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二○一六年中华学社与香港政府康文署合作,在香港九龙油麻地剧院举行"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论坛",由本人策划主持,邀请专家学者探讨莎翁与汤公所涉及的文化议题。论坛做了全程录像,并由香港公开大学剪辑,在香港明珠电视的公开大学频道播出,作为教学项目。根据录像转录的文本有两万余字,现由本人改写为纪要,与论坛内容大致相同,但有所增删。

  • 标签: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汤公 香港政府 莎剧 《牡丹亭》
  • 简介:慈禧贵为太后,居然饿肚子,还痛哭流涕。不过,这不能怪别人,要怪只能怪她鬼迷了心窍,耍弄着义和团打洋人,却被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仓皇"西狩"(其实就是西逃)。当时任怀来知县的吴永,出城迎接圣驾,见到的慈禧是"布衣椎髻"——化装成民妇了。慈禧问他,县城还有多远?答曰二十五里。问有没有预备供应?答有。慈禧这才宽了心,说了声好,有预备就好,随即就放声大哭。慈禧大哭,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委屈。

  • 标签: 椎髻 进北京 怀来 李莲 迎驾 指日高升
  • 简介:今天来跟大家讨论讨论陆羽与茶道,特别是从唐代起通过饮茶所发展出的审美观,涉及了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现象。关于茶的历史资料,我是很偶然进入的。我一直在美国教书,一九九一年我回到我的母校台湾大学教明代文化意识史,探讨社会经济演进与人们心理意识变化的关系。那个时候台湾发展茶室文化,提倡品茶,希望借着喝茶审美,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位朋友说,日本人发展茶道,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发展茶艺,我就说,道和艺之问是有区别的,道涉及形而上的思考、文化价值的思考;“茶艺”,只会引向技艺方面的提升,层次是比较低的。他说,你学历史的,请你去找点茶文化资料,整理整理,让我们知道中国历代到底是怎么喝茶的。给他们这么一激励,我就去整理了有关茶的历史文化。

  • 标签: 心理意识 台湾大学 明代文化 经济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 《茶经》
  • 简介:在安排大学文化通识讲座的时候,我总是绞尽脑汁,说服一些大学者接受邀请,来学校给大一的同学讲课。有朋友就说了,大一的学生,尤其是中国式教育下只懂得考试的大学“新鲜人”,什么都不懂,你请大师来讲课,不是浪费学术资源,浪费师生双方的时间吗?教这些新鲜人,只要找几个助教,或是随便聘几个兼任老师.用最粗浅的招式,简单易学,不就皆大欢喜了吗?我说,不然,不然。

  • 标签: 大师 大学文化 学术资源 中国式 讲课 浪费
  • 简介:史景迁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在英文世界一直有很好的销路,翻译成中文,也吸引了不少读者。同样研究中国史的周振鹤、郑培凯和葛兆光教授都对他将历史还原为故事的写法很感兴趣,本想趁着三人同在香港的机会,约好一起来聊聊,不料郑教授一旦进入话题就滔滔不绝,录音整理下来,恰好已是完整的一篇。郑教授说,谢谢给他机会回忆自己过往的一段学术经历,可是我们觉得,作为史景迁的学生与曾经的合作者,郑教授的经验和视角才是十分独特的。因此这里先奉上这次聚谈的第一篇。

  • 标签: 耶鲁 学生 历史系 思想史 故事 中国近代史
  • 简介:一有朋自远方来,住在港岛香格里拉,坐缆车上过山顶,坐出租车去过浅水湾,在兰桂坊品过酒,镛记吃过饭,陆羽饮过广东早茶,半岛喝过英国下午茶,尖沙咀逛了珠宝店,星光大道观赏了灿烂的烟花。繁华热闹之后,有点腻味了,向我抱怨,香港到处人挤人,声色犬马触目皆是,珠光宝气甚嚣尘上,难道就没有一片安静的乐土,让人可以接近大自然,呼吸点新鲜空气吗?我说有啊,

  • 标签: 香港 野趣 出租车 新鲜空气 公园 缆车
  • 简介:近半个世纪以来,香港舞台上经常演出翻译的剧作,反映出香港作为国际都会对外国剧本的兴趣。这些外国剧本的演出过程,并非单纯的移植,而是经过了翻译及编导的阐释解读,并在演出实践中与观众产生互动。本书探索的主题,

  • 标签: 本土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