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球扩式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穿刺左锁骨下动脉体内重建在短近端锚定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左锁骨下动脉体内开窗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经皮微穿刺左锁骨下动脉TEVAR支架体内开窗术的23例患者,其中胸主动脉夹层患者17例、胸主动脉患者6例。在常规TEVAR术后,以预弯的21 G空芯套管穿刺针经左锁骨下动脉内侧段直接穿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行体内开窗术,观察其成功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23例左锁骨下动脉体内开窗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胸主动脉造影见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分支支架膨胀良好,周围无内漏发生。围手术期未见左锁骨上区血肿发生。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左侧少量气胸,未予特殊处理自愈。随访时间为(4.2±1.4)个月,复查胸主动脉增强CT未见支架近端逆撕及左锁骨下动脉分支支架周围内漏形成。结论在TEVAR的基础上行经皮微穿刺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高效的体内开窗手术。

  • 标签: 主动脉瘤,胸 放射学,介入性 开窗术 左锁骨下动脉 穿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继发多发性骨髓以及肿瘤性浆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的认识。方法对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4月收治的1例DLBCL继发多发性骨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2014年3月确诊为胃DLBCL,行CHOP、R-CHOP方案治疗后病情缓解。7年后骨髓细胞学涂片见浆细胞增生并吞噬成熟红细胞及血小板。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IgG-λ型多发性骨髓。结论对于长期生存的DLBCL患者应密切随访,对第二肿瘤应尽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多发性骨髓瘤 肿瘤,继发原发性 浆细胞 吞噬作用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股动脉入路是TAVR的首选入路,90%以上的患者可经股动脉完成TAVR,替代入路包括经锁骨下动脉、经腋动脉、经颈动脉、经升主动脉和经心尖入路。对于常规经股动脉或上述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患者,近年来国际上报道了经腔静脉入路,但该入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1例具有明确TAVR指征,但股动脉入路和常规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主动脉瓣狭窄病例,通过建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通路成功完成TAVR,植入球扩式脉瓣系统。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经腔静脉入路 主动脉瓣狭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膝动脉栓塞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继发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KOA继发中重度膝关节疼痛的患者17例(23侧膝关节),年龄(68±7)岁,男6例,女11例。术前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情况,使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KOA严重程度,使用磁共振膝骨关节炎评分(MOAKS)评估患膝MR成像特征。所有患者均进行选择性膝动脉栓塞术(GAE)。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1天、1周和1、3、6个月使用VAS、WOMAC量表评估临床结局,包括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3侧患膝均超选并栓塞3~7支膝动脉分支,其中7例K-L分级4级患者栓塞4~7支膝动脉分支。术后1个月临床改善率为95.6%(22/23),术后3个月临床改善率为86.9%(20/23),术后6个月临床改善率为91.3%(21/23)。23侧患膝完成6个月随访,术后1、3、6个月VAS评分、WOMAC疼痛评分及WOMAC总评分分别为(2.5±1.3)、(3.4±2.4)、(19.7±9.8)分,(3.0±1.8)、(4.5±3.4)、(22.3±11.3)分,(2.8±1.5)、(4.1±3.0)、(20.5±11.0)分,均低于术前的(6.6±0.9)、(11.4±2.6)、(47.0±12.0)分(均P<0.001)。随访期间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股动脉穿刺区皮肤瘀斑,4例术后1 d膝关节僵痛感,均在1周内自行缓解;6例患者术后存在伸屈活动时关节弹响,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内自行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重大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GAE治疗KOA继发性疼痛临床改善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保守治疗无效的疼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疼痛 膝动脉栓塞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伴骨外露的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对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1例踝部伴骨和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的病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47岁),清创后行封闭负压引流,待创面干净后,二期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6.5 cm×4.5 cm~16.5 cm×8.5 cm。术后定期随访,分析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无血管痉挛、血管危象发生。11例中2例皮瓣远端出现0.5~1.0 cm坏死,经换药对症处理后完全愈合,其余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0.4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美观不臃肿,无需二次手术修整,质地柔软,耐磨,无色素沉着,恢复了保护性感觉。至末次随访时,11例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为74~98分,平均90.55分;优8例,良2例,可1例。供区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踝部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膝动脉栓塞术(GAE)治疗中度至重度膝骨关节炎(KOA)继发关节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前瞻性招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KOA患者13例(17膝)进行GAE治疗,中度KOA(K-L分级2~3级)11膝,重度(K-L分级4级)6膝,术前通过美国西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问卷调查及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系统(WORMS)评估,术后观察其成功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并于术后1 d、1周及1、3、6个月进行随访评分。结果17膝GAE技术成功率为100%,目标动脉超选成功率98.4%(63/64)。17膝术前WOMAC疼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1(10,13)、44(38,58)分,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随访时,WOMAC疼痛评分分别降为4(3,7)、2(1,5)、2(1,6)和4(2,6)分,总分分别降为22(15,34)、20(12,24)、17(12,26)、20(12,31)分;术后6个月时随访16膝,疼痛2.5(2,5)分,总分15(12,26)分。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WOMAC疼痛评分与术前基线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631、-3.623、-3.622、-3.622、-3.532,P均<0.001),WOMAC总分与术前基线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639、-3.634、-3.646、-3.527、-3.532,P均<0.001)。1例患者GAE术后第3个月时认定为临床失败。本组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出现股动脉穿刺区域皮肤瘀斑3例,术后1周内并发膝关节僵痛感4例,术后活动时关节弹响6例。结论GAE是改善KOA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近期效果显著。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膝动脉栓塞术 WOMAC评分
  • 简介:摘要采用血管塞联合可解脱弹簧圈及覆膜支架对a+Ⅱ型复杂内漏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一次性处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多个内漏通道,栓塞材料合理选择及置入顺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

  • 标签: 主动脉夹层,B型 腔内修复术 内漏 覆膜支架 血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