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各种生态问题也随之出现,这就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此背景下,强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打造生态社会成为了人们所重视的问题。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保护方针等不断被提出,环境评价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环境评价可以有效为环保工作的进行提供方向指引与行为准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程高质高效进行的基础依据。但是纵观现阶段环评工作实际情况不难发现,环评工作中依旧存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这就使得环保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强化环评水平,提高对环保的重视,是大势所趋。

  • 标签: 环境评价 环保工程 重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儿童急性细菌脑膜炎(ABM)的病原菌组成、临床特征、疾病转归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15岁的1 610例ABM患儿的病原菌分布、颅内影像学并发症、疾病转归等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年龄分为<28日龄、28日龄至<3月龄、3月龄至<1岁、1~<5岁、5~<15岁组;根据临床特征及脑脊液检查指标,分为病原学确诊组及临床诊断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精确四格表法或非参数检验。结果1 610例ABM患儿中男955例、女650例,5例未提供性别信息;发病年龄1.5(0.5,5.5)月龄。<28日龄588例,28日龄至<3月龄462例,3月龄至<1岁302例,1~<5岁156例,5~<15岁101例,1例未提供年龄信息。<28日龄及28日龄组至<3月龄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8.8%(95/245)、31.5%(70/222)]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8%(68/245)、35.1%(78/222)];3月龄至<1岁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依次为34.3%(61/178)、14.0%(25/178)及13.5%(24/178);1~<5岁组及5~<15岁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7.9%(74/109)及44.4%(16/36)。9.7%(19/195)的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共收集脑脊液标本1 598例,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率依次为32.2%(515/1 598)、25.0%(400/1 598),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分别是38.2%(126/330)和25.3%(21/83)。4.3%(32/737)病原学确诊组患儿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1 610例ABM患儿中常见的颅脑影像学并发症是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349例(21.7%)、脑积水233例(14.5%)、脑脓肿178例(11.1%)和脑血管疾病(包含脑软化、脑梗死、脑萎缩)174例(10.8%)。不良结局166例(10.3%),其中死亡32例(2.0%),1岁内死亡24例;复发37例(2.3%),3周内复发25例。病原学确诊组ABM患儿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脓肿和脑室管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临床诊断组[26.2%(207/790)比17.3%(142/820),13.0%(103/790)比9.1%(75/820),4.6%(36/790)比2.7%(22/820),χ2=18.71、6.20、4.07,均P<0.05],两组间不良结局、死亡、疾病复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BM的发病年龄多在<1岁,尤其是<3月龄。<3月龄患儿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3月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常见并发症。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不能排除ABM。ABM病原学确诊患儿占比较低,临床还需重视和规范细菌学检查及提高病原检出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可提高病原检出率。

  • 标签: 儿童 脑膜炎,细菌性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国老年重度瓣膜心脏病(VHD)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全国18家三甲医院诊断为老年重度VHD患者978例,合并AF患者322例(32.9%)。收集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分析合并AF的危险因素。结果在VHD患者中,与非AF组比较,AF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舒张压更高,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比例更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血肌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糖化血红蛋白更高,左房前后径更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更小(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前后径增大(OR=1.166、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OR=0.929、P<0.01)、高龄(OR=1.051、P<0.05)是老年VHD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度VHD患者中,高龄、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与AF独立相关。在老年重度的VHD患者应进行心脏结构评估及定期的随诊,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AF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左心房前后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莫沙比利+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胃炎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之间,选取对象为82例时间段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浅表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41例应用雷尼替丁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41例给予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对比治疗效果和安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12%)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8.05%)更高,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便秘、乏力和皮疹的患者各有1例;两组患者的总发生率(12.20%、7.32%)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浅表胃炎的治疗中,应用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比单纯应用雷尼替丁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在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保证用药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 替普瑞酮 雷尼替丁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调神理论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合并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5月-2019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76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常规组施以常规针刺,调神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配合调神法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28 d。采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 NDI)、中医证候积分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 HAMD-24)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调神组总有效率为94.6% (35/37)、常规组为75.0%(27/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11)。调神组NDI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t=3.038,P=0.003),生活质量中干扰领域、控制领域、食物饮料领域及睡眠打扰领域评分高于常规组(t值分别为3.096、2.460、2.225、2.732,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t=3.241,P=0.002);HAMD-24评分低于常规组(t=2.767,P=0.007)。结论基于调神理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提高肝胃不和型FD合并抑郁情绪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对被症状干扰、控制、食物饮料及睡眠打扰领域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抑郁情绪。

  • 标签: 消化不良 抑郁障碍 调神理论 肝胃不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在儿童心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EMB的全部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回顾分析其病理诊断结果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进行EMB的患儿22例,年龄为(10.2±3.1)岁,其中13例(59.1%)行右心室EMB,5例(22.7%)行左心室EMB,4例(18.2%)行双心室EMB。在12例临床疑诊为心肌炎或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患儿中,4例确诊为淋巴细胞心肌炎,2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确诊为炎症心肌病;7例表现为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患儿中,6例确诊为限制型心肌病,1例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3例合并预激综合征的肥厚型心肌病患儿中,2例确诊为糖原贮积心肌病。所有患儿的手术过程顺利,无患儿死亡,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EMB有助于某些儿童心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选择。在有条件的儿童心血管病诊疗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介入专家操作的情况下,EMB的并发症少见,安全高。

  • 标签: 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肌炎 心肌病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1例11岁女童因“面色苍白伴乏力1个月余,加重伴呕吐2 d,晕厥1次”于2020年3月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电图示房心动过速,心脏B超示全心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28%,右心房内血栓形成。传统抗心律失常即胺碘酮、地高辛、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及射频消融均失败后,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后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并逆转心室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新生儿化脓脑膜炎的认知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化脓脑膜炎患儿5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胎龄分为早产儿组(11例,胎龄<37周)和足月儿组(43例,胎龄37~42周),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脑脊液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蛋白浓度、葡萄糖浓度)及总有效率。结果新生儿化脓脑膜炎以发热、反应迟钝、食奶少、抽搐、嗜睡、易怒、颅内压增高、肌张力低下或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早产儿组以肌张力低下为突出表现,而足月儿组以发热、抽搐、反应迟钝为突出表现。早产儿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t=2.215、2.023,均P<0.05),但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足月儿组(t=2.437,P<0.05)。早产儿组总有效率为90.91%(10/11),足月儿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脑膜炎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其中早产儿化脓脑膜炎临床特征不典型,需要认真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测脑脊液生化指标,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婴儿,新生 早产 足月分娩 脑膜炎 体征和症状 对比研究 白细胞计数 脑脊液 葡萄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反流食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5名反流食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治疗组(27名)。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组应用埃索美拉唑,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并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症状积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1.1±0.6)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2±1.2),可见治疗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反流食管炎病患复发情况中,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钠联合给药的疗效。方法:择76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38),前者采取雷贝拉唑钠治疗,后者采取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头痛4/38(10.53%)、恶心1/38(2.63%)、腹痛1/38(2.63%)、腹泻1/38(2.63%)、总发生率7/38(18.42%)、复发率3/38(7.89%)低于常规组头痛7/38(18.42%)、恶心4/38(10.52%)、腹痛6/38(15.79%)、腹泻5/38(13.16%)、总发生率22/38(57.89%)、复发率13/38(34.2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一年期间我院诊治的94例功能消化不良病患,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观察组接受盐酸依托必利和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5%,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盐酸伊托必利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消化不良,药物不良反应少,较单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选择。

  • 标签: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盐酸伊托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