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治的44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影像学改变、菌种鉴定、治疗与转归。根据感染类型分为单纯肺部感染组、肺外单个器官感染组和播散性感染组。两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44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单纯肺部感染,17例为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腹腔脓肿1例,尿路感染1例),13例为播散性感染(其中血流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合并肺部或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肺部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3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27例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1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菌种以巴西、星形、鼻疽为主。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轻度升高42例,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41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9例,降钙素原升高21例,C反应蛋白升高34例,铁蛋白升高18例。34例患者检测了淋巴细胞亚群,其中15例CD4+T淋巴细胞下降,14例CD8+T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下降,8例自然杀伤细胞下降。单纯肺部感染患者血红蛋白高于肺外单个器官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95,P=0.025)。影像学表现以脓肿、炎症渗出为主。治愈或好转40例,1例仍在治疗,死亡3例。结论累及各部位的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过规范治疗可降低病的病死率。

  • 标签: 诺卡尔菌感染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以及共感染患者的CD8+T细胞耗竭状态。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的HIV感染和(或)MTB感染患者87例,其中HIV感染18例,活动性结核(active tuberculosis, ATB)34例,潜伏性结核(latent tuberculosis, LTB)19例,HIV感染合并ATB 7例,HIV感染合并LTB 9例,同时纳入11名健康对照者。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胞表面染色和细胞内染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上的活化分子CD62配体、CD44、CD127,转录因子脱中胚蛋白(eomesodermin, EOMES)、T细胞因子1(T cell factor 1, TCF-1)、T盒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 T-bet)、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 Blimp-1),抑制性受体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 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3, Tim-3)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HIV感染组活化分子CD62配体、CD4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抑制性受体Tim-3则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1.00、1.00、0.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LTB组CD62配体、CD44的MFI低于LTB组,而PD-1、Tim-3则高于L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00、26.00、6.00、3.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ATB组CD62配体、CD44、CD127的MFI低于ATB组,而PD-1、Tim-3则高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00、40.00、45.50、28.00、7.00,均P<0.010)。HIV感染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5.00、33.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LTB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高于LTB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低于L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00、20.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ATB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高于ATB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低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U=7.00,P<0.001)。HIV感染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HIV感染合并LTB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LTB组,HIV感染合并ATB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1.00、6.00、5.50,均P<0.001)。HIV感染合并LTB组的转录因子EOMES和TCF-1的MFI低于HIV感染组,而T-bet的MFI则高于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00、4.00、9.00,均P<0.001);HIV感染合并ATB组的转录因子EOMES和TCF-1的MFI低于HIV感染组,而T-bet和Blimp-1的MFI则高于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00、14.00、7.00、22.00,均P<0.050)。结论合并HIV感染的MTB感染患者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CD8+T细胞耗竭程度更高。此外,合并LTB和ATB感染的HIV感染者较单纯HIV感染者的CD8+T细胞耗竭程度更高。

  • 标签: HIV 结核分枝杆菌 慢性感染 共感染 CD8+T细胞耗竭
  • 简介:摘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肠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enteritis,CAEAE)在临床罕见。本研究3例CAEAE患者均以发热、腹泻为主要表现,肠镜检查发现多发溃疡,肠黏膜组织病理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染色呈阳性,予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症状缓解,1例死亡。CAEAE患者病程中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易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且有向癌前病变或肿瘤转变的可能,多数患者预后较差,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标签: EB病毒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肠炎
  • 简介:摘要粪类圆线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主要由幼虫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而引发疾病,也可因食入虫卵而感染。该病为机会致病,多为散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不容易及时诊断,感染者易进展为重症感染,病死率极高。现报道2例粪类圆线虫感染所致肠梗阻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医师加深对该病致病特点和治疗要点的理解提供参考。

  • 标签: 类圆线虫,粪 肠梗阻 机会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的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和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急性病程组(IM)和慢性病程组(CAEBV+淋巴瘤),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炎症指标、EB病毒DNA、EB病毒抗体和T淋巴细胞)检查结果。统计学处理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中,IM 23例(39.0%),淋巴瘤23例(39.0%),CAEBV 13例(22.0%);发热57例(96.6%),淋巴结肿大37例(62.7%)、脾大36例(61.0%)。慢性病程组有17例患者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慢性病程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07(1.94,8.35)×109/L、89.5(74.5,108.0) g/L、100(37,161)×109/L,分别低于急性病程组的9.91(6.75,17.38)×109/L、132.5(118.2,152.0) g/L、197(129,2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9、5.22、3.61,均P<0.01)。慢性病程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分别为0.45(0.15,1.13) μg/L、47.75(17.57,84.67) mg/L、2 000(682,2 002) μg/L,分别高于急性病程组的0.12(0.07,0.28) μg/L、6.39(3.13,11.38) mg/L、482(159,1 271)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95、-3.77、-4.16,均P<0.01)。慢性病程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CD19+B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分别为259.15(101.98,509.26)、214.69(119.31, 529.47)、46.14(4.44,135.87)和81.09(41.53,118.46)/μL,分别低于急性病程组的738.88(592.20,893.94)、1 609.17(920.88,3 952.34)、144.52(83.65,215.14)和309.82(123.78,590.68)/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6、3.80、2.90、3.40,均P<0.01);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90(0.60,1.70),高于急性病程组的0.45(0.1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9,P=0.02)。IM组23例患者均治愈;淋巴瘤组死亡10例,进行化学治疗13例;CAEBV组死亡7例,好转6例。结论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为主,慢性感染可合并HLH。成人急性EB病毒感染预后较好,但长期慢性感染预后较差。

  • 标签: EB病毒 成年人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淋巴瘤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提出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一项新的非特异性炎症检测指标,其在临床感染早期诊断、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优于其他生物学标志物。现综述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方法及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并与其他炎症指标进行比较。

  • 标签: 中性粒细胞CD64 感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肿瘤和慢性感染中存在着T细胞耗竭现象。耗竭T细胞是一群持续高表达抑制性受体而免疫效应功能和增殖能力降低的T细胞。阻断耗竭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可一定程度逆转其耗竭程度,恢复部分免疫功能,为肿瘤和慢性感染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是近年新发现的抑制性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通过多种机制对T细胞效应功能进行负性调控,与T细胞耗竭密切相关。本研究就TIGIT及其相关受体、配体的分布、功能,TIGIT介导T细胞免疫负性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TIGIT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T淋巴细胞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 抑制性受体 T细胞耗竭 慢性感染性疾病 CD15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在硅沉着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8月,纳入78例硅沉着病患者,均为浙江省三门县采石矿工人,分为硅沉着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组(以下简称APTB组)、硅沉着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组(以下简称LTBI组)和单纯硅沉着病无结核感染(non-tuberculosis infection,non-TB)组(以下简称non-TB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GIT、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和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APTB组8例,LTBI组24例,non-TB组46例。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和TIGIT[29.45%(16.78%)和65.40%(12.12%)]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LTBI组[17.40%(11.17%)和48.30%(28.75%),U=23.500、43.500,P=0.000 8、0.020 5]和non-TB组[15.95%(12.46%)和45.30%(19.75%),U=64.000、69.000,P=0.002 3、0.003 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硅沉着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与TIG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4 3,P<0.01)。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TIGIT+细胞亚群的表达[19.90%(22.67%)]高于non-TB组[11.55%(11.29%)]和LTBI组[11.55%(10.53%)],PD-1-TIGIT-细胞亚群[30.60%(12.90%)]的表达低于non-TB组[48.90%(18.98%)]和LTBI组[47.20%(2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6.500、41.000、58.000、41.000,P=0.007 1、0.015 4、0.001 3、0.015 4)。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T-bet[29.45%(16.78%)]的表达高于non-TB组[15.95%(12.46%)]和LTBI组[17.40%(1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6.500、46.000,P=0.000 3、0.028 3)。T-bet的表达与TIG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6 7,P<0.01)。APTB组患者外周血PD-1+TIGIT+CD8+T细胞亚群上T-bet[65.40%(12.12%)]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LTBI组[48.30%(28.75%)]和non-TB组[45.30%(1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3.500、65.000,P=0.000 8、0.002 6)。结论硅沉着病合并APT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高表达免疫抑制受体PD-1和TIGIT,提示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存在免疫耗竭现象,但T-bet的高表达又提示此耗竭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潜力。

  • 标签: 矽肺 结核,肺 T细胞耗竭 TIGIT 程序性死亡蛋白-1 T-bet