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宣教工作是博物馆的关键性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博物馆的良好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在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加大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博物馆宣教工作内涵及重要性,对新时期宣教工作创新思路展开了深入探讨,旨在实现更加理想的宣教效果,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 标签: 博物馆 宣教工作 内涵 重要性 创新思路
  • 简介: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来说,破坏了今天,就不会有明天,平静的生活,不是平庸的生活;能够平静的生活,就是伟大的生活。按照今天的说法我算“五零后”,小学四年级赶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见过红卫兵以“破四旧”的名义到处破坏文物,以阶级斗争的名义残酷批斗所谓“走资派”和“黑五类”分子,还第一次读到一本名为《写在火红的战旗上》的红卫兵诗选。

  • 标签: 红代会 破坏文物 破四旧 伤痕累累 阅历丰富 重返杨柳村
  • 简介:我们的人生就像有幸搭上了一列从黑暗隧洞中隆隆钻出来的火车,在阳光下奔驰一小会儿,就又重归永恒的地下黑暗中。有人忙着抢占好座位、好食物.有人愿意用尽可能多的肘光倚窗观赏车外的风景……

  • 标签: 审美人生 诗性思维 个人 生活方式
  • 简介: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力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柔韧的软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亲和的软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力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 标签: 凝聚力 软实力 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作家的情怀──台湾散文散论郭小聪台湾散文发展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大陆读者来说,恐怕始终是模糊的,这倒不仅是因为我们读的还不够多,不够系统,而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台湾社会生活及发展变化的亲身体验,史的线索不可能生动地在脑海里活起来。另外,我们是在近几年中...

  • 标签: 台湾散文 台湾作家 散文作品 社会责任感 当代散文 现实生活
  • 简介: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五四文学的研究兴趣将越来越转向文学自身。郭沫若《女神》留给后世的启示性意义,也许将主要在新诗形式方面。新诗在韵律节奏探索上的一系列尝试和突破表明,新诗中“自由派”与“格律派”之争并非文学史描述中的那种两军对垒,而与诗人创作个性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郭沫若《女神》 新诗形式探索 诗人创作个性
  • 简介:打开抗战新诗史料,时代特有的巨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气息扑面而来,那时的诗歌界自觉地把诗人变成战士、把诗歌变成战歌,生怕自己的声音配不上全民奋起的伟大时代。那么,以今人的眼光,抗战诗歌会留下什么新的精神遗产和启示呢?

  • 标签: 新诗 抗战 反思 精神遗产 鼓动性 诗歌
  • 简介: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是一本主要汇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论、诗评的合集,但却极少那个时代的文风习气,也没有什么世故之语,仿佛清风朗月,悄然穿过,旁若无人。同时代的许多文字早已无人问津了,但这本书仍然有着常读常新的魅力,甚至能当案头书来读。因为,《唐诗综论》奇异地富含诗意,其研究成果使人们更加热爱诗歌。

  • 标签: 《唐诗综论》 诗歌 加热 五六十年代 研究成果 诗论
  • 简介:青年,是处于人生从少年到成年中间的特定年龄阶段的人类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青年观是人们对这一社会群体的总看法。邓小平的青年观,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它构成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青年的本质特征: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代一代人生生不息的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过程。在这个历程中,青年是承先启后的桥梁,是联结儿童少年和成老年的纽带。青年的社会本质特征就在于,青年既承担着从老一代人身上继承人类历史宝贵遗产并为人类增添新财富的责任,又肩负着把人类财富传给后一代的使命。继承性、开拓性和传授性,是青年固有的内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

  • 标签: 青年观 革命事业 共产主义事业 儿童少年 现代化建设 人类财富
  • 简介:本文论述了在具有普遍性的时代文艺思潮背景下,七月诗派得以形成的若干特殊因素及表现形式;探讨了与此密切相关的艺术创作特点和基本风格特征。尽管由于客观因素的种种局限,这一诗派没有充分时间结出丰硕的果实,但七月派诗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罕见的硬汉子性格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却谱写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独特一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中所亟需补充的。

  • 标签: 七月诗派 七月派诗人 《七月》 七月诗人 艺术个性 “主观战斗精神”
  • 简介:从世纪回眸的角度概览世界性文化潮流在本世纪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景观,人们发现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世界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向越来越集中于人类生存所共同关心的课题。变动不居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变幻莫测的文化前景,忧虑与希望共存

  • 标签: 20世纪 世界文化 理想主义 通俗文化
  • 简介:如果要极简明地概括徐志摩散文给人的最深印象,那就是三个字:跑野马;有人甚至认为:“至于他那‘跑野马’的散文,我老早就以为比他的诗还好”。读过徐志摩的散文代表作《我所知道的康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情思之缠绵、笔致之细密、措辞之繁复,本来是很不适宜用“跑野马”来形容的;它与其给人以轻舟直下、稍纵即逝的眩晕感,倒不如说更象是一大片难寻归路的蔽

  • 标签: 徐志摩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再别康桥》 浓得化不开 浪漫气质 梁实秋
  • 简介:本文拟就徐志摩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新的见解,主要分为三部分。一、认为不应过于强调诗人与19世纪英国浪漫诗派的渊源关系,从风格角度看,徐志摩显然不是中国的雪莱、拜伦。二、徐志摩诗歌浪漫风格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中没有一般年轻人那种狂躁不安、雄心勃勃的成分,而是渗透着大孩子似的个性气质。三、如同每一位真诚的作家一样,徐志摩也有意探索诗歌风格的多样化,但从艺术实践角度分析,他的探索基本上是失败的,他缺少把握分寸感的相应艺术功力。但历史对作家作品的自然选择方式是:只认高峰,不看低谷。

  • 标签: 徐志摩诗歌 艺术风格 诗歌创作 《再别康桥》 个性气质 风格特色
  • 简介: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抗战诗歌精神风格的总体发展及历史贡献,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认为,抗战新诗在继承五四新诗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史主题和时代要求。抗战前期和中后期诗坛上精神风格的不同变化,既反映了历史的合理性,又包含着历史的不成熟性。抗战新诗至少有两点给我们以启示:一是真正的民族解放必须有赖于社会解放;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顽强生存精神不可轻侮。这后一点,对敌人是个教训,对历史则是一条经验。

  • 标签: 精神风格 抗战诗 中国诗歌会 抗战初期 郭沫若 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